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B本科辅导资料答题
二、填空题
1.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和毒性等。
2.能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有相须、相使,能减低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有相畏、相杀,能降低疗效的配伍关系有相恶,能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有相反。
3.桂枝用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配伍麻黄,用治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证配伍白芍。
4.旋覆花入汤剂宜包煎,人参入汤剂宜另煎,钩藤入汤剂宜后下。
5.大黄生用功能泻下力较强用于便秘,酒制功善活血用于瘀血证,炒炭则能止血多用于出血证。
6.半夏与天南星共同的功效是燥湿化痰,散结消肿止痛。
7.砂仁与白豆蔻均有化湿、行气、和中作用。
8.车前子不但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之功,而且能明目、祛痰。
9.三七的功效是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10.灶心土入煎剂宜布包先煎;钩藤入煎剂宜后下
11.功能补肝肾、安胎的药物有杜仲、续断
12白术燥湿利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13.三七可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对有瘀者尤为适宜。
14.久服大剂量甘草,易引起浮肿。
15.辛甘酸苦咸是中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此外还有淡味和涩味。
16.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新修本草》,成书于唐显庆公元659年。
17.姜黄可用于风湿痹痛,对风湿肩臂肢痛尤宜。
18.既能凉血止血,又善清热利尿的药物是白茅根。
19.磁石入汤剂时宜先煎。
20.地榆配槐角,主治血热出血;白芍配甘草,主治脘腹手足挛急疼痛。
21.苦参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22.远志功效是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23.白及的功效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24.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
25.甘草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26.贝母又分川贝母、浙贝母,清肺化痰宜用浙贝母,润肺止咳宜用川贝母。
27.山楂的功效是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28.泽泻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泻热。
29.汉防己与木防己的功效有别,汉防己偏于利水退肿,木防己偏于祛风止痛。
30.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31.+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和毒性等。
三、改错题
1.用芒硝泻下攻积,最恰当的用法是生用先煎。内服,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2.羌活、独活都能祛风解表,其区别在于:羌活的解表力弱,治阳明头痛;独活的解表力强,治少阳头痛。羌活发散力强治伏风头痛。独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治少阴伏风头痛”
3.吴茱萸的主治病证是:寒疝腹痛,胃热呕吐,湿热痢疾。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
4.我国最早的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的本草是《本草纲目》。《本草经集注》
5.草果的功效是芳香化湿,健脾和胃。燥湿散寒,除痰截疟
6.天花粉的入药部位是花粉,辛夷的入药部位是果实。天花粉的入药部分是块根,辛夷的入药部分花蕾
7.辛味药的功效是发散,补益,和中。发散,行气,行血
8.防止附子中毒,应严格控制剂量,注意配伍和炮制方法,入汤剂要后下。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9.麻黄的功效是:发散风热,解毒透疹,清肝明目。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0.鹿茸宜入汤剂煎服,并从大剂量开始。研细末,一日三次分服,1~3g。如入丸散,随方配制。
11.桑寄生的功效是祛风湿清肺肝,强脾胃安胎。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12.苍术性味辛甘寒,归肺肝经。辛、苦,温。归脾、胃经
13.枳实的功效是: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14.吴茱萸配黄连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
15.桃仁、杏仁均有润肠通便之功,但桃仁还能解毒散结,杏仁又可通络止痛。桃仁长于活血化瘀,杏仁长于止咳平喘,
16.侧柏叶为凉血止血药,只可用于血热出血;若虚寒性出血证,则属于绝对忌用之列。用于各种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尿血等,尤以血热者为宜
17.石决明的功效是:息风止痉,袪风通络。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18.百合的功效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四、名词说明:
1、 何谓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差不多性质和特点的高度概括。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要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2、 何谓理气药?
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要紧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五、简答题:
1、比较柴胡、葛根、升麻功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三者皆为辛凉之品,都能发表、升阳,均可用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证。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阳举陷,同可用治气虚下陷,食少便溏、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升麻、葛根两者又均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不同之处在于:
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肝解郁、和解(少阳)退热,并能升举阳气。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并能透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达到生津止渴、止泻痢之功。并能解肌发汗,风寒、风热表证均宜。
升麻:主升脾胃之气,并能透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达到升阳举陷之功(其升提之力较柴胡为强)。又能清热解毒。
2、什么叫道地药材?
答: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
3.比较龙骨、牡蛎在功能主治上的异同。
答:龙骨与牡蛎生用均能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用均可收敛固涩,同可用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惊痫癫狂等神志失常之证;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躁易怒;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多种正虚不固,滑脱不禁之证。二者临床常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在于:
龙骨:重镇安神之力较强,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等神志失常之证龙骨多用。且煅龙骨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之效,可用治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愈等证。
牡蛎:长于育阴潜阳,软坚散结,又常用治热病日久,四肢抽搐;瘰疬痰核;癥瘕痞块,近代常用治肝脾肿大。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
4.麻黄、黄芩、半夏、百部均可治疗咳嗽,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有什么不同?
答:麻黄、黄芩、半夏、百部四药均能治疗咳嗽。但麻黄辛散苦降温通,善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止咳平喘,主要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咳喘等;黄芩苦寒清燥,泻火解毒,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实,主要用于肺热壅遏,肺失清降,咳嗽痰稠之咳喘。半夏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治痰湿阻肺之咳嗽气逆。百部本品甘润苦降,微温不燥,功专润肺止咳,无论外感内伤、暴咳、久嗽,皆可用之。
5、试述川芎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答: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血淤气滞的痛证,头痛、风湿痹痛。煎服,3~10g。凡阴虚火旺,多汗,就及月经过多者,应慎用。
6、比较羌活和独活、白前和前胡功效主治的异同。
羌活与独活:二者均辛苦性温,皆能祛风湿、止痛、解表,同可用治风寒湿痹以及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在于:
羌活:发散力强,作用偏上偏表,善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以及上半身的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者。
独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而祛风湿之力较强,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下半身的风寒湿痹、腰膝腿足关节疼痛,以及少阴伏风头痛者。
白前与前胡有“二前”之称,二者皆辛散苦降,均能降气祛痰,都可用治痰壅气逆,咳嗽痰多,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在于:
白前:性微温,偏于温化寒痰,主治寒痰咳嗽。且本品微温不燥,若配伍清化热痰药,也可用治热痰咳嗽。
前胡:性微寒,偏于清化热痰,主治热痰咳嗽。并能宣散风热,又常用治外感风热,肺气不宣之咳嗽、头痛。
7.熟地、香附、艾叶、益母草、当归都可治疗月经不调,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有什么不同?答:熟地、香附、艾叶、益母草、当归都可治疗月经不调,但熟地用于阴血亏虚的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为补血要药。香附用于肝郁月经不调,痛经。本品有疏肝解郁、行气散结、调经止痛之功。艾叶用于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本品能温经散寒,调经止痛。益母草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等。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祛瘀调经。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
六、论述题
1、在阐述药物作用机理时为什么以归经理论为核心,结合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来说明?
答:四气五味只是说明药物具有不同的寒热属性和治疗作用,升降浮沉只是说明药物的作用趋向,二者都缺乏明确的定位概念,只有归经理论才把药物的治疗作用与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部位有机地联系起来。事实证明,掌握好归经理论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但是,在应用药物的时候,如果只掌握药物的归经,而忽略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性能,是不够全面的。同归一经的药物,由于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迥异。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同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时必须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知道临床用药。
2.试述黄芪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病证。
答: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及主治病症: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1、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2、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3、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此外,还能补气以生血;补气以摄血;补气以行滞;补气生津以止渴等。
3.黄芩、砂仁、白术、杜仲均能安胎,用治胎动不安,其作用机理及所治证型有何不同?
答:黄芩、砂仁、白术、杜仲四药均能安胎,治疗胎动不安,但黄芩有除热安胎之效,用治怀胎蕴热,胎动不安之症。砂仁用于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以其行气和中而止呕安胎。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和安胎之功。杜仲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的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等。能补肝肾,调冲任,固经安胎。
5.试述石膏的功效及其临床应用。
答: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应用:1、用于壮热烦渴。本品辛甘性寒,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泻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实热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若病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发斑者,宜与生地等清热凉血药同用,以两清气血,如化斑汤。2、用于肺热喘咳。本品辛寒入肺经,有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之功。用于胃火牙痛。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又用于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等症。用于邪热入肺,气急喘促,咳嗽痰稠、发热口渴等证。常与麻黄、杏仁等配伍,如麻杏甘石汤。3、用于胃火牙痛。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又用于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等症。常与黄连、升麻等配伍,如清胃散。4、用于疮疡不敛。本品煅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效。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以及湿疹侵淫,水火烫伤等常与黄连、青黛等研粉外用。欲祛腐生肌,可配升丹外用,如九一丹。
6、试述桑叶与菊花在功效、主治上的异同。
答:二者都能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不足,目暗昏花等证。
不同之处在于:
桑叶:疏散力强,且能清肺,润肺止咳,兼能凉血止血;
菊花:平肝明目力强,又善于清热解毒。
七、比较题
1、试比较厚朴、枳实的功效异同点。
答:枳实、厚朴的共同点:行气、消积。不同点:其中:枳实:苦、辛、微寒、行气力强,长于化痰除痞。厚朴:苦、辛、性温,行气力缓,长于燥湿散满,又下气平喘。
2、试比较羌活、独活功效的异同点。
二者均辛劳性温,皆能祛风湿、止痛、解表,同可用治风寒湿痹以及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在于:
羌活:发散力强,作用偏上偏表,善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以及上半身的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者。
独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而祛风湿之力较强,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下半身的风寒湿痹、腰膝腿足关节疼痛,以及少阴伏风头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