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应酬,才是朋友
昨天又推掉了一个饭局,虽说是很久不见的人,但一开始他说要聚聚,问我爱吃什么,心动了。
他发来牛肉火锅的照片,烟火袅袅,隔着屏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和朋友去吃火锅了,想起你了,咱们去吧,这家不错。
我承认,脑海中有一刻的欣然,在右脑中幻想出的是那温馨的画面,冬日久违的朋友,踏着雪的印痕,阴翳的带着潮湿的玻璃窗透着水气,辛辣与火热在喉舌之中跳跃,想来去吃什么一定是愉悦的,放松的。
然而,又过了一会儿,他即刻又补了一句,还有几个朋友,方便吗?
就在那一瞬间,这句话把我的感性推得好远。
不去了,谢谢。
最近有些忙。
也许是他感受到了我的异样,于是道,忙也要吃饭啊,或者你挑地方?
不了,不了,我的固执仿佛丝丝的渗入,然而话题又沉默了,直到最终他说好。
我承认,不喜欢和陌生人吃饭的感觉,如果是陌生人最多一个。或是低低的诉说,或是简洁沉默,然而即使那人如风卷残云,也是一道有趣的风景。
然而,当陌生人越来越多,你能感受到陌生人在你身旁的拘谨感,毫无话题尴尬的沉默,亦或是即使快速的交谈而忽略了手边的食物。
你的手指拿起筷子,一步步变的缓慢,要注意姿态,不能全然的忘我,这对食物是极大的不尊重,因而要全神贯注的,不说话的享受当下的食物,获得喜悦的圆融。
吴念真写道,始终很佩服某些擅长交际应酬的人,总觉得那是一种天生的才华,那些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样的人,好像都能应付自如、谈笑风生、礼数周到。
有些人甚至还具备超凡的记忆力,任何一张脸、一个名字只要见过、听过,仿佛就可以记入档案,存取自如。这方面我承认自己是有心学,但力有不足。
于是乎,感受到了自己的拙舌,不能像他人一般了,但渐渐了解我时间久了的人,在私下吃饭就会大呼,没想到你这么有趣!然而或许那有趣就留给愿意留下的人吧。
一直把亲密关系看得很重要,朋友、家人,或者是陌生人之间。我不乏说,会有那种陌生人与陌生人的友情,然而那感情是越来越难的,也越来越难在人群的喧嚣中被彼此寻到,彼此认同,不是一顿饭,一杯茶,一次浅谈,你的内心不会用力的记得,不会因寻遍不得而珍惜。
不必应酬,才是朋友。
把那清风送你,清凉送你,闲暇送你,真诚送你。
越来越觉得淡如水真好,这之中才有坚韧的力量。感情的相处模式,应当是承担、呵护、成就、自由,而不是占有、贪婪、索取、依赖。
不依附于人成为独立的、清醒的个体,才是朋友。不必见面,不必多说就懂得的人是朋友,当然这朋友,犹如子期和伯牙,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感恩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