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广州,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2月28日,代表着一代人青春回忆的

太平洋数码广场B场关门结业

不禁让人唏嘘

原来,广州在不断发展的同时

有些东西也抵挡不住时代洪流,逐渐消失了...

比如

空荡荡的太平洋电脑城

于是

吃货妹就想写写这些年来广州已经消失的东西

看看那些已经消失了或者正在消失的东西

有没有勾起你们的回忆呢?

消失的商圈

将军东

香港有深水埗的鸭寮街,广州有中山六的将军东。

把将军东说成“熟男天堂”,一点都不夸张。不过,随着广州地铁收回地块,这个广州首屈一指的电器商场,在2015年11月30日,终究难逃休业清场的命运。

大笪地

广州师奶的淘宝圣地,一个承载着地道广味的“平民墟”。拖着妈妈的手逛大笪地,是年轻广州人逝去的童年。

“乜都有、益街坊”,终究还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湮没,2014年4月21日,关张撤场,留下无限唏嘘。

状元坊

约上同学仔去状元坊影贴纸相、打耳钉、淘靓衫,这曾是很多80后和90后的学生时代写照。

如今的状元坊,昔日密密麻麻排布着饰品店、刻碟铺,已成空荡荡的过道,招租广告随处可见。曾经的“撞人坊”,如今的“撞完坊”。

革新路

“买文具到革新路,东西齐全又便宜”是广州“80后”的共识,也成了一种习惯,这一切持续到07年道路清拆扩建。

扩建完毕后,往日盛况亦已淡去。到2015年,文具一条街仅剩8家文具店。拆走的不只是文具街,更是一代广州学生哥的集体回忆。

花鸟鱼虫市场

7月10号,芳村的花鸟鱼虫市场被万科551亿巨资拍下。霎时间,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大观园”将会何去何从。

这个全球最大的水族市场,并不高大上,但却色彩缤纷的鱼儿、形形色色的鸟兽和种类繁多的鲜花。在这里,你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广州仔女的第一只宠物,基本上都是在这里看对眼的。老人家们也爱到这里逛,在这里找到晚年的陪伴。我们不知道它是否会被拆迁,只希望答案是:永,远,不,会。

这些地方,无论你有没来过、喜不喜欢,他们已经在广州永远消失了。

消失的火车站

除了花鸟鱼虫市场被万科拍下,还有广州火车站确定改建的消息。

要知道,改革开放初期,成千上万的人选择南下,成为了广州第一批外来务工人员,成为了广州人口里的“捞头”,就是为了能在广州留下。

他们来广的第一站是广州火车站,过年回家的第一站也是广州火车站。

无论是08年的雪灾,10年的实名制春运,还是14年的万人在车站过夜…广州火车站,已经陪伴了他们43年了。

今年,也开始对站房进行适度改建,引入高铁和城际动车。广州火车站,还是要被改造了。不知道蜕变后的它。何时会与我们相见呢?

消失的2种身份证

440102

东山区在2005年9月28号中午12点正式摘牌,记得那时候街坊都去署前路8号合影留念。从此,老东山文化与情怀已经成为历史记忆。

广州市东山区 (与越秀合并)

440107

2005年4月28日,广州市芳村区 (与荔湾合并)

消失的中小学

梅花中学、梅花小学、吉祥路小学、109中学、七十九中学、二十五中学、广大实验中学、北京南小学、第49中学和江南中学合并重组为“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第52中学和绿翠中学合并重组为“广州市绿翠现代实验学校”。

你还记得这些小学吗?

消失的路名

广州不少已消失的地名、路名,在以前全是家喻户晓。

市区扩建无可阻挡,它们逐步消失,只存在于老一辈广州人、老华侨、老香港、澳门市民的记忆中。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可以说是广州这一“千年商都”的代表性地标。清朝时期,这里的白天与黑夜,都是船只的身影和忙碌着装货卸货的人。

如今,十三行周边的3条街道,已被改造为步行街。虽然少了一个个富可敌国的巨商,但却多了一群群坚韧努力的店主。

新填地、石岗街、移民市、归德门消失了。永汉路也成了北京路。

太平路被叫做人民路。东风路昔日叫德宣路。维新路没有了,成了今天的起义路。

民国开辟的太平南路、太平北路、丰宁路、长庚路,以及1949年后修建的虎长路,统统一条龙改成了“人民路”。带河路,因开拓新马路,成为了康王路。

甚至,在广州尽人皆知的 越秀南 的建的地铁站也莫名其妙叫 团一大。(但我还是习惯叫越秀南)

消失的茶楼

在这几十年来,有太多太多的老字号酒家从我们视野中消失…

金瀛酒家

小洲村的金瀛酒家,珍藏着很多广州人的回忆。

虾饺,干蒸,牛肉球,蒸排骨,香煎萝卜糕……爱吃的地道点心,它都有。

可惜的是,去年10月的时候,它也拆除了。没有它的小洲,真让人不习惯…

醉琼楼

除了金瀛酒家,还有老字号醉琼楼也宣布歇业。

1983年开业的它,在10月26号的时候,发来一纸《珍重》,向老广们告别。十几年前,醉琼楼从光华路迁移到现在的龙津东路,一家两代,走过了34个年头。

醉琼楼没有花哨的装潢、昂贵的海味,有的只是家常味。金牌醉琼鸡,秘制黑叉烧…这些味道,如今只能回味了。

祥珍楼

百年老字号茶楼——“祥珍楼”,位于中山七路36号(西门口旧当铺宝生大押旁边),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中山七路要拓宽不幸被拆了。

当时这个茶楼开设茶市、饭店,经营礼饼、月饼,又摆设象棋局吸引棋迷,连广州象棋的“四大天王”黄松轩、李庆全、卢辉、冯敬旭都曾在这里叹茶捉棋。

1958年转为国营,文革期间曾改名“东方茶楼”。

成珠楼

可以说是广州开业最早、时间最长的老字号茶楼,史载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开始营业,有250多年历史。

成珠楼是没了,但如今在南华中路一带还有一家“成珠食品店”,这里是几个当年成珠楼的老员工盘下来的小店,一直在卖远近驰名的成珠小凤饼。

西园酒家

1921年在惠爱西路开业,是一座园林式酒家,号称广州四大园林酒家之一(另三家为文园、南园、谟觞)。西园酒家变成了现在的“陶街电器城”了。

民国时期的惠爱路

云香酒楼

广州有句老话—“西有莲香,东有云香”,其中的云香是位于越秀区东华东路342号的知名食肆云香酒楼。

云香酒楼创始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经营传统粤菜、龙凤礼饼、中秋月饼而著名。

菜根香

“菜根香”创建于上世纪的1933年,原来设在本市西关。直到1984年,菜根香素食馆投资百万元重新改造装修,增开早茶市。

2004年结业,原址现为药房。

荣华楼

80年代初,荣华酒楼的点心师傅方旋精心研制出荣华麻香酥。荣华麻香酥是粗料精制的品种,有甘香酥化的特点,从1983年起多次在广州美食节获奖。

荣华楼也曾经是广州著名的粤剧茶楼,但到了2013年,也是因为经营不善导致欠债累累,最终遗憾结业。

惠如楼

在广州传统茶楼中,惠如楼的历史仅次于成珠楼。很多广州人以往中秋佳节都习惯到惠如楼买一盒惠如“贡月”和“五仁月”。

1995年3月因地铁建设需要,惠如楼搬迁至广花二路,苦撑两年后关门停业。

消失的夜市

西湖夜市

当年的西湖夜市热闹非凡,还记得那条长长的路两边摆满摊档,挂满衣服、玩具而且款式还很时髦。

“灯亮了,好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从高处朝下望,像是一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把西湖路照成一个梦幻世界。”

2001年,政府倡导还路于民,拆除了灯光夜市,曾经一眼望去千百家摊档的繁华,灯一盏盏地被熄灭,“消失”在了沉沉的夜色中。

市桥西街

这条街承载了一批番禺人在这白手起家、承载了一辈番禺人在这逛街购物成长;一件便宜货、一份街边小吃、一张传单、一声叫卖声!

如今也风光不再。

消失的天桥

以前的回家的路标,走过就会留恋。

八爪鱼天桥

via.泳少摄影

文明路和文德路交界

新大新公司门前天桥

还有大南路口天桥、海珠广场一德路天桥、惠福路口天桥…

消失的娱乐场所

老广的童年基本被它们承包

你留着那些照片吗?

华贵舞厅

坐落在市二宫的华贵舞厅,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可是广州人的最爱。在多彩的流灯下,几对舞者随着音乐在别致的舞池上翩翩起舞,让人一下子放松起来。

如今,27年过去了,从前门庭若市的华贵舞厅,由于亏本经营,终于撑不住了,去年8月31 号暂停营业。

迅捷溜冰场

记得小的时候,一天下课后,最期待的就是马上下课回家,呼朋唤友一群人溜冰去。初学的时候,还战战兢兢,屁股也摔了好几次,但还是想来。

17年11月的时候,迅捷溜冰场也因为场地回收问题,不得不关门结业了。

草暖公园

说起草暖公园,估计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不出奇,很多出租车司机也不认识。但是,在90年代的广州,这里可是广州“时尚人士”最爱来的地方。

欧式庭院般的精巧建筑,一百多平方米的音乐喷泉、精美的舞厅、时髦的”卡拉OK“歌厅……吸引了很多人前来。不止如此,还有很多人前来这里拍摄婚纱照,浪漫至极。

(老照片,草暖公园的卡拉ok)

2004年的时候,因为地铁5号线的施工,草暖公园停止对外开放;今年12月,由于地铁11号线的修建,它又再一次的闭园了。

儿童公园

东方乐园

航天奇观

世界大观

消失的老广手艺

鸡公榄

如今作为广州传统印记的鸡公榄,成为了流水线生产的附属品。真正的味道只能停留在老广的记忆中了。

挽脸师

那些年,街上还没有美容院。爱美的女生会光顾街上那些挽脸的技师。她们靠着一条细棉线和一块白粉扑,三两下就把脸上的杂毛清除干净,整个脸看起来光滑细致。

钟表维修师

小时候和爸爸一起去维修手表,钟表师傅拿着个小镊子将手表“分尸”,然后又神奇地装上。现在的手表已沦为了一种“装饰品”。

虽然修表师傅现在还会出现在一些小街小巷里,可惜的是,这一行当却逐渐衰落。

修伞师傅

以前的雨伞坏了,第一时间不是想着要新的,而是想着找修伞师傅,能修就修。万能的修伞师傅总能让雨伞起死回生。

但是现在,坏了的雨伞随手就扔,渐渐没有修理的必要,修伞师傅也跟着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老式理发师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在巷子里弄一张椅子就开起了发廊,剪头发只要几块钱。这是最原始的理发手艺,纯粹的理发师。

那个时候剪头发真的就只是剪头发,而现在的发廊却诸多花样为求受益。现在这一类的老式理发在一些小巷子还是可以找到的。

补锅师傅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有专门补铁锅的,有专门补搪瓷器皿的,也有专门补铝锅水壶的。大师傅可以“通吃”,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但随着生意萧条,现在已经慢慢消失在城市里,菜市场的角落还能遇见吗?

消失的味道

叮叮糖

“叮叮——嘡,叮叮——嘡……”

穿过大街小巷,听见“叮叮——嘡”的敲击声,那是用一把小锤敲在弯成马蹄形糖刀上的声音。

馋嘴的小孩只要循着声音,就能觅到特别的零食——“叮叮糖”。小锤落下,糖刀切入,原本貌似坚硬的叮叮糖分成了小碎块。捡一块放嘴里,好甜蜜。

云吞皮糖水

连我地阿爸阿妈都未听过,广州失传已久的老传统糖水!听说旧时经济条件差,物质缺乏,连云吞皮也拿来煲糖水。

臭草绿豆沙

绿豆沙有很多搭配,可以加海带,也可以放莲子、百合、薏米,但是传统广东人喜欢在绿豆沙中加入臭草,暑天喝上一碗,清热下火,让人精神一振。

没有臭草的绿豆沙,好像缺了点什么。

煎堆

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但因为煎堆的做法复杂,已越来越少人制作。同属油炸系列的蛋散、糖环、笑口枣也是如此。

竹升面

每个广州人心里都有一碗云吞面,无论是哪家老字号都一定是手工压制的竹升面,这份坚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已经不多见了。

炒米饼

“团团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特别是老一辈人的心目中,是过年食品的代名词之一,每到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炒米饼。

消失的声音

氹氹转 菊花园,炒米饼 糯啊糯米团

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啊

阿妈佢叫我去睇龙船

我唔去睇我要睇鸡仔,鸡仔大我拎去卖

卖得几多钱 卖咗几多只啊

有只雀仔跌落水

跌落水, 跌落水

有只雀仔跌落水

被水冲去

······

曾几何时,小时候都是听这首歌长大,太婆教妈妈,妈妈教爸爸,爸爸教我唱,一代传一代。

语言浅显,朗朗上口,但又极其具有广州特色。

正在消失的粤语...

想知道看到这条微信的你

日常说粤语的时候还多吗?

现在很多广州小学生已经不怎么说粤语…

-------      -------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有历史有价值的东西消失掉

而无数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不管你在广州生活了多久?

这座城市都值得你用一生去感受

去保护我们该珍惜的东西

去珍惜这个正在消失的城市

#今日话题#

你见证过广州哪些消失的商圈吗?

你最怀念哪个消失的地方?

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微广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