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中你的毒(2)
讲周记时说可以如相声般在最后一段将精彩的“包袱”抖出来,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巨大的理解错位,从而获得阅读愉悦。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讲了半节课“十七字诗”。
明朝正德年间,有人好作十七字诗。太守求雨不灵,他就作诗曰:
太守出祈雨,
万姓皆欢悦,
昨夜推窗看,
。
知道后大怒,派人把他抓来,说:“你善作十七字诗,试再咏之,写得好就放你。”于是就以自己的号“西坡”为题。那人应声道:
古人号东坡,
今人号西坡,
若将两人较,
。
太守听后更气了。
另一人也喜作十七字诗,见有妇人在前面走,作诗曰:
走过一娇娘,
罗裙绕地长,
金莲刚四寸,
。
后因为犯事发配郧阳,舅舅来送他,两人相对而泣,舅舅眇一目(眇,瞎也),这人作诗曰:
发配在郧阳,
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
。
十七字诗最后一行为两个字,几乎都另辟蹊径,充满意外之趣。讲课时我将那两字空着,让孩子根据上文试着填写。经过不断试验,孩子们最后终于达到或接近原文内容,如第一首最后两字为“见月”,对太守求雨无功进行了无情的调侃;第二首为“差多”,让太守自取其辱;第三首为“横量”,可见那娇娘的脚到底有多大(那时以脚小为美);第四首为“三行”,紧扣“眇”字,思之惊心!
这样的课孩子自然喜欢。内容好玩,巧妙的结尾让人印象深刻。老师随手播下了种子,其实并不期待马上会发芽,甚至也不知道会不会发芽,会发什么芽。但看他们文章,才知道发的芽有时会出人意料。
看六班梁洛玮的一段:
政治课下课,林芸因为政治看错题一直在苦恼,在我旁边说:“要是我这题对了,我就比你高分了。”然后无奈地摇摇头,说:“我当时是不是眇啊?眇也不至于那么严重吧?”
我冷笑一声道:“你知道你是怎么眇的吗?主要是因为我太帅,把你眼睛帅眇了。对不起,是我的错!”
“滚!”她朝我翻了翻白眼。
抛开鲜活的人物与有趣的情节,此文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那个“眇”字。“眇”即瞎也,林芸痛恨自己看错题,骂自己是不是“瞎了”。但有意思的是,她选用了几天前在老师讲的“十七字诗”出现的“眇”字(原文为“舅眇一目”)。二字意虽同但语体风格不同,生活中不用口语而用了颇具文言气息的书面语,庄谐对立,趣味马上就出来了。
学过了,就记住你了!
再看六班赖俊成同学的一段:
晚修下课。
吴嘉亮跟着我们下去,看到一个大胖子,吴嘉亮说:“他一米八!”
然后两手左右一比划,说:“横量!”
嘉亮的灵感明显来自于上面第三首诗。当他说到“一米八”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高大”;突然出来“横量”一词时,我们顿时忍俊不禁:臭小子,那得多粗壮啊!课上评说此文时,我特意告诫这两小子说这话时要小声一点,否则横量一米八的大男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俩小屁孩子扔到六楼上去。
看见了,就想到你了!
再看二班郭倍利的一段:
晚上,放学了。妈妈来接我回家。她今天穿了裙子。
我看了看老妈,想起了老聂下午教我们的十七字诗。
我张嘴背道:“走过一娇娘,罗裙绕地长。金莲刚四寸,横量。”
老妈听完,马上紧紧抱着我说:“女儿终于夸妈妈了,妈妈好开心啊!”
我本想损妈妈几句,但听到老妈这句话,于是便想:还是不损了吧!老妈也挺可怜的!
估计正好穿着裙子的倍利老妈认真听了女儿的前两句半诗,于是激动万分:哇,说我娇娘耶!哇,说我罗裙耶!哇,说我金莲耶!激动之余,后面的的“四寸”“横量”全没入耳。已经把损亲妈当成习惯的倍利良心发现,就此收口,于是让妈妈的开心保持了完整。
本能地,就用到你了!
不经意间,你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在很多时候,你都呈半休眠状态蜇伏着,让我都感觉不到你是否还在。但是,当我遇到与你的曾经相似的情景时,你突然惊醒,在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时,你就窜出来开始“眇”、开始“横量”、开始“娇娘”了!
你,就是我身上的毒!
但我愿意中你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