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白玉镂雕龙纹饰,你如何断代?

1976年三月在无锡市郊扬名乡发现了一座石室墓,此墓为夫妻合葬墓,同出有墓志一盒,志盖篆书“明故太学生顾伯子郁卿墓志铭”,下款隶书“万历丙申季秋旦弟叔白勒石里人何之清镌”。志铭因受剥蚀,不可辨认。从志盖书中可知,此墓为万历二十四年墓,从墓中所出印章中得知,墓主名顾林,字郁卿,是明太学生。

顾林之印

墓中共出土有10件玉器, 其中一对白玉镂雕龙纹竹节环形饰特别惹人注意, 其大小图案相同, 两龙相对。直径4.5厘米,厚0.4厘米。整器为镂雕, 以16节竹节围成圆形外缘,内区透雕一翔龙图。

镂雕龙纹竹节缘白玉饰片  无锡博物馆

龙首在中部,身体扭曲翻转向上。龙三爪,一前爪握成拳状,另一前爪弯曲,呈风车状。龙张嘴,口中含花蕾,鼻上翘,口角线较深。龙眉以细密阴刻线顺着眼梢斜刻。龙角拖曳后卷,龙发后飘,发尾部稍向上飘,龙身四周雕刻的云纹和缠枝花草。

此器背面光素, 但不似一般明代透雕作品背后扁平, 而是如正面一样稍稍隆起,只不过不刻纹饰,不进行抛光罢了,所以拿在手中有一种圆浑饱满的感觉。在其中一饰片背面竹节的关节处,有一牛鼻孔 ,猜测此对饰片原为缝缀在某物上, 另一饰片背面也有三处钻孔痕迹,但不是孔,有可能使用过久,将细细的鼻穿处磨断了。

此对饰片曾经被一些专家鉴定, 鉴定记录及馆藏文物帐册上年代均为南宋, 一些图录及文章也将其定为南宋。

无锡博物馆官网截图

故宫博物院研究院徐琳从此对玉饰的诸多特征来看,认为应是明代本朝之物, 理由如下:

类似此种翻转形式的翔龙, 唐代已有, 以后历代玉雕均有发现, 例如山东泰安市篙里山出土的宋真宗玉册盒上雕的云龙纹饰, 四川成都前蜀王建墓出土的白玉龙纹大带带銙上所饰翔龙等。

真宗玉册盒玉匮嵌件
白玉龙纹大带  五代  四川成都前蜀王建墓出土

南京张家漥村明洪武四年汪兴祖墓出土的白玉镂雕云龙纹带銙, 为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御赐功臣汪兴祖之物, 整体风格有宋元遗风。

金镶玉高浮雕云龙纹带饰  明  南京市博物馆

从这些出土品及传世品看, 都与此对饰片整体风格不同:

唐代翔龙四周多环绕以出花蕊的花朵云纹,宋元翔龙四周环绕的是灵芝形云纹,云朵较大,立体感较强。

白玉镂雕行龙佩  宋  故宫博物院

而顾林墓此对饰片翔龙周围环绕的是缠枝卷草云纹,云纹单薄,细卷如草茎,这种云纹只在明代玉雕上出现,毫无唐宋那种祥云托体的感觉,反而有些像明代镂雕带饰板中常见的背景花纹。

镂雕龙纹竹节缘白玉饰片

虽然从镂雕工艺看与那种“花下压花”的技法不同,但这只能说明其工艺精致,在模仿前朝上较有突破。

上海松江区明代西林塔地宫出土一“白玉团龙纹带饰”, 在鎏金铜带扣内,镶嵌一团龙纹环形饰, 除外环为圆形,不是竹节形外,其构图布局与顾林墓这对饰片相同。

白玉团龙纹带饰  明  上海市松江县西林塔地宫出土

它也为翔龙,龙四周环绕着蔓草云纹,龙爪的形态与整个龙身行进翻转的姿态都极为相似。西林塔地宫的年代下限为明正统十三年, 所以此玉应属明前期物,说明在整个明代,还是较为流行这种形式的玉器。

此对饰片龙纹的整体形态与宋代龙纹相似,但细部纹饰还是有所区别。唐宋时龙眉多作梳状,并与眼睑垂直,而此龙眉顺眼梢斜躺,此种眉形元代出现,明代流行。

青玉镂空龙纹盘  宋-辽 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代龙纹关节处多有如意云头纹,此龙纹已没有。宋龙纹爪趾多弯曲,呈风火轮状,此龙前爪握成拳状。宋龙尾多为秃尾,或称蛇尾,此龙龙尾打卷呈小云纹。

玉镂雕云龙嵌饰 宋  故宫博物院

整体来看这对龙纹因前爪弯曲度过大,而显的没有力度,不像宋龙那样矫健有力。

竹节形玉雕目前所见较早的为唐代,辽、金、元墓葬中都有出土。早期的竹节形玉雕多简单的雕出形状,不加任何线条刻竹节,例如陕西省礼泉县唐昭陵2号陪葬墓与西安市东郊唐严州刺史华文弘夫妇墓出土的竹节形玉握

此后如辽宁阜新县出土的辽金链白玉竹节盒、北京市房山县金石椁墓出土的透雕竹枝形玉饰、黑龙江阿城市阿什河乡双城村金墓出土的竹节形饰等。

金链白玉竹节盒  辽  辽宁省博物馆
白玉缠枝竹节饰  金  首都博物馆

但与顾林墓出土的这对玉饰相似,以竹节作外圆环框的出土品,目 前仅见西安南郊户县贺氏家族墓出土的元代白玉梅花透雕圆形牌

白玉梅花透雕圆形牌 元 西安南郊户县贺氏家族墓出土

但不同的是户县那件竹节环,每隔一节,竹节上就出一似笋芽状的小嫩叶,且为双面工,反面竹节与正面相互交错着出小嫩芽,而明代顾林墓这对已没有,另外那件竹节环也比顾林墓这件粗。

传世品中故宫旧藏青白玉镂雕“寿”字竹节环形饰,为宋代作品,与顾林墓的这件竹节环相比,虽竹节不出嫩芽,但整体风格不同。

青白玉镂雕“寿”字环形饰  宋  故宫博物院

宋代竹节较粗,不似明代较细,且不像明代为细腰形。一般来说,细竹节环明代多见。宋代镂雕多二到三层,且主题纹饰多位于环托上,而明代饰片虽为镂雕,但是单层且纹饰完全位于环内。另外宋元玉雕多为双面工,而明代多为单面工。

虽然墓葬的年代只是提供了墓中所出文物的时代下限,并不排除有早期文物出现的可能性,顾林墓中所出的10件玉器中也有唐代作品,如抚鹿玉人佩等。

青玉圆雕人鹿图配饰  唐  无锡博物馆

但这并不说明此对仿宋玉饰一定是宋代作品, 从纹饰细节看还应属于明代范畴,是明透雕玉器中的一对精品, 反映了当时民间江南一带文人的用玉风尚。

顾林墓中还出土一根雕刻梅花、做工极巧的白玉发簪,与此玉同属精工细琢一类,说明当时民间玉器工艺并非一律俗称的“粗大明”。

梅花纹白玉发簪  明  无锡博物馆

从顾林本人来看,他是明晚期一位颇有文化修养的乡绅,墓中出土的玉器有时作玉,也有古代玉 ,均十分精美,可见他也是一位有品味的玉器爱好者和收藏家。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此墓非科学发掘,玉饰的具体出土位置不明,其用途也就很难下结论。

对此,你怎么看?南宋还是明代?仁者见仁,欢迎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声明:玉器圈以传播古玉文化为宗旨,文源浙江省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版权归属原作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玉器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