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小心眼儿”的谣言,是谁首次放出去的?林妹妹被冤枉惨了
在全书的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是文本里明确书写到的,第一场林妹妹和薛王集团的代表周瑞家的一出对手戏。
几百年以来,对这一细节的解读,拥钗派都认为是表现了黛玉的小心眼、小性儿,成了他们攻击黛玉的一把桃木小剑。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只能说,如果你果真阅读了文本,带入了情景,感受了当事人的感受,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同往,我们细究文本。
01
以薛姨妈和黛玉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社交才是正确的度?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戚,王夫人是贾母的儿媳妇,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这样的关系非常明了,薛姨妈和黛玉,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的。只因为都是贾家的亲戚,都寄居在贾家,才因为空间接近的原因成了认识的人,最多算是熟人。
薛姨妈是王夫人最重要的亲人和贵客,可在贾母那里就什么也不是。同理,黛玉是贾母的亲亲心肝肉儿,可是在王夫人那里也什么都不是。且不说这两个阵营的对立关系,仅就这亲缘关系而言,黛玉和薛姨妈,本就没有什么亲戚的情分的。
试想一下,仅就亲缘关系而言,你和你舅妈的妹妹,能有多么亲厚的亲戚关系呢?是不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样的情况下,薛姨妈可以认林黛玉,但是因为认贾母才认黛玉的;也可以不认黛玉,因为本就没什么亲戚关系嘛。
这就好比你和你舅妈的妹妹同时在你外祖家做客,你舅妈的妹妹带了些好吃的点心,她想了想,就说,几个送给你的表姐妹,这好说,表姐妹都是舅妈家里的女儿嘛,人家本就是亲戚关系,送个点心无可厚非;她又想了想,你还在这里住着呢,都是孩子,不送会不会不好看?于是就也送你块点心。
可如果你以为她送你点心是应该的,那就错了,她送你点心,是因为你是你外祖的外孙女,你是你舅妈的外甥女才送你的。她送你点心,本质上不是送你的,而是送给你舅妈和外祖的,是因为他们的关系才送给你的。可以说,她送你是情分,不送是本分,无论如何选择,都无可厚非。
具体到文本,薛姨妈送花给黛玉,本质上是贾母的关系,黛玉是沾了贾母的光。因为薛姨妈比谁都清楚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所以黛玉也不可能沾得上这位舅母的光。
所以,薛姨妈送花给黛玉,是应该要遵循社交礼仪原则的。
在这一点上,薛姨妈本没有错。你看他是怎么安排的?
她说:“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你看,薛姨妈说话是有章法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儿,林姑娘一对儿,剩下的四枝给凤哥。
在她的意识里,送礼应该是这样的:先给三春送,表达对主家的敬意;再给林妹妹送,表达对贾母的敬意;最后的四枝给凤哥,她是亲侄女,又是结过婚的,性格又开朗火辣,剩下的给她,自然不会引起什么不愉快或者不适。
这样的安排,还算周全。
02
周瑞家的送宫花——看刁奴是如何把事情办砸的?
但是你看到了周瑞家的这里,事情是怎么办的呢?
第一步,首先是给三春送,这自然没什么问题。
可是到了第二步,她并没有按照薛姨妈的安排送,而是选择了先送凤姐。那么这里的问题,大约可以从以下几点观照:
一、周瑞家的做出这样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是属于下意识的选择,并不会经过成熟的思考。那么,她为什么会有这种下意识的选择呢?原因如下:
1、 周瑞家的的身份是王家的陪嫁,她自然和凤姐的关系更加亲厚些。所以她做出这样的选择,从人情角度来讲,是可以理解的。
2、 凤姐是家里的管家主子,是她常常需要打交道和巴结的人,所以从利益的角度讲,她这样选择也可以理解。
3、 奴才的身份决定了她不会站在薛姨妈的角度上周祥地考虑问题。
薛姨妈安排送宫花的顺序,是先三春,以表达对寄居的主家的敬意;再黛玉,以表达对贾母的敬意;再凤姐,自家人,剩的给她也不会怪罪。
周瑞家的显然并没有充分领会这其中的奥义。也是,一个奴才,她的身份和眼界都决定了她思考问题的高度。总之,她自作主张地选择了先给凤姐送。
4、 人往往在春风得意时,智商会下降的。
周瑞家的在送宫花这事情之前,才办了两件春风得意之事:一是圆满地解决了刘姥姥的事情,二是和宝钗进行了一场相当和谐的聊天:知晓了冷香丸的秘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又被委以重任,去给各位小姐送宫花,此刻,她的自信心简直要爆棚了。
加之她前个时辰刚刚才在凤姐那里帮着料理完刘姥姥的事情,轻车熟路的,所以,私自更改薛姨妈的安排,就在所难免了。
只是她忽略了,刘姥姥的事情是刘姥姥的事情,送宫花是送宫花的事情,两件事情本质不同,功能不同,怎么能混为一谈呢?总之,她从此开启了在错误的道路上飞奔的模式,拉也拉不住呀!
二、人往往在不经思考下下意识的举动,才表达的是他真实的心理想法。
那么她心里真是的想法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她亲薛王凤姐,而远黛玉,甚至轻视黛玉。
在下文中,就充分体现了做为奴才的周瑞家的,对作为主子的黛玉,是多么的蔑视和不尊重。
03
刁奴欺主——林妹妹的“满身刺儿”是怎样炼成的?
按照薛姨妈的安排,这本是一场稳妥、正常的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的本质是什么?是人情往来。
也就是说,是要礼尚往来的。再不济,黛玉接受了人家送的花儿,也是要记着人家的这份人情的。再轻的人情也是人情呀。
所以薛姨妈的安排,其中还是蕴含了对黛玉基本的尊重的。
薛姨妈对三春,是对长辈对外甥女的情谊,三春又是主家小姐,所以必须是要优先送的。其次再送黛玉,表达了她是贾府贵客和独立人格的尊重。最后给凤姐,自家娃就不用客气了。完美!
所以,周瑞家的显然凤姐选了四朵,再把最后剩下的两朵给黛玉,是极大的不妥的。是礼仪上,极大的失当!
一、为了突出矛盾冲突,作者曹公在这里安排了一段小插曲,以推波助澜。
在周瑞家的离开凤姐处,到达贾母处的间隙,遇见了自己的女儿。
女儿说女婿惹了官司,来找她商量怎么解决。你猜周瑞家的怎么说?她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你且家去等我,我给林姑娘送了花儿就回家去。此时太太二奶奶都不得闲儿,你回去等我。这有什么,忙得如此。”
这段话透露了几层意思呢?其一,他女婿惹上官司这件事儿,对她们来说都不是事,一个下人,都能有这样的“自信”,可见她也是狂的一匹。其二,她的靠山无疑就是王夫人凤姐了。
上文我说过,才圆满完成了刘姥姥事件和冷香丸事件的周瑞家的,春风得意之时就已经智商为零,把薛姨妈的安排忘到爪哇国去了,现在曹公再给她加上一把火,你猜,这么狂的她,下一步会干出什么蠢事情来?
二、言语冲撞林妹妹
我们看文本:
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周瑞家的进屋的第一句话也还好,笑笑的,一团和气,带来了姨太太的礼物和人情。
可惜,后面黛玉的一句话,使她顷刻间就露了馅儿了。
许多人看到这里,会在心里想,不就是两朵花吗?这黛玉也忒小心眼小气性了些。都是姐妹,何必那么争先争后争强要胜呢?
道理,还真不是这样讲的哦。
我们都应该知道,人们之间的社交送礼,难道真的送的只是礼物吗?当然不是!礼物只是一个载体,本质上我们送的,是一份情谊。对方收的,也是一份心意。
我们常说,送礼要心诚则灵。
什么是心诚则灵呢?当然是对对方的尊重,对对方的认可!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有的人送礼求人办事,送了礼了,但是别人却没给他办事;有的人可能送了几次礼了,一来二去建立起人情了,别人才给他把事情办了。就是这个道理。你送礼了,却未和人建立起人情来,这就是诚意没有随着礼物一起让别人感受到,收礼的人又不是傻子,你是不是诚意,人家能感觉得出来的。
同理,林妹妹收礼,也收的是一份情谊,一份尊重。如果只是两朵干巴巴的花儿,伴随而来的不仅没有情谊和尊重,反而是轻视和敷衍,换做你,你会收吗?林妹妹会缺两朵花儿戴吗?
林妹妹问她:“是单给我一人呢?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
有人说,就这一句,就把林妹妹小心眼刻画出来了。那你结合上下文理解,难道不是她聪慧灵巧、心眼齐全吗?毕竟一旦收了人家的东西,这个人情都是要记下的,再小的人情也是人情呀,总不能事后当做没有这回事吧?这也不是我们正常人的处事风格呀。
既然要记人情,难道人家不应该明白,记个多大的人情吗?
这就像随礼,随200和随2000,主家记的人情肯定是不一样的嘛。
可谁知,这样简单的一问,竟然问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
周瑞家的说:“别的姑娘都有了,这两朵是给姑娘的。”
你仔细代入情境品一下这句话,发现什么呢?
她的潜台词难道不是:我已经做主,别人都有了,这两枝就是你的了,你要做的,你能做的,就是废话少说,收下罢?
好家伙,这是从刚才的狂中还没收回心吧?连个送给、赠给都不舍地说,直接就是:这两朵就是给你的!
这难道不是丝毫没有温度的敷衍呀!一点都没考虑黛玉的喜好呀!女孩子的饰品,难道不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选吗?
真是一点尊重都没有呀!
话说,凭什么?就因为她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好哄好骗吗?
可是大家别忘了,曹公对林妹妹的评价,是心比比干多一窍呀!聪明得很呢!
于是黛玉怼她:“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这可谓把这刁仆的隐秘的心里状态扒得赤裸裸的了。
因为,周瑞家的本来就是这样想的呀,别人都挑剩下的,就是你的了。
送礼的还把收礼的缠住了?这是什么道理?如果是我,必不会收的。不一把把你和你的礼物撵出门外才怪!
可见林妹妹已经相当有涵养了,只是不再理睬罢了。
《诗经》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为我何求!
在这里,明白林妹妹的,看懂这段文本的,就会知道,这是林妹妹对一个刁仆对自己不够尊重的反抗;可是不明白的呢?比如那些在贾府中占绝对多数人数的下人群体呢?自然会随意轻信周瑞家的的传言,故此,黛玉的“小心眼儿”“小性儿”就传出去了。
结语:
这是全书中,第一次正面提到林黛玉怼人的事件。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件事情的本质:的的确确是周瑞家的先不尊重黛玉,以下犯上引起的。
可是这件事情的结果,却是以黛玉的名誉受损为代价的。
想想看:一个奴仆,因为轻慢主子,而被主子怼了,她却丝毫不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对外散布谣言,说是这个主子“小心眼”“小性儿”,这还有天理吗?这可不就是一个“乌鱼眼”的老女人,对一个十来岁小姑娘的主子,肆无忌惮地欺负吗?
假如是有一些阅历的凤姐呢?倘若有奴才敢这样轻慢她,你猜她会怎样处理?
可怜的林妹妹,她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呀,她能做的反抗,只不过是怼回去而已。就这样,就算是得罪人了!
呜呼哀哉!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环境,其恶劣程度可见一斑!
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一点都不过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