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峰:让每一颗“种子”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 荐读

民小编说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教育就是为种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滋养和引导生命的内在力量。我们应该如何提供好这种外部环境呢?

教育的过程,是生长,而非加工。

生命有其内在的生长力量。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种子”,只要提供给它必要、充分且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和营养,并保护其不受外力伤害,它就能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与结果,长成它最好的模样。

教育,就是要提供这种外在的良好的成长环境,让生命的内在成长力量与外在良好环境进行有效互动,通过外部环境去唤醒、激发、滋养、支持、引导内在的生命力量。如何提供好这种外部环境?既要“保护”,又要“帮助”,尽可能阻止外来干扰因素的破坏,尽可能帮助这些“种子”获得它所需要的土壤、阳光、水分与营养。

首先,要以信任为基础。

教师需要充分相信生命的力量,要对生命的力量怀有深深的敬畏感。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理解并实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信任”。信任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如果教师在内心深处根本不信任孩子,那教育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深深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爱、尊重与鼓励,每个孩子都希望发展得更好,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能。

第二是“发现”。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教给孩子什么,而是要认真做一个观察者,发现孩子的优点、特点,包括缺点。教育孩子,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就要认真细心地去发现孩子。教师需要不断地追问自己: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第三是“支持”。我们无法设计孩子的成长,更无法替代孩子成长,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帮助与支持。他们的成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不同的种子所需要的是不一样的,我们该提供什么样的支持,才能让他们寻求到适合他们的阳光、水分与营养?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可能才是孩子们在成长中最需要的帮助。

第四是“引导”。生长的过程,是从一个不成熟的状态向成熟状态迈进的过程,处于不成熟状态的孩子们,尽管有内在成长的动力,有向上向善的愿望,但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面临方向与方法上的困惑或偏离,需要我们的引导。支持与引导,很多时候是互为一体的。

其次,要把握严格与宽容的度。

老师信任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学生总是犯错误时,我们内心会动摇,会质疑这孩子能教好吗?其实,孩子一定会犯错误的,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是一个不断摸索与冲动的过程,成长就是在不断把控成功后的喜悦与把控不成功后的惩罚中进行的。当学生犯错误时,形式上可以按照规则惩罚,但是教师内心深处还是要平和包容,要相信孩子慢慢会改变的。

想起我多年前的一位学生,在周日的下午跳窗进入了教师办公室,偷拿老师们的本子与笔,正好被我发现了。看着他那战战兢兢的样子,我当时心中是矛盾的,是严肃处理还是选择宽容?后来,我选择了宽容,因为他毕竟才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带他到文具店,给他买了10支笔与10个本子,关照他以后用完了可以再来找我,但绝对不能再去拿别人的了。后来,再也没有发现他偷拿东西了。很多时候,宽容远比惩罚更有力量。

孩子学会了撒谎,我们很是生气,可是深想下去,其实有时候,孩子的撒谎反而是老师逼出来的。一不小心做错了事,就会招来老师严厉的批评或教训,于是,面对特别严格的老师,孩子就只有通过撒谎去逃避训斥了。久而久之,撒谎的更加会撒谎,生气的更加要生气了,师生关系开始僵化。很多孩子与老师无话不谈,甚至连自己的绝密隐私都愿意与之分享,可是有些老师与学生却总是讲不到一起去,孩子的心对老师是封闭的,这其中的奥妙也许就在如何把握严格与宽容之间的分寸吧。其实,只要我们真心与孩子交朋友,与他们平等、真诚地沟通与交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大人们发自内心的关心,老师就一定会触摸到严格与宽容之间的那个“度”的。

第三,关注孩子之间的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具体的、不一样的,他们成长的“花期”各有不同,有人成熟得早,有人成熟得晚,但他们都是成长中的人;他们各有发展的优势领域,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踢球,有的擅长言说有的擅长算题,有时很明显,有时未被激发。老师一定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教之才”。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学校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不同爱好的机会与平台,而不能强迫他们去发展同一种爱好。学校希望办出有别于他校的特色品牌,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不顾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强行推进特色项目,力求达到百分之百参与,那就会出现偏差。比如,学校要创棋类的特色,就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下棋,学校仿佛成了棋类的专业学校;学校要创民乐特色,就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民乐,学校又好像成了艺术类的专业学校;学校要建立“桥”文化的品牌,就干脆从目标到理念,从景观到环境,从课程到活动,全弥漫着“桥”的影子,学校成为了研究“桥”的专业学校。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借“特色”之名而对学生实施的“特色暴力”行为。中小学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能过分地彰显某一个方面的特色,中小学教育最大的特色应该就是和谐,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平台。我们不能用“集体内部都相同”的方式来追求“集体与外部的不同”。

信任孩子,就要鼓励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但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能建立在打压他人的基础上。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们要尽量鼓励合作,淡化竞争。尤其是要变那种“你上我下”的恶性竞争为“你上我也上”的良性竞争。由于名额限制,很多竞赛评比都会形成“你上我下”的局面,很多孩子就可能因此形成了让竞争对手“最好生病”“最好转走”等不良想法,期望别人不如自己。在孩子刚刚踏入“社会”,开始领会与人相处的道理的时候,这种评比机制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中小学的各项评比竞赛,最好采用“达标”的方式举行,即设立条件和标准,学生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就能获得奖项,不受名额限制(实际上可以通过标准的高低来调节名额)。这样鼓励学生与“标准”竞赛,不断地挑战与超越自我,而不是与同伴竞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都愿意看见甚至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达标,期望大家都好而不是自私地只想自己好。

相信孩子内在的生命力量,同时不断优化孩子外在的成长环境,让内在力量与外在环境实现和谐的统一,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作者系北京中学校长、博士,正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

文章来源 | “教师博览”微信公号

(0)

相关推荐

  • (原创)读书随笔: 用生命感悟教育的美丽

     用生命感悟教育的美丽  --<致教师>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开始拜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的全新力作--<致教师>,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这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以求让自 ...

  • 教师的教育理念格言集锦

    教师的教育理念格言集锦

  • 七年过去了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棵种子,一棵对"当老师真好"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棵种子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一天天长大了.终于,它结出了果实--我也成了一名老师, ...

  • 课堂上的“谎花”

    课堂上的"谎花" 作者:李广生 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恐怕都知道,黄瓜.冬瓜.窝瓜等植物,会开一种不结果实的花,俗称"谎花"."谎花"和能结果的 ...

  • 【教育读书】教育就是让每一颗“种子”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育就是让每一颗"种子"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作者:夏青峰     如何为孩子提供外在的良好成长环境?     教育的过程,是生长, ...

  • 教育就是让每一颗“种子” 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教育的过程,是生长,而非加工. 生命有其内在的生长力量.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种子",只要提供给它必要.充分且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和营养,并保护其不受外力伤害,它就能正常地生根.发 ...

  • 名师——让每一颗种子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名师--让每一颗种子生发出生命的力量 李素怀老师的文章:草长莺飞.山花浪漫的季节是最美的时光,发现了春天,也就发现了世界. 春天,应该播种下一棵种子,孕育新的生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东北的春天总是来得迟 ...

  • 教育就是让每一颗“种子” 迸发出生命的力量

    教育的过程,是生长,而非加工. 生命有其内在的生长力量.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种子",只要提供给它必要.充分且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和营养,并保护其不受外力伤害,它就能正常地生根.发 ...

  • 我相信每一颗种子都会开花结果

    我是一个对植物万分迟钝的人.除开了家乡触目可见的刺桐树外,我几乎分辨不出别的植物.即便是当时知晓了,过不了数日,再遇着时,仍是叫不出名来. 一回在四川时,和同事去爬当地的一座无名山.在当地,一座山连着 ...

  • 习作||假如我是大树的一颗种子

    假如我是大树的一颗种子 黄鹏烨||福建 假如我是大树的一颗种子,我就要开始生根,然后,将根渐渐地伸进土壤里,吸取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而且还要越扎越深,越伸越广. 在这过程中,我可能会碰到一条条身体柔软 ...

  • 善行就像一颗种子

    善行就像种子,当你撒下一颗,就会生出一串.古人说:"善而德高者,家旺而多福:恶而无德者,家败而子狂."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心怀善念,有高尚的德行,那么即便他眼下困难,但终究能够兴旺起来 ...

  • 自尊心是颗种子

    自尊心是颗种子 人生感悟:提醒自己一件事,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很多人看似的努力,其实是愚蠢导致的.比如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多天只睡几小时,倘若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 ...

  • 从一颗种子到一粒干净的米有多远,了解水稻的一生

    世间植物的故事,都从一颗种子开始. 新的一年春耕开始,优质的稻种有了焕发新生机的机会,并不是直接将它们埋入土里就能长出稻子这么简单哟.从稻种到水稻植株,必须要历经三次搬迁. 第一个家--温暖的包装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