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俐敏:杜河人家

杜 河 人 家

安徽潜山  王俐敏
  六七十米宽的河道,一半沙石,一半河面,水流清澈,自西向东,缓缓流淌。近岸,每隔二三十米有一处石台,或圆,或方。清晨,女人们在石台上洗衣、洗菜,棒槌声、交谈声此起彼伏。成群结队的鱼儿游来游去,追逐着泡沫、菜叶。鸭子嘎嘎,一浮一沉,啄菜屑,追小鱼。小孩儿坐在沙滩上,捡石子打水漂,欢呼阵阵……乡村的一天展开了。
  夕阳西下,半河瑟瑟半河红。男人们跳进河里,把一群流连戏水的孩子撵回家,再洗净自己一身的泥土。河水悠悠,炊烟袅袅,村庄渐次沉寂。
  我家门前的这条河叫杜河,也叫前河,对岸是连绵的农田、参差的房屋和小山。
杜  河
  暑假洪期,杜河是狂躁的。
  那一年,暴雨连天,洪水从上游咆哮而来,裹挟着瓜果、木板、箱柜、牲畜,甚至大树,吞没沿岸的竹林和树木,灌满整个河道。它愤怒于河堤的束缚,翻滚着,冲撞着,似有无数只魔爪,挥舞着,撕扯着,仿佛下一刻就会把堤岸撕开一道道口子。老人和小孩都被送走了,贵重物品也搬走了,留下的青壮年聚集在一起,手捏“武器”,准备随时迎战一直造福他们、现在却突然失去理智的杜河。
  雨停了,洪水渐渐退去,河道里到处是杜河狂躁时留下的狼藉。靠岸的柳树和杂草、竹林里的竹子,全倒伏向下游,但一个个又倔强地抬起了头。水凼处,有从上游长征水库泄下的大鲢鱼呢,拎回家,炖出的,绝对是一锅好汤。也就三五天吧,河面恢复,河水清澈,野草、竹树全挺直了腰身——大自然破坏的,终究又由大自然悉数补还。
  当渡河的木桥被重新搭起时,杜河,又温柔地怀抱了两岸的村民。
  夏天的中午,骄阳似火,知了叫不停,鸭子安静地伏在岸边的树荫下,鱼儿全躲进了水底。
  一个小女孩,戴着小草帽,穿着短裤短褂,光着脚丫,左手一只小巧的竹篾箩筐,右手一只小盆,在又烫又硌脚的金色沙石滩上一阵跳跃、奔跑,旋即冲进齐膝深的浅水区。河水温热,泛着刺眼的光,如一面白晃晃的大镜子,女孩儿只在镜子上投下一截短短的影儿。女孩儿的脚步轻了,弯腰,伸颈,圆瞪两只水灵机灵的大眼睛,宛若侦查敌情的小英雄。忽然,她将手里的小箩筐对着一块水草一兜,一提,在水里晃几晃,两指长的河鱼、泥鳅就跳跃在箩筐里,还有河虾和小螃蟹呢!
  片刻,女孩儿放下箩筐小盆,挺直腰杆,双手背后,绷着小脸,将两只白乎乎的小脚钻进河沙里,慢慢地,轻轻地,一点一点挨。哦,脚底有了痒痒的蠕动!小脚顿时停下,踩紧,弯腰,伸手往脚底一探——嘻,一条肉肉的沙鲣子捏在了小手里!(别看沙鲣子肉乎乎的,可机灵了,你看它静静地卧在水底一动不动,可还没靠近它就溜得无影无踪了。)
  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杜河却从不让我空手而归——杜河对所有人都不吝啬,饵钓、网捕、电打,每每都让人满载而归。我一度觉得,杜河里的鱼是无穷无尽的。
  我读五六年级的暑假,有几户人家想出了新法子:砍下河堤的竹子,编织出几条稀疏的长竹席,再衬上一层细渔网,横拉到河道上,将河道隔成一段段,然后多人牵拉席网向中间合拢。随着围面的慢慢缩小,刺眼的阳光下,数不清的白条儿惊慌失措地跃出水面,复落下,跃起。水花四溅,晶莹,美丽,又壮观——这是杜河里的鱼儿集体的绝唱。
人  家
  杜河堤蜿蜒延伸,堤上都是人家。
  我家左隔壁是堂哥一家。大哥年轻时以制售水泥砖养家,不管严寒酷暑,不问日出日落,他总是在河滩上忙活:从河里取沙,取水,加水泥搅拌均匀,铲进机子里压制成型,再晒干,码成砖墙待售。
  那时候我家有一台石磨,每年腊月尾,大哥大嫂都来磨黄豆打豆腐。大哥拉磨,热了,脱去外衣,继续拉,直至只剩下一件单衣。大嫂一旁将浸泡发胀的黄豆一勺一勺舀进石磨,常常,她停下来,端来一碗温开水,递给大哥。大哥喝水,她就用毛巾细细擦拭大哥额头上的汗珠。
  现在,大哥大嫂年纪大了,常年繁重的劳动让大哥的身体很差,大嫂身体也不好,所以申领贫困户。今年暑假,孙女儿考上了一本,就想学个车。一天,镇上扶贫专干来查访,问孙女儿哪里去了,大哥就说去学车了……每次说起这事,我母亲就惋惜地说:“你大哥真是的,也不晓得撒个谎,助学金一年五六千呢,就这样没了!”末了,又加一句,“你大嫂真好,一句话都没怪你大哥。”
  大哥家门前有一排毛桃树。暑假,毛桃成熟了,半红半青,酸酸甜甜的,来往的行人伸手就能摘到。大哥大嫂见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喊人家到门前坐一坐,喝点水,临走时还要人家带上一些毛桃回家。我是大哥家毛桃的资深食客。
  老奶奶一家在我家右边。夏天的傍晚,我们吃了饭洗了澡,拍着蒲扇,来到老奶奶家门前场地上。这里有矮凳,有凉席,有茶水,旁边烧着熏蚊蝇的火堆。我们或坐或站,听老奶奶说故事:先祖老八天生神力,一手把石磨举上树杈;狼半夜出来觅食,专吃童男童女;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刘伯承杜河边布下天罗地网……星月越凑越近,杜河也被吸引,带着凉湿的风,氤氲了一片天地。
  如今,老奶奶带着她一肚子的故事走了,只留下大爹独守老宅——他们的后辈,都在城市扎了根。
  一次次,我凝望杜河,走进杜河。眼里梦中,总是那一河缓流——纯净清澈,一路向东,石子旋出,水波悠悠,惊遁机灵的沙鲣子。近岸,一个伶俐机敏的女孩儿,头戴草帽,短裤短褂,手捏一条沙鲣子,笑着,抬望眼,半青半红的毛桃挂满枝头……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王俐敏 潜山人,语文老师,孩子们眼里“人美心善”。工作之余,看看书,写写随笔,玩玩游戏;假期,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玩玩。梦想退休后做个海员,凭风御浪,环游世界——多美!有作品发表于各类文学公众号。

本刊启事

    一、本微刊只对原创首发文章支付稿费。投稿邮箱:605262707@qq.com,诗词投稿请加微信:wuyichen20090606。

  二、稿费和赞赏款分开发放。稿费发放微信:xxy082003,赞赏款发放微信:ds4978800。如联系不上作者,稿酬和赞赏款视作放弃。

  三、阅读量300,留言15条以上,稿费20元;阅读量1000,留言30条以上,稿费30元;阅读量2000,留言50条以上,稿费40元。赞赏超过10元,80%归作者,20%留做平台运营维护费用,低于10元不发放。(发稿后的第二个周末统计)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0)

相关推荐

  • 动画鸡年:忆童年那几只国产鸡

    应<中国文化报>之约,写了一篇<动画贺岁:中国卡通鸡喔喔叫>,这其中有五部怀旧国产老动画,今天看起来,仍值得回味(感谢@齐鲁大弟 李保传老师的指引)        序 今日头条 ...

  • 小伙认真起来谁也不好使,大哥的女人也敢动,大嫂当场怂了!

    小伙认真起来谁也不好使,大哥的女人也敢动,大嫂当场怂了!

  • 大嫂

    <大嫂> ----喻言 每次与形单影孤的大哥喝酒 兄弟们都要安排一位女宾 作为临时大嫂 我们一起纷纷举杯 祝大哥大嫂举案齐眉.白头到老 大哥核桃般的老脸 笑得像一个晚婚的新郎 每次酒局刚到 ...

  • 老家情节∣出夫

    我的家乡在辽阔的鲁北平原上,黄河水浇灌着万亩良田,同时裹挟的泥沙也淤积了引黄河道,这河道是供鲁北人民灌溉.饮用的命脉渠道,因此每年秋后都要搞好清淤工作.出夫人是老家对清淤民众的称呼.出夫,出现在上世纪 ...

  • 王俐敏:母亲的菜地

    母亲的菜地 王俐敏 母亲今年六十有五. 母亲是一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逢年过节我们给她钱,她总是说:"我的衣服都是你们买的,吃的蔬菜家里种着有.村里每年发给我一千多块钱,你爸还有退休工资.我现 ...

  • 我的母亲【王爱敏】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母亲与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对我的爱永远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不管我年龄多大,那份爱不会有丝毫减弱--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人,她一生勤劳善良,节俭淳朴.在我幼小的记忆中, ...

  • 偷换人生28年,潘克果然打出一张“王炸”!杜妈是第一张骨牌?

    偷换人生28年,潘克果然打出一张“王炸”!杜妈是第一张骨牌?

  • 致敬母亲【王爱敏】

    致敬母亲 ---王爱敏 忙碌周而复始 从不曾放下手中的活计 园子里的豆角茄子西红柿 每天都要与您交集 把心操碎了一地 时光带走了容颜 孱弱的身躯啊忙碌的影子 一身的疲惫只想多多帮衬儿女 疼您啊,我的娘 ...

  • 王慧敏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图|简历)

    2021年05月12日 15:3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2日综合报道 光明日报社官方网站"报社编委会"栏目近日进行更新,据最新名单显示,王慧敏任光明日报社总 ...

  • 王伯敏国画作品精选高清20幅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9-03-09 05:05:00

  • 【内蒙古丨赤峰】王淑敏丨玉瘾枝头

    玉瘾枝头   作者/王淑敏(内蒙古赤峰)     坐思雯楼,叶柳绿,杏花红,桃之妖,槐花蜜,梨满春,目染春泥. 处景.招惹庭院.乱乱飞,雨柔棉,燕归巢,鱼草丛,蓬溪村,碧湖波澜起岩宕. 苍山海月,瘾君 ...

  •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礴!

    王伯敏是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山水画大家.诗人.中国美术史学泰斗.当代文人画大师.他既是徐悲鸿的研究生,又是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弟子. 王伯敏针对中国画的时空概念,创 ...

  • 一扇窗【王爱敏】

    一扇窗 窗外是岁月 窗内是人生 晨起开 暮色合 夜静蛙声起 默默伫窗前 心湖 泛起了些微波澜 星星眨着眼睛 点亮了思念的灯 风摇曳了帷幔 催生一串紫色的梦 眺望远方 思绪飘飘忽忽 夜风 抚慰寂寞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