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 vs 替格瑞洛,临床用药如何选?重点都在这了!
众所周知,血管就像水管一样,只有在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各方面的所需,如果血管塞了,就像水管堵了,生活就“崩塌了”!今天我们来聊聊两个“通水管”的药物。
图片来源:“逸仙药学V”微信公众号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为P2Y12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其血小板P2Y12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图片来源:“逸仙药学V”微信公众号
两者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用于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等患者发生血栓形成事件。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研究显示替格瑞洛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而在卒中方面无差异。
PLATO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治疗12个月,在不增加主要出血的情况下,较氯吡格雷进一步显著降低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风险达16%,同时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达21%。研究显示,对于STEMI溶栓后转运PCI患者,PCI术前使用替格瑞洛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优于氯吡格雷。
基于替格瑞洛治疗给ACS患者带来的获益,国内外的相关指南均推荐,替格瑞洛用于ACS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在ESC的多部权威指南(2015年ESC NSTE-ACS指南、2017年STEMI 指南、2017年DAPT指南)中更是指出,只有在不能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中才能使用氯吡格雷。
但在我国,目前我国STEMI及NSTEMI指南对于替格瑞洛的使用均为ⅠB类推荐,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我国国情、个体差异而实施具体抗栓策略。
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间的转换策略推荐见下图(基于2017年ESC DAPT指 南 )。
▲急性期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间的转换流程
▲慢性期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间的转换流程
长期应用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略高于氯吡格雷,但短期使用两者的出血发生率相似。
TREAT研究入选3799例患者(中国入选1249例),一级终点结果显示在药物溶栓的STEMI患者中,30天内替格瑞洛组大出血发生风险非劣于氯吡格雷组。
基于东亚人群的KAMIR-NIH的研究显示,替格瑞洛在≥75 岁患者中的TIMI大出血风险明显高于氯吡格雷。
因此,共识建议对于年龄≥75岁的ACS患者,建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选择氯吡格雷作为首选的P2Y12抑制剂。用法75 mg,每日1次,如此次发病前未用此药,建议予负荷量300 mg。建议DAPT疗程为12个月,可根据患者缺血与出血风险适当延长或缩短。
合并CKD的ACS患者因肾功能不全,可能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异常的凝血级联反应,同时具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倾向。
1. 对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 ml/min)患者, 应首选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
2. 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30 ml/min<eGFR<90 ml/min)患者,推荐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 (负荷剂量300 mg,维持剂量75 mg/d)或阿司匹林 (100 mg/d)+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维持剂 量90 mg、 2次/d)。
3.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如需联用ARB治疗, DAPT首选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使用替格瑞洛可使痛风风险增加。痛风是替格瑞洛治疗时易见的不良反应,这可能与替格瑞洛的活性代谢产物影响尿酸的代谢有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