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争论车厘子是不是樱桃?中国农业要发展“车厘子”就不能是樱桃
“你车厘子自由了吗?”
这是18年年末、19年年初火爆网络的有些许调侃又莫名击中灵魂的一个问题。
那一年,有无数的朋友把自己的月薪换算成了车厘子的重量
有人“自由”也有人“捉襟见肘”。
那一年精品的车厘子一斤的价格百余元,那4个月(11、12、1、2月),中国人吃掉了近20万吨的大红果。
当然车厘子并不是因“车厘子自由”才突然间的爆火,从2006年我国开始从智利进口车厘子的那一天起,它的热度、流量、市场就从未有过丝毫衰减(2020年初,除外,不过停止的只是货不是消费者的热情)。
中国年末年初车厘子的市场,从2006——2012年的稳步增长,到2012——2014年生鲜电商的助推,再到2015年后的年年爆发,现如今智利车厘子年出口总量的85%都供给了中国,车厘子成了我们的挣面子的“洋年货”。
在感叹一个农产品有如此热度、流量、市场之余
怎奈何这车厘子叫“智利”,不姓“中国”。
“车厘子是樱桃吗?”
这个问题比“你车厘子自由了吗?”问得还要早。
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是与否的确切答案,有的只是至今从未停息的争论。
有人坚持,车厘子就是樱桃。呼唤着:“醒醒吧,那些交智商税、崇洋媚外的中国人!”
有人肯定,车厘子不是樱桃。回怼说:“别酸了,那些种不出、吃不起的中国人!”
那您问我,车厘子到底是樱桃吗?
依农从来就被说成是一个“和事佬”,总觉得这词或多或少有些贬义,脸皮厚如城墙的我更喜欢“客观”俩字。
所以我的答案,认可双方,车厘子是樱桃也不是樱桃。
如此这样两边都不得罪,但反过来讲“墙头草”哪有好下场,其实也是两边都得罪了。
苦思冥想,左右挨骂,那就写点心之所想。
“车厘子是樱桃”写给认为它不是樱桃人的“回怼”;
“车厘子不是樱桃”写给认为它是樱桃人的“呼唤”;
“中国农业要发展“车厘子”就不能是樱桃”写给关心农业的你我他。
车厘子是樱桃
先自问自答三个问题:
中国人普遍认为的樱桃是啥?
是黄颖喜好的“百果第一枝”(一年中北方最早结果的果树);是古代皇帝赏赐大臣的“奢侈口中鲜”;是一篇篇古代诗歌的赞誉;是酸酸甜甜的味道。
植物学上它叫——中国樱桃。
车厘子是啥?
“Cherries”用粤语读出来的发音就是它。
植物学上它叫——欧洲甜樱桃。
那从植物学角度来看樱桃是啥?
樱桃是蔷薇科樱属植物。
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均是属内种,除此之外,还有毛樱桃和欧洲酸樱桃,它们有3600多万年前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同种同源的“一家子”,长着兄弟模样。
举个不完全严谨的例子,中国樱桃和欧洲甜樱桃,就好比苹果中的“花牛”和“富士”。
所以说车厘子是樱桃没错。
中国人种不出车厘子?
还真是,因为朴实的中国农民把它唤作大樱桃。
车厘子也是“真没种多少年”,不过大樱桃却已经在华夏这片沃土上生长了近200年。
中国大樱桃的品质差?
烟台、大连的农户第一个不服!
农户不服气可能有自卖自夸的嫌疑,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吃货农业人,依农可以说句公道话:国产高品质的大樱桃不比进口的差。
“既然品质好,那年关市场上的车厘子咋都是进口?大樱桃咋就战不过车厘子”有这个问题的朋友少,但还是回答一下。
这就好比你要听戏“关公战秦琼”——“你在唐来我在汉,咱来打仗为哪般?”大樱桃根本不在年关上市,您说咋“战”?
依农不反对“车厘子不是樱桃”,因为我接下来也要说,但别把所有人都想得那么“酸”,“罐头里的欧洲酸樱桃”有,但不多。
车厘子不是樱桃
这个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
既然“花牛”不是“富士”,那车厘子它就不是樱桃。
如此说虽是事实,但多少带些诡辩。
所以依农要讲“车厘子不是樱桃”不单指这个。
我们买下了大量的智利车厘子,于是当前很多人爱讲一句话:中国人养活了智利农民。
可是中国人凭什么养活智利农民呢?
发善心?家里那滞销倒掉的那些还“善”不完呢!哪里有那么多善心啊。
再说句不恰当的话,崇洋媚外,崇媚智利干啥啊,要是没有车厘子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智利这个国家。
所以高大上的、消费者“崇媚”的不是“Cherries”,而是车厘子的果品特性以及进口车厘子背后种植生产端高品质、标准化;销售端前端果品细分、适当营销、科学物流等一条成熟完善的农业产业链。
再一次说回智利车厘子,抛开品质、供应链、营销手段等不谈,就智利车厘子的这个上市时间,恰到好处——年关中国人最爱花钱也不得不花钱的时候。
依农认可车厘子是樱桃,没有樱桃、没有中国大樱桃、能花钱、想花钱的时候,不叫崇洋媚外吧,为“Cherries”花钱的人也有,但也不多。
中国农业要发展,“车厘子”就不能是“樱桃”
(本来标题中“樱桃”也该加引号,字数限制加不了,当然也还该有那个“,”)
这句话直接看上去可能有些不合逻辑,依农要谈的还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是种和种之后以及销售的整个链条。
我们的农业有太多的原产特有作物,但多也只是自家自持的原产特有。
我们能把引种作物种到规模第一,但多也只是规模。
我们确实觉得进口农产品好,并且可怕的是这不单单是觉得,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仍以为只是觉得。
智利车厘子、新西兰奇异果好吗?好,但有的也差。好的,卖了好价,差的卖了低价。
因为我们进口的大部分“车厘子”不是“樱桃”。
中国大樱桃、中国猕猴桃差吗?有差的,但也有好的。差的,待“善心”;好的,卖平价。
因为在国内大部分“车厘子”就只是“樱桃”。
这篇文章写水了,随性而发,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没有切实的表达清楚,但依农觉得深耕农业的朋友应该对“中国农业要发展,“车厘子”就不能是“樱桃””这句话有所共鸣。我虽看不到未来,但是我觉得中国农业“车厘子”不是“樱桃”那天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