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清代绥化(厅)府建筑群试析

北林区政府大院原为绥化(厅)府所在地,形成今天的占地面积,应该说与原来绥化府府衙的规划有密切的关系。民国十年(1921年)版《绥化县志》中记载:在城西北隅,旧为隙地。前光绪十八年,禄通判修筑南向大街五间,甬道东西厢房各七间,前为宜门,东西无房,又前大门一间,东西、正房各四间,大堂后二堂三间,东西花厅各三间,甬道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后厨房三间,共计房六十三间,宅后余地约有六七丈。“通过分析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果:一是绥化府衙修建于前光绪十八年,这个时间是明确。一是府衙共有房屋六十三间;一是后面宅基地长度约有六七丈,折算约为22米。按照今天北林区政府大院的分布,特别是北林区政府南大门正是绥化府衙正门这个基准,结合清代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结合我省清代官署建筑的实例,再结合史料,我们大致可以窥测出绥化(厅)府的端倪。

修建时间

前面所说绥化府衙修建于前光绪十八年(1892年),后面说禄通判修筑了南向大街五间,两者有个时间差,禄即绥化府首任知府成多禄,他上任的时间为绥化由厅升府的时间----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记载上,前后相差3年。绥化理事通判厅设于前光绪十一年(1886年),是否修建了厅衙?答案是一定的,既然建于光绪十八年,说明绥化理事通判厅在设厅7年后,由当时的通判文贵主修,正式建立了厅衙。时隔3年,成多禄上任,在前任文贵的基础上,续建绥化府衙。

主要建筑

观察今天的北林区政府大院,长条形,周长约900米,东西大致190米,南北大致280米。按照这个尺度,从南北来看,按照县志的记载,大致分为四部分,正门、大堂(宜门)、二堂、私宅。

清代绥化(厅)府模拟平面图

中轴线

找不到这个中轴线,我们无法确立绥化府衙的具体建筑位置,庆幸的是,绥化府衙的正门在时代发展变迁中幸存下来,在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中幸存下来,正门毫无疑问就是南北中轴线南端起点,那么北端的终点在哪里?它是否是正南正北的一条直线呢?观察今天北林区政府附近的道路,我们会发现,正门正对面有一条胡同----消防胡同,北端民和街上也有一个胡同----交通路,这两条胡同的形成绝非偶然,它定然是历史原因形成,一定是受到了周边建筑的影响,而周边的绥化厅(府)衙无疑是最典型的大型建筑群,既然正门正对面形成了一条胡同,说明人们为了来往方便,基于正门,自然形成了直通正门的胡同。那么同理可推,北大门(私宅后门)正对面应同样有一个胡同。基于这个思路,我们观察交通路的位置,把北端交通路与南端消防胡同连起来,所形成的南北轴线基本把今天北林区大院均分为东西两部分,符合中国古代建筑对称分布的特点,那么这条线应就是我们要找的绥化厅(府)衙建筑群的中轴线。

绥化厅(府)衙正门

有了中轴线,问题迎刃而解。县志记载正门五间,奇数一定是对的,中间为正门,东西两侧建筑为对称分布,各两间,如此合计为五间。东西长度约8米,五间房总长度约40米,加上东西两院的建筑,构成了坐北朝南方向现今约190米的跨度。

甬道

甬道就是中轴线,经正门自南向北贯穿,连接了上述四个部分,即正门、大堂(宜门)、二堂、私宅。清代官署,我实地踏查,按照绥化厅(府)的占地规模,大门至甬道长度一般为60米至100米,我们取平均值,实地观察,这个距离正处今天北林区政府大楼前旗杆的位置,这个位置与西侧的小楼几乎平行。这说明,在这条线上,历史上曾有建筑,否则很难解释,为何形成东西横向的道路。

监狱

厅(府)衙不可能没有关押犯人的地方,这也是厅(府)衙建筑群的一个重要职能。那么这个监狱设在哪里,一般设置在西南方向,这个方向,应该就是进入正门后西南方向,这个位置建立监狱,对面正好是三班的办公地点,临近,办公也方便,同时还能够起到震慑、护卫的作用。

三班

衙役们在哪里办公呢,传统的三班,即皂、壮、快班,一般设在监狱附近,以镇抚犯人。监狱在西南,三班只能在附近,因此,推定进入正门后,甬道东侧,即是三班办公的地点。

宜门

宜门是进入正门第一道门后的第二道门,即第二重正门。坐轿、骑马经正门过长约80米的甬道就到了这道门,下轿、下马,轿子和马匹不能进入这第二道门,通判、知府等官员送客也罕有送到正门的,逢迎贵宾,止步在此。当然,若是黑龙江将军来访,估计通判、知府等官员要站在正门外去接送,这当属特例。宜门除了正中有大门外,东西应有对称配房各一座。县志中记载,东西无房,说明我们没有这两各配房。有配房的,平日里,一般人来访,并不走这第二道门,而是走这道门的偏门,一般走东门,抓捕的犯人走西门。没有配房,那么好办,大家都走这个门,平等了。

六房

经过宜门后,正式进入官员们平日里的办公区域,东西各有对称的长条形建筑一座,里面为官员们的办公室。这些办公室按照职能,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种办公室,有的为合属办公,比如,吏房和户房在一起办公,刑房和工房在一起办公。早期的绥化理事通判厅,由于光绪十一年方设厅,六房的设置应该并不健全,只是随着绥化城的发展,才渐渐有了细化职能的必要。直到光绪三十一年,绥化理事通判厅升绥化府,至此,六房应已齐备。这也昭示着绥化府作为绥化区域内的最高权力机关,管理职能的齐备,显然对于强化治权、行政管理、助推城市发展会起到助推作用。

大堂

如今我们无法看到大堂的气派景象,它是绥化厅(府)整组建筑群中的核心,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气派的正门,大堂应比正门还要气派,还要巍峨,体现在高度、宽度上应该也均有进步。县志中记载,东西、正房各四间,此处应是表述错误,此处的大堂为横向的一组建筑,与东西房相连,中间为正房,东西各有四间,说明这一组建筑为五间建筑。正门也是五间,两者相差不多,相差的只是前面所说的高度和长度。大堂正房自然是通判、知府正式办公的地点,两侧四间是做什么的呢?观察机关日常的办公,档案的存储、秘书(师爷)起草文书、公文的收发、杂七杂八物品的存放等等都需要地方,大堂两侧的四间房应就是他们日常办公的地点,以方便为通判、知府服务。大堂是办公地点中最神圣、庄严、肃穆的地方,上悬“明镜高悬”匾额,五品官通判、四品官知府堂中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拍,全场立刻鸦雀无声。令签扔下,政令立即执行。

二堂

县志中记载,大堂后二堂三间,东西花厅各三间。二堂距离大堂较近,一些不宜公开审理、定夺的案件,一般在二堂审结。这个二堂肯定相当漂亮,二堂中间正房一座,两侧各有耳房一间,加在一起三间,东西各有三间花厅相连。花厅是五品官通判、四品官知府会客的地方,也是书房所在地,基本相当于比较别致的小宾馆。

私宅

私宅为通判、知府的个人住房,是其家眷主要活动场所,房、院、花园一应俱全,完全别墅的标准。从私宅正门到北门(后门)约为22米的距离,该宅基地的产权应属公权,非私权。官走房留,谁来此当职,谁来居住。目前,还没有文献证明这个私宅还住着其它官员,同知、巡检等官员是否也住在这个区域,我们无从得知,推定级别不够,只有通判和知府在此区域居住。

风水

前光绪十四年,通判毓衡带领绥化百姓筑城之时,形成的东西、南北各3里3的四方城,却向西旋转了15度。此后,对于划定的街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绥化几乎所有道路均自东向西旋转了15度。前光绪十八年修建的绥化厅署也是如此,建筑群全部向西倾斜了15度,到了前光绪三十一年,知府成多禄也默认了这个方向。

绥化地域,城、路、房为何全部自东向西倾斜15度(非精确测量)呢?

观察绥化地域的地貌,东北方向为小兴安岭,走向为西北--东南,南部为呼兰河、松花江。在风水上,东北方向的小兴安岭属玄武,为靠山;南部的松花江属朱雀,为明堂;形成了东北部藏风聚气、南部得水为上的效果,所以绥化城、街道、衙门的修建均顺应了这个方向,也就是说顺应了小兴安岭的走势,顺势而为。这就是原因,我们会惊讶于古人的智慧,什么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何得以俯查黑龙江的地形概貌,且了然于胸,方能运用自如呢?我忽然想到省宗教志记载,康熙年间东北道教开山始祖郭守真路过绥化地区,曾说过一句话,此地未来为道炁长存之地,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后来他命其弟子王太兴来绥化创建圣宗庙的行径。我们讲绥化是风水宝地,这从风水理论上是有理论依据的。

建筑风格

绥化厅(府)的正门,台基露出地面的约有30厘米高,面宽约10米,进深1米,正前方有四根高约3米(不包括约30厘米高的柱基)的木制檐柱挑出山墙外,两侧飞椽上翘。四根檐柱步架(两柱之间)距离相等,均3米多。斗拱承重,形成大屋脊七檩悬山外形,属清代典型的悬山建筑。

1条正脊4条垂脊2条戗脊,全部用长度约四厘米的绿色琉璃瓦覆盖。正脊两端各有垂兽一个,名叫鸱吻角兽,龙的第九个儿子,比较明显的标志是两条细长的尖角冲外的弯形龙角。正面两条垂脊上各座有脊兽5个,依次为狻猊、天马、狮、凤、龙五种兽,均为绿色琉璃瓦制作。两条戗脊各有一位绿色琉璃瓦制作的骑着凤的仙人,除吉祥外,有升迁的寓意,人物传说是齐国的王被追杀,后遇到一只凤凰,骑着凤凰得以逃脱,后人把他比喻为骑凤仙人。所以骑凤仙人,又有逢凶化吉的寓意。

砖瓦

房顶两面斜坡均采用灰色板瓦铺就,正面坡边为一排整齐的三角形滴水瓦,每片瓦上有阳刻的吉祥图案。不见圆形勾头,应该是有的,全都没了,推定脊瓦已经历无数次重新铺设了,铺来铺去,越来越简单,最终去掉了所有勾头。山墙均采用条形青砖平砖错缝砌筑,整砖露明的砌法,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砌法,通俗点说就是露出石头房基来,在基座上盖房子。

阑额

正面四根檐柱之间,顶端各有两根宽木条相连,谓之阑额,承重之用。两根木条间,在靠近檐柱的位置各有花篮木条一个。等于是3层,两块阑额中间夹着一个花篮。最上面阑额黄色为主色,最下面阑额白色为主色,中间各绘有黑、红、蓝、绿相间的吉祥纹路,煞是好看。

花篮

花篮不是那个装花的篮子,而是衔接檐柱之间的木制连接构件,因为其位于正面衙门檐下上方,因此除了功能外,在外观上起到美化的作用。形如花瓣,上面绘有深绿色花叶及白色云纹。这个花篮,在大门两侧的的檐柱间,位于两条阑额之间。看上去,两条阑额夹了一层。

雀替

      雀替在功能上和花篮一样,但位置不同,它位于檐柱与阑额相交处,衔接双方,比花篮的承重作用更强。和花篮同为彩饰,图案差别不大。

窗户

正门建筑,合计窗户6扇,正面大门两侧两稍间各1扇,内廊两侧面墙各1扇,后面两侧面墙各1扇。所有窗户均为木雕透棂窗,内廊间两个窗均为3扇,其余为两扇。木窗上涂有棕色,无图案。各扇窗间有木条相连,构成品子格图案。

清代绥化(厅)府模拟3D图

综述

县志中记载,府衙共计房63间,我们只统计出20余间。除了这些外,卧房、灶间、厕所等房屋我们尚没有估算在内,应均包含在63个房间里。除了这些外,府衙内庭院的装点,花草树木,天井,办公的各种用具以及楹联匾额等等,我们无从得知具体的模样,大抵应与全国其他地市同类府衙相差不多。不过,我们仍可从上述内容中,透过历史的风云,窥测到它的雄壮,它的威严,它独具中国古代建筑魅力的美。

(0)

相关推荐

  • 游走澳门系列:特惠价格下值得一住--澳门凯旋门酒店

    /  澳门凯旋门酒店 「 特惠价下值得一住 」 「 澳门凯旋门酒店 」 夹缝中生长的五星级酒店. 两边分别是永利酒店和星际酒店, 早在2006年,星际和永利就已经建成了. 凯旋门酒店则是2009年建成 ...

  • 闲话光园

    光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永华南大街.民国五年(1916年),曹锟对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因曹锟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改名为光园. 光园原是一座以单层建筑为主的南北向建筑群. ...

  • 南阳府署

    南阳府署坐落在故城老街西侧,始建于南宋,历经元.明.清.民国,前后曾有199任知府,南阳知府衙门现存有元.明.清三代的建筑百余座,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中国历史上留下的一个最为完整的封建郡级建筑实体.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清代绥化地域流人文化试析

    .流人的流,水动之象,水之去,汇溪水于江河,汇江河于大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性由名词向动词转化,泛指流去.<说文>中"流"为"水行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清代绥化地域区划沿革

    .<魏书·地形志上>记有"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模也."王者之所以称"王",是因为其拥有疆域,达到一定规模的疆域是其治权的势力范围.而治权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说说“绥化”名字的由来

    北团林子 .根据民国十年版<绥化县志>记载:"县境旧名北团林子,其始本索伦游猎之地.距中原绝远,元明以前,无所建置.自前清定鼎,凡大兴安岭之阳,以萨哈连乌喇为归墟者,悉隶版图,建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绥化首位党支书记张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局势岌岌可危,中共满洲省委为配合全国抗战,牵制日军入关,更好地发挥机关的指挥作用,将机关从沈阳迁往哈尔滨.为强化黑龙江的抗战工作,开始有计划地实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绥化清史讲座 1

    (根据录音整理) 一.需要说明的三个历史问题 (一)澄清一个历史问题--绥化历史究竟有多久 进入今天讲座的正题之前,有一个疑问,先和大家解释一下,就是长久以来,咱们绥化人一直说咱们绥化历史很短.他的界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绥化清史讲座 2

    (根据录音整理)二.北团林子时期(一)北团林子开发时间--同治元年当时的黑龙江城是瑷珲老城,除了这座城以外,还有一座城,和我们绥化息息相关,这座城就是呼兰城.呼兰城,在黑龙江,它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后来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绥化清史讲座 3

    三.绥化厅时期(一)理事通判厅经过了北团林子时期的积淀,这片地域人口多起来了,经济发展了,大量的土地也被开垦了,到了光绪十一年,绥化这片地域,正式由当时黑龙江将军府在此设立理事通判厅.那么大家常识性判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绥化清史讲座 4

    (根据录音整理) 四.绥化府时期绥化府,由厅升府,光绪三十一年,绥化厅成立19个年头,终于迎来了正式的地方政府.(一)绥化府辖区 包括今天的北林区.绥棱县两地,余庆已设县,从绥化独立出来,所以辖区面积 ...

  • 史海钩沉·历史 韩鹏宇 | 绥化地区明代地理分布图

    确定绥化地区在明代分布情况,沿着呼兰河这条主线即可有所发现.纵观人类的文明史,均与河流息息相关.呼兰河流域支流.干流遍及绥化地区不是巧合,恰恰印证了绥化地区的文明史与呼兰河息息相关这条历史规律.把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