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缘为兵》【五三〇】骨肉情泪湿寸心
小说《缘为兵》【五三〇】骨肉情泪湿寸心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在即将开拔的应征入伍的同学中,家长来送孩子的好像不太多。看来一些应征入伍同学的家长也跟陆军璞他们四个同学的家长一样,不愿在这里体会送子从军时离别的心情,抛洒依依不舍时分手的泪水。他们这些孩子,平时跟家里的长辈们、兄弟姐妹们,以及亲戚们、朋友们、同学们,好像并没有什么牵肠挂肚的羁绊。但是,这阵儿,真的到了这个最后分别的时刻,他们心中的那种强烈的情感,就像突然崩溃了的堤坝,势不可当。他们想喊、想哭、想扔下背包儿跑回家去,再看一眼家里的亲人……
当陆军璞他们这一队应征入伍的同学,快要走到大轿车那儿的时候儿,突然,送行的同学和家属们一窝蜂的拥了上来。队伍顿时就被冲散了,接着就响起了哭声。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哭声传了过来,是在学校大门口儿那儿的应征入伍同学队伍里传出来的。哭声像是也有传染性,大门口儿的哭声,又传给了操场上原地待命的队伍。操场上那些送行的同学和家属们好像突然醒悟了什么,也向着待命的队伍了跑过去。
陆军璞他们这一支队伍在大轿车那里准备上车,大门口儿有两支队伍准备等陆军璞他们上了车就出门儿,操场上有五支队伍正在待命。此时此刻,八支队伍,全都没有了先前齐整的队形儿。校里校外乱成了三拨儿,哭声喊声搅成了一团。很显然,哭声儿都是打家长的嗓子眼儿里传出来的,本来以为没有什么家长来送当兵的孩子,可是,这么大的哭声又是打哪儿来的哪?是夜幕隐藏了怹,还是当兵的光荣和神圣,崇高和自豪,让怹隐忍起离别的眼泪。所有的人都在忍着,当有人忍不住哭出声儿来的时候儿,所有的人就都忍不住啦。
要说也不怪这些孩子和家长们,他们这帮十五六岁儿的孩子,长这么大,又有谁离开过北京,离开过家人,离开过家哪?文革的时候儿,他们在上小学五年级,还没资格儿参加红卫兵的革命大串联。文革之前,这帮胡同儿里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又有哪个家庭有条件带着他们出去旅游哪?现在他们当兵了,他们要出远门儿了,家长能放心嘛?当兵光荣,当上兵的孩子是兴奋的,是幸运的,更是光荣的。当兵光荣,孩子当兵了,全家都光荣。可是,作为家长,在光荣的背后,还有一种骨肉分离的痛苦和担心,更何况,那是处在一个天天都在高喊着“要准备打仗”的年代哪。
那时候儿,陆军璞他们每天都要背诵一遍《老三篇》,老三篇的第一篇就是《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儿一段儿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晚唐诗人陆龟蒙写过一首《别离》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当了兵的胡同儿小子,正值血气方刚,他们下定决心为人民、为祖国去牺牲,他们渴望着驰骋天下,威振疆场,斩将搴旗,建功立勋。他们渴望做出一点儿不平凡的事,给这个生活在胡同儿里平平淡淡的家庭增加一点儿不平凡的光彩,谁又在乎马革裹尸哪!可是,作为孩子的家长,虽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军队中建立功勋,但是,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够活着衣锦荣归。
驻校的解放军和工宣队的工人师傅,还有校革委会的老师们,都在努力的控制着这个失控的局面。驻校的解放军,拿着手里的纸喇叭筒儿又开始喊了起来。希望送行的家属们要克制自个儿的情绪,不要影响了部队的行动,不要耽误了新兵出发的时间。驻校的解放军和工宣队的工人师傅,拉扯开纠缠在一起的人们。接兵的解放军连忙重新整顿着队伍,并且严厉地指责应征入伍的同学说:“你们现在是解放军战士哒,不再是学生娃儿,哪个不听从命令,哪个就当场把军装脱球算喽!不消去当兵喽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