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科书里很少讲《道德经》,社会也不提倡老庄思想?

《道德经》对我国的文化有何影响?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上善若水、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思想是高深的唯物主义观点,也是辩证的哲学理论。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而《道德经》又被称为万经之王。

其实不仅是教科书,就连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道德经的影子,只是很少有大片段的描述罢了。课本中摘录的只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句子,如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等都曾被课本应用,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具体道德经的字样而已。

这就如《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一样,道德经的思想已贯穿于我国文化之中,随时随处都是道德经的影子。

一言以蔽之,《道德经》本就是短小精悍,蕴含大道。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如果真正做到了《道德经》中的要求,那无疑将成为一代圣人,许多人穷其一生也不能做到道德经中的一二,更不要说拿这些思想对待中小学生了,只能说引导尚可,完全要求就有些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感觉了。

其次,如果没有深厚的道德底蕴和文学水平,研究《道德经》的收货也是很有限的,一些满腹经纶,学贯古今的著名学者,也没有自信说自己完全理解了《道德经》。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一味按照其中的一些思想要求自己,却会适得其反。比如道德经中的“不争”思想,如果解读的不好,理解上出现偏差,就会变得消极应世了。

最后,到目前为止,《道德经》出现的版本很多,如帛书版的、通行版的等,其中的一些语句意思完全相反,哪一版本能真正表现老子的思想,尚在讨论之中。如果贸然将其中的一个版本写入课本,无疑将会给学生一种“这才是权威”的思想,很有可能引发错误的文化导向,给真正的经典造成巨大的损失,还会引起许多学者之间的争议。

所以,如果这些争议得不到解决,是很难把完整版的《道德经》放到教科书上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只言片语,这也足以让我们感服其中的道理,引导真正感兴趣学者去深入研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