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教学案: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阅读——把握故事情节

 

一、【素养之窗】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的读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衔接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红楼梦》

三、考点速递

中考考查小说故事情节大致有以下两个题型:

1、梳理故事情节

2、明确情节作用

四、例题速览

一、情节梳理题

例题1

请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朝、结局,把《变色龙》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5段),故事的开端:警官奥楚蔑洛夫碰上一桩狗咬人的“案件”。

第二部分(第6一27段),故事的发展与高潮: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28—29段),故事的结局:警官奥楚蔑洛夫”判案”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遭到嘲笑和恐吓。

例题2

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每一情节,都与项链有关。

例题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答题模板

1.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原因、经过、结果)。

2.从主人公的角度进行叙述,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情节作用题

例题1 《孔乙己》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 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 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 、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 、 自欺欺人 、迂腐可笑、死要面子 、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 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涕人的横行霸道 、心狠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 ”“确实”这样几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答题模板: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出了××(人物特点),点明了××(主题中心)。

五、知识速查

1. 情节梳理题

① 根据结构来梳理: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叙述顺序、情节发展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梳理。

② 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部作品悄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发展的关键。

③ 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节。

2. 情节作用题

(1) 对整个故事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为下文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③照应上文某处情节;
④线索或推动下文情节的发展(进入高潮或实现情节的突转);

(2) 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⑤刻画或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比,突出人物某方面特点。

(3)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⑥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4) 表达效果的作用

⑦从读者的感受去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引发读者思考等。

根据各情节所在位置即安排分析其作用: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六、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瞎 子

莫泊桑

看见初升的太阳便觉得衷心喜悦,这种喜悦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降到大地来的这片光明会如此这般使我们感到幸福?天空蔚蓝,田野碧绿,房舍雪白;我们喜洋洋的眼睛畅饮着这些鲜艳的色彩,把它们化成我们心中的快乐。于是我们一心只想跳舞、奔跑、歌唱,在思想上感到轻松愉快。

门洞底下的那些瞎子处在永恒的黑暗之中,早已漠然无动于衷,在这个新的欢乐气氛中,也仍旧是安安静静地待着。只是时时刻刻吆喝身边的狗,叫它们安静,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老想蹦蹦跳跳。

这样的人我曾经见过一个,他过着难以想象的最残酷的苦难生活。

他是一个乡下人,父亲是诺曼底的一个农庄主人。父母在世的时候,总算还有人照看他,他感觉苦痛的只是他那可怕的残疾。可是两老一去世,残酷的生活就开始了。有一个姐姐收留了他,然而农庄里的人待他却像待一个白吃饭的穷鬼,每顿饭都要怪他吃得太多,叫他懒虫、饭桶。尽管他的姐夫把他那份遗产夺到自己手里,可是连汤也舍不得给他多喝,给他的也就是刚刚够而不至于饿死的那么一点。

几年里情况就是这样。不过他什么事也不能做,再加上老是冷冰冰的不声不响,最后惹恼了他的亲戚们,于是他成了受气包,成了一种供人虐待折磨的小丑,一种牺牲品,专供周围那些粗胚子发泄他们的兽性,惨无人道地取乐。

凡是他的失明使人想到的残忍的恶作剧,都被想出来了。为了叫他吃了东西付出代价,他的吃饭时间变成了邻居们散心、他受罪的时刻。

他的姐夫因为总这样养着他,心里有气就动手打他,不停地抽他的嘴巴,看见他躲躲闪闪或是举手还击时的那种瞎费气力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从此又有了新的玩法,就是打耳光。那些长工、短工、女仆高兴起来就给他一巴掌,打得他眼皮直眨巴。他不知道往哪儿躲,只好不停地伸着胳膊阻挡别人的攻击。

最后他被逼着去要饭。赶集的日子他被带到大道边上,一听见有脚步声或是车轮声,就伸着帽子结结巴巴地叫喊:“求求您,行个好吧。”

可是乡下人是不喜欢乱花钱的,一连几个星期,他一个铜子也带不回来。

有一年冬天,地面盖满了雪,天冷得出奇。可是他的姐夫一大早把他带到很远很远的一条大路上去求乞,一整天都把他撂在那里。到了晚上,他的姐夫当着那些雇工的面说自己没有找着他。随后他又说:“用不着担心,一定是有人因为他冷把他带走了。丢不了。明天早上他一定会回来喝汤的。”

第二天,他没有回来。

他的亲戚们在一个星期里假装着到处打听他的消息,到处找他。他们甚至还哭了几声。

那一年冬天十分冷,很迟才解冻。一个星期日,农民们上教堂做弥撒,发现一大群乌鸦在平原上空不停地盘旋,然后像一阵黑乎乎的雨点集中落在同一个地方,一会儿飞走,一会儿又飞回来。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这些乌鸦还在那里,它们像一片乌云似的浮在天空,简直可以说四面八方的乌鸦都聚集在这里了。它们常常落到亮闪闪的雪地上,在上面铺下一片怪里怪气的黑点子。顽固地搜寻着。

一个小伙子跑去看看它们究竟在干什么,这才发现了瞎子的尸体,已经支离破碎,被吃掉了一半。他那双无光的眼睛已经不见了,让乌鸦啄走了。

现在我遇到有太阳的日子感到舒畅快乐的时候,就不禁要想到这个可怜虫,心里泛起一种凄凉的回忆和莫名其妙的悲哀,是啊,他在世上是这样命苦,以至于见过他的人听说他惨死,反倒感到一阵轻松。

通读全文,说说小说围绕“瞎子”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 瞎子受尽农庄里的人的刁难。

(2)

(3)

(4)

(5)

轻蔑的一瞥

[德]库尔特·库什贝格

  电话铃响了。警察局长拿起听筒:“喂?”

  “我是警察凯尔策西。刚刚有个行人轻蔑地看着我。”

  “或许您搞错了,”警察局长考虑了一会儿说,“碰上警察的人几乎都有些负疚感,所以走过警察身边时看一眼,你就以为是种藐视的神情了。”

  “不,”警官答道,“并非如此。他轻蔑地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会儿呢。”

  “您为什么不逮捕他呢?”

  “我当时大惊失色,当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侮辱时,那人已经溜走了。”

  “您能认出他来吗?”

  “那当然,他留着红胡子。”

  “您现在感觉怎么样?”

  “很不好受。”

  “您坚持一下,我派人接您的班。”

  警察局长派了辆救护车到凯尔策西所属的管区,并下令逮捕所有蓄着红胡子的市民。巡逻队一接到命令便迅疾投入战斗。他们封锁了大街,来到商店、饭馆和居民家中,只要发现蓄着红胡子的人便强行带走。

  搜捕几小时后便取得了辉煌战果:58名红胡子男人被带到了警察局。警官凯尔策西由两名男护士搀扶,仔细察看嫌疑犯,但他没能认出罪犯来。警察局长把这归咎于凯尔策西的身体状况欠佳,命令审讯。“如果他们在这事上没有错,”他说,“那么肯定在别的地方犯下了罪。审讯总是有用的。”

  那名正受缉捕的男子回到家里已经好久了。警察按他家门铃时,他正往浴缸里放水,没有听见。待洗澡水准备好,他听到邮递员的按铃声,电报带来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有人为他推荐了一个国外的好职位,条件是必须马上动身前往。“好。”他说。现在还须做两件事:剃掉讨厌的胡子,马上搞到护照。他舒舒服服地洗了澡,穿上衣服;为表示对节假日的敬意,又着意挑选了一条特别漂亮的领带。他打电话询问,该乘坐哪一次航班,然后出了家门去理发,最后前往警察局办护照。

  这里还得追忆一下,事实上这位男子是鄙夷地瞧过那名警察的人,因为凯尔策西酷似他的堂兄埃贡。对于这个没用又欠他债的堂兄,他心怀蔑视之意,这在他看到凯尔策西时不免无意从眼神中流露出来了。凯尔策西观察敏锐,他的告发是无可非议的。

  还真碰巧,那名男子在进警察局时又一次与这位警察不期而遇,他又想起了堂兄埃贡。但这次为了不伤害别人,他迅捷地转过目光回避。凯尔策西走过来了,这不幸的人显然身体不适;两位男护士扶着他上了救护车。

  办护照的事可不像那名男子所想的那么轻而易举。任凭他随身携带着各种各样的证件并出示电报也无济于事:警察局里忙乱不堪的情景把负责办理护照的官员吓坏了。他解释说:“护照是很重要的证件。签发护照需要时间,这只能让警察局长来决定。”官员收起文件,站起来。“您也同去,”他说着,“我们抄近路穿过机关办公室。”

  他们走过三四个房间,里面坐着的全是红胡子男人。真滑稽,那男的想,我不知道竟会有那么多的“红胡子”,但我现在已不再是他们中的一员了。

  像某些独裁者表现的一样,警察局长显得很善于交际应酬。待官员告诉他事情的原委,他便吩咐来客坐下。来客是难以露出脸上的微笑的,因为这位警察局长长得跟他另一个讨厌的表兄阿图尔很相像。然而,那使人一展笑容的肌肉却还是顺从地尽着它的义务——这可关系到护照的事呀。

  警察局长说:“小官员胆小怕事,避免作任何决定。您理所当然应该立即得到护照。您去伊斯坦布尔任职是我市的荣耀。祝贺您。”

  他在护照上盖了章,签了名。“您戴的这条漂亮领带,”他说,“上面似乎绘着一幅地图。”

  “对,”那男的回答,“是一张伊斯坦布尔的市区图。”

  “好主意。”警察局长站起来,将手伸给他说,“祝您一路顺风。”他把客人送到门口,热情地挥手告别,接着便到审讯被拘留者的房间去了。

  为了减轻自己的痛楚,那些可怜虫替某些犯罪行为承担了责任,但对被指控的罪行却一致矢口否认。“继续审讯!”警察局长下过命令,便径直吃午餐去了。

  餐后回来,他发现一份报告。有个理发师作证说,上午他应一名顾客的要求,刮去了那人的红胡子。他无法描述那男人的长相,可还记得他系着一条绘有地图的领带。

“我真蠢!”警察局长喊道。他急匆匆地走下楼梯,汽车正在大院里待命。“快去机场!”他大声命令司机。汽车风驰电掣地向前冲去,先后辗死了两条狗、两只鸽子和一只猫,擦伤了一辆有轨电车,损坏了一辆装有废纸的手推车,使成百上千个行人惊慌失措。到达机场时,远远望去,只见那架开往伊斯坦布尔的飞机正从滑行道上缓缓升空。

阅读小说要关注故事情节。请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开端:凯尔策西警长因被人轻蔑地打量报案。

发展:

高潮:真正的犯罪人到警局办理护照。

结局: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剩下的那两公里路,他一直在跟我说李暖暖,恭敬地一口一个小李老师。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镇,来到了李暖暖教书的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请分析“34个鸡蛋”这一情节设置在文中的作用。

五张纸条

暴风雪袭来时,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天地间霎时昏暗混沌,只剩下狂风、雪尘与彻骨的寒冷。似乎连空气都冻成冰刃,嘶嘶叫着,从每个人的脖子上划过去。六个人缩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已凝固。死神一步步迫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

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六个人里,年纪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他们是一对父子。

六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天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他们也曾试图丢下车子徒步前行,可是这打算很快被放弃了。走进这样的漫天风雪里,几乎等同于选择死亡。挤在车厢里,等风雪过去或者被救援人员发现,或许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

又熬过一天。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所有人都知道,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夜的戈壁滩。

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团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

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鸡蛋——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

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 或者找到救援,或者在雪地里死去。

车厢里死一般寂静。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他的身体是六个人里最好的,或许他不能找来救援,但他可以在暴风雪里走得最远活得最长——他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

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选到谁。谁就走出去。

仍然没有人说话。

团长说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他掏出一张纸,撕成大小均匀的五个纸条。他将纸条分别递到五个人手里,说,写下来以后,交给我。

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好,交回团长。

团长将五个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

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没说一句话。他的眼睛里饱含泪花,表情很是悲壮。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

剩下的五个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等待被救,或者等待死亡。

他们还是得救了。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终于过去。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 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事实证明,他的确是六个人里面最合适的人选。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他没有完成任务。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人们没能将他救活。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

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五张对折的小纸条。

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

“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请简要说说小说这样结尾的妙处。

我的课堂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