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酸淡的葡萄酒大量出口,他们想到了加有毒防冻液的“绝招”

来源  Today I Found Out
作者  Karl Smallwood
翻译  SME科技故事
对很多人来说,往葡萄酒里加防冻剂听起来又蠢又坏,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的一集中,就曾出现过这个场景。然而,在曾经至少有7年,奥地利的很多大酒厂都在葡萄酒里添加过这种有毒物质,一些瓶装酒中的剂量甚至足以让人丧命。
所以,往酒里加防冻剂究竟是谁的馊主意?为什么有人这样做?
你可能会以为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时,食品刚实现工业化生产。美国学者哈维·威利(Dr.Harvey Wiley)带领他的「毒药小队」在食品中提取出了多种有问题的添加剂。但其实葡萄酒事件发生在20世纪末。
哈维·威利(后排左三)和他的毒药小队
故事要从20世纪70年代初说起,当时的奥地利酒厂在葡萄酒市场中轰动一时,他们生产的酒大量涌入市场,价格很低,味道却特别甜,收获了十分不错的口碑。这些奥地利产的白葡萄酒很快风靡德国,并出口到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于是很多德国商店开始向奥地利的大酒厂下单订酒。他们明确要求这些酒要符合德国的标准(Prädikat scale),希望它们放在德国也是高端的,这意味着酒的甜度必须非常高。
然而,因为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气候变化,许多葡萄园中的葡萄是密集种植的,这给酿酒师带来了大麻烦。密集种植带来更高的产量,这看似是件好事,但是德国人并不想要这种葡萄,他们要的是那种在充足空间里生长的、在藤上自然成熟的葡萄。
想提高产量,就没法让葡萄慢悠悠地自然成熟,结果奥地利酒厂酿造出来的葡萄酒,被当时的一篇报道形容为「又淡又酸」。换言之,虽然已经签了很多合同,但是很多酒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不到约定的标准。
因此,为了让葡萄酒的口感更好,酿酒师们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往酒里加糖、加水果,从而提高酒的评级。这些都是命令禁止的,一旦被发现就构成了违约。但如果没有被发现,他们就能苟且把钱拿到手。
据考证,首先提出要往酒里加入有毒化学物质来提高甜度的人应该是葡萄酒顾问、化学家老奥托 · 纳德拉斯基(Otto Nadrasky Sr.)。据说就是他向雇他的酒厂建议往酒里加二甘醇(二乙二醇),说这不光能让酒尝起来更甘甜,还能让酒体像那些高档酒一样饱满,而且二甘醇很便宜。至于这个提议被采纳的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1978年左右,那时产出的酒里已经检测出了化学物质的添加。
往酒里加二甘醇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有毒性。人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mL/kg。服用二甘醇后约24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道症状。致死者随之出现头痛、肾区疼痛、一时性多尿然后少尿、嗜睡、面部轻度浮肿等。无尿发生后2~7日内昏迷而死。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一些为了吸引儿童而添加在药物中的化学物质促使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部的全面改革。
言归正传,在反复测试后,添加化学物质的酒骗过了顶尖葡萄酒专家的味觉,流向了市场。不久之后,奥地利酒厂以低成本轻松提高葡萄酒质量的方法似乎已经在行业内悄然传开。当时在奥地利已有超过2000个葡萄酒品牌,最终只有几百个品牌这样做了,多数都和最大的品牌或装瓶商有关。
出人意料的是,在好几年的时间里,都没人注意到奥地利卖的是毒酒,因为每升葡萄酒里只需添加不到一克的二甘醇就能让口感变得像其他酒一样。一般认为,一次性摄入15-70克的二甘醇才能致死。
结果有人在喝完一打葡萄酒之后很快就中毒死亡。尽管在医学上定期摄入二甘醇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明确的损伤,还会导致神经系统的问题,但是这不一定与葡萄酒有关,问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正因如此,这个计划没有因为任何人的死而败露。相反,在奥地利酒厂开始这样做的第七个年头,1985年6月27日,西德一个实验室对当地超市中售卖的葡萄酒进行了定期检测,以确保它们不含人造甜味剂。这种检测变得越来越普遍,因为意大利葡萄酒厂被曝出从1980年到1982年开始往酒里添加人工甜味剂。这一次,实验室在一瓶从斯图加一家超市购买的1983年的Ruster Auslese里检测出了有害物质。
当局得知酒里有毒,担心是生产线被污染所致,便下令对该地的葡萄酒进行额外的检测。随着在越来越多品牌的酒里检测出这种化学物质,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丑闻从此开始发展,奥地利农业部长君特 · 海登(Günter Haiden)公开承认在三个月前他们就已经检测到酒里的添加物质了。在这之后,奥地利政府的其他机构也被告知了这一问题,包括即将起诉酒厂的法院。然而,在极度的官僚体制下,没人能轻易采取任何行动,甚至没有将真相告知公众。
一个月后,奥地利总理表示,他们已经在5月10日向西德报告了关于有毒葡萄酒的情况。一个半月后,实验室宣告了这一发现。
西德当局在知道消息之后,就像奥地利一样什么也没做。他们否认自己被告知了任何情况,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发现,他们还是坦白了。
可想而知民众会有多愤怒,西德政府为了平息民愤,弥补之前的无为,立刻禁止了所有奥地利葡萄酒在境内的销售,尽管只有15%的酒厂参与了添加酒的生产。
西德政府还随即没收了境内市场的所有奥地利葡萄酒,总计约2700万升。这些含有二甘醇的毒酒让他们不知所措,这时,一家混凝土厂提出可以在某些工序中用毒酒代替水作为冷却剂,这才使得这些酒被安全地处理掉。
在美国,奥地利产的葡萄酒也被检测出了二甘醇,然而美国政府却没有完全禁止其销售,只要经销商能证明他们采购的品牌未被污染,政府就允许他们销售。这听起来很冒险,但是经过全面检查,在当年出口美国的1500余个奥地利葡萄酒品牌中,只有0.02%的品牌被检测出了有毒物质。
更让人气抖冷的是,一个面向儿童的无酒精葡萄汁品牌也被发现参与其中,在该品牌的葡萄汁中,每升葡萄汁的二甘醇含量竟达到1克之多。孩子们经常喝葡萄汁,而且于儿童来说,二甘醇的致命剂量远低于成年人,所以公众对此很是不满。
大多数毒酒中的有害物质剂量并不高,而有些酒的却高到足以致命。曾有一瓶1981年的葡萄酒二甘醇被检测出含有高达48克的,如果整瓶喝下去,足以送人上西天。
基于这些事实,你可能会觉得一定有很多人因此丧命,然而,据官方统计并没有人因此中毒死亡,也没有人因此出现了健康上的问题。
考虑到买到一瓶毒性剂量足以杀人的酒就像中彩票一样,而且二甘醇对健康的影响往往是长期而不易发觉的,许多人认为,根本没有人因此死亡或者出现健康问题,正如官方所宣称。而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许多人的健康问题根本就没有与葡萄酒关联起来。
奥地利葡萄酒从此臭名远扬。从1984年到1985年,葡萄酒出口量从1.59亿公升下降到了仅仅370万公升。此后,当地旅游业也遭受了重创。
奥地利政府补牢顾犬,对所有涉及葡萄酒的产品都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并出台了全世界最严格的葡萄酒酿造规范。在国际上,他们大力宣传这一点,试图挽回奥地利酒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然而一切已为时已晚。直到2001年,也就是丑闻爆发整整16年之后,奥地利葡萄酒的出口额才恢复到丑闻爆发前的水平。
葡萄酒专家却认为,这起丑闻其实是奥地利葡萄酒业的“福报”。就像当初可口可乐推出新可口可乐而广受批评,进而让经典款可口可乐重新占领市场一样。他们认为奥地利酒厂今天遵守的严格规定,反过来致使近年来奥地利葡萄酒在质量上无与伦比的好口碑。
原文链接:http://www.todayifoundout.com/index.php/2020/01/why-would-you-add-antifreeze-to-win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