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萍||我与淮阴语文
我与淮阴语文
□王新萍
很久没动笔写了,一直关注“淮阴语文”公众号,看到凌寒绽放写的《我与“淮阴语文”》这篇文章最后一段话:“语文的路很长很长……”勾起我的回忆,这么多年学语文的路,我走得如此艰难。
我与“淮阴语文”最初的相识,缘于我老公的同学胡杨(她也是“淮阴语文”作者徐艳丽表姐),在同学群里发他们的曾张胤老师发在“淮阴语文上”的一组律诗,徐艳丽也会在她朋友圈转发“淮阴语文”公众号里其他精彩文章。我仔细读了,一看不少作者都是淮阴各校的老师,心想怪不得写的那么好,我这个无名小卒只当个好读者。在一篇文章的下面的征稿启事中,编辑岁寒善友写道:平台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对所有来稿一视同仁……这亲切的话语使我心里升起一点希望,希望自己也能在这个平台上发表文章。可是,我有自知之明,毕竟我文化程度低,文字驾驭能力差,此前虽跟老公同学初中语文老师张锡科学习过一段时间,但写的文章能入编辑的眼吗?于是我主动加了编辑韩师的微信,咨询了投稿要求,他耐心地给我做了解答,但我还是没自信,没给韩师文稿,但每期不落地看”淮阴语文”公众号上的文章。看到好友徐艳丽在“淮阴语文”公众号上陆续发表《寻不回的年味》、《与儿子一路走来的艰辛》等好文,我按不住自己躁动的心,于是鼓起勇气把QQ空间里一些自认为好的文章发给韩师,于是有了《你是阳光里的那抹暖》等文章发表出来。
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良师益友终身受益,韩师、张锡科、好友徐艳丽都给我很大帮助,指出我的不足。去年疫情时,韩师命题作文《四哥外传》,一川、子木、徐艳丽等写《四哥外传》一篇接一篇,文章风趣幽默有金庸风范,可我写不出古侠风,只好借疫情期间大家关心健康,写了另一版本《四哥外传——新疆游记》,韩师看后把题目改成《小四哥漫游新疆》,看了修改的题目,心底只有两个字:佩服!
记得顾城有句名言:黑夜给了我双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淮阴语文”就是我寻到的光明,心中的光明。
(王新萍,47岁,新疆乌鲁木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