卢宝楠 ‖ 讨厌的螳螂
讨厌的螳螂
玉步小学五年级 卢宝楠
螳螂,在农村很常见,是比较大型的昆虫。它的前臂像两把大刀,有锯齿,还有勾,很多小朋友都怕它。它举起手臂站起来,像西方祈祷的少女;收起手臂趴下去,又像东方拜神的老人。因此,有人也把螳螂叫做“祷告虫”。
说到螳螂,让我想起十天前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那天晚上,夜已深,人也静,正准备考大学的二姐坐在书桌前刻苦学习着,而我则躺在床上懒洋洋地翻来滚去。
天气炎热,屋里头有点闷,姐姐推开了窗户。清风袭来,沁人心脾,就像春天里一样舒爽。突然,一只螳螂从窗外跳进来落在书桌上,姐姐被吓了一跳!螳螂怎么会跳过一米高的围墙后又跳进屋里呢?像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么?我和姐姐都非常怕昆虫这一类东西,特别是有两把大刀的螳螂,会“砍”人会“锯”人,怎么办?除了这,还因为螳螂有时双脚一曲,就会跪下来。听老人们说过,如果被螳螂正面跪到,人就长不高了,我和姐姐最怕长不高,因此必须离它远远的,才行!可是,怎么才能让这只讨厌的螳螂离我们远点呢?
这只螳螂可能突然看到我和姐姐两个庞然大物,也害怕了,在书桌上呆呆地站立着不敢动。过了一会儿发现无事,才敢搓搓手,然后,小心翼翼向姐姐的课本走去。当它的手碰了几下书页,确认没有危险后,便慢慢爬上课本了。最后,看我们没有敌意,竟然还在课本上蹦啊跳啊,好像在它家里一样自由自在,怎么玩也玩不够似的,完全不知道我们的恐惧与愤怒。
我灵机一动,提醒姐姐应该去召唤一只黄雀来。话刚出口,姐姐笑了,我也笑了。
突然,姐姐把课本拿起来,连同螳螂一起往窗外扔,并迅速把窗门关上。螳螂终于走了,室内恢复了安宁!
这只螳螂让我们虚惊一场,太讨厌了。还害姐姐第二天一早要去捡回课本,更讨厌!
谢老师点评(兼批改过程说明)
4月30日下午看到宝楠同学在微信上回应了我发给她的几篇推文,既有她自己的《难忘》(点击可阅读),也有小帅陈哥哥的《我的平板电脑坏了》(点击可阅读),我还发过一段乌龟生活的视频给她,她回复了一句“好可爱的小龟”。我顺便告诉她,这段乌龟视频是小帅陈哥哥发来的,他的作文《乌龟妹妹回来了》也已经发给我,不日将发表,并建议她也写一篇,宝楠同学答应了。我即刻建议她以“螳螂与黄雀”为主题写篇作文,她也爽快答应了。她知道我所指,这是她经历过的事情。我浏览过她的微信(实际微信是她姐姐使用的)朋友圈,发现4月20日有这样的内容:“来了只螳螂,我妹叫我去召一只黄雀来。”我估计那晚因为螳螂事,姐妹之间有过非常有趣的经历,印象估计也深刻,值得引导宝楠同学写下来。这个建议非常符合圆梦工坊“生活处处有作文,作文字字皆生活”的理念。
隔日晚上,宝楠同学便发来了《调皮的螳螂》,也就是本文。我很高兴,马上打开来阅读。但第一段觉得不是宝楠自己的语言,有直接摘抄资料的嫌疑。这是因为表述很严谨,与科普文章的介绍语言很接近的缘故。不过,宝楠同学表态是自己写的,我也就不再多说。一般学生引用科普文章或百度资料也正常,不少是直接抄几句,或断续摘几句,不懂得将外来资料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转化成与作文风格相融的文字。因此,需要进行修改,给宝楠做一次示范才行。
原文第一段这样写: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
我给这样修改了:螳螂,在农村很常见,是比较大型的昆虫。它的前臂像两把大刀,带有锯齿,还有勾,很多小孩都怕它。它举起手臂站起来,像西方祈祷的少女;收起手臂趴下去,又像东方拜神的老人。因此,有人也把螳螂叫做“祷告虫”。
这样一改,除了语言风格完全不同之外,增加了二个内容:1.“很多小孩都怕它”;2.“它举起手臂站起来,像西方祈祷的少女;收起手臂趴下,又像东方拜神的老人”,尤其重点增加了“又像东方拜神的老人”。增加这二点,是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的。
第一段的原文,是否摘抄来的,由作者自己去感悟了。
另外一个,全文写的,围绕被螳螂吓到,怕被“跪”到长不高,题目却是《调皮的螳螂》,明显文不对题,原文中也只有这句“蹦啊跳啊,好像怎么玩也玩不够”是写螳螂的调皮,其它地方全没有“调皮”内容。因此,要么修改标题为《讨厌的螳螂》,要么增加正文描述螳螂调皮的文字,但,读全文,作者要写的,依然不是“调皮”而是“讨厌”,因此,只好改题目。这样修改,便文对题,且中心明确,有趣味性了。
希望这些分析对宝楠同学有所帮助,也希望能提供给其他孩子做借鉴。
宝楠同学是“圆梦工坊作文课”远程班的学员,今年春节后才参加训练的新学员,时间不长,能以生活中碰到的趣事入文,且是作文课之外额外增加的,从学习精神上说,必须表扬鼓励。
用学员的原作,引导学员多次修改,再到老师示范修改,这个过程,等同于带着孩子学走路,带着孩子学飞翔。“圆梦工坊作文课”的实践证明,非常有用!
宝楠同学这篇作文,最精彩的一句是“我灵机一动,提醒姐姐应该去召唤一只黄雀来”,这句话,很调皮,活用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了。读到这个地方,我在想,本文写的,不是“调皮的螳螂”而是“调皮的宝楠”了。
期待宝楠同学下次能自己发现素材,自己取舍素材,自己主动写作。若能如此,就迈上一个新台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