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最大的疑点,其实是城楼上的两个琴童?只有司马懿看明白了

老王开说

关注
2021-03-08 17:20
大图模式

都说古人说话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语言的艺术,战争中最精彩的地方便是对于谋略的运用,而这一切凭依的都是心理战术。《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之所以这么著名,便是因为这是一场最经典的疑中生疑的心理战。

“空城计”的最后两军没有交战,但却也让人在观看时感到险象环生,看后又觉得酣畅淋漓。很显然向玩得转这种计策得是敌对双方都将对手当成认可的强手,并且都是极度聪明的人才行。

罗贯中可是在《三国演义》第95回中花了足足700多个字来描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对于惜字如金的古人来说是相当难得了。228年,街亭失守后,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直逼西城,此时的诸葛亮来不及撤走,驻守城中的也只有两三千残兵。

诸葛亮似乎只剩下了要么硬抗被杀,要么屈服投降这两条路可走,但是诸葛亮却偏偏走出了第三条路。他让所有留守的士兵收好旌旗后都隐藏起来,都不许大声说话,又在每道门派出一二十名士兵装扮成百姓洒水扫街。

而诸葛亮自己则带着两名小童上到城楼上,两小童一人捧宝剑,一人执麈尾,而帅哥诸葛亮则笑容可掬地焚香抚起古琴来。司马懿这个聪明人刚来到城门之下就被这场景“吓”住了,当场就准备退军。

他那不太会揣摩太多的儿子司马昭都看出诸葛亮作假了,劝他爸道:“这肯定是诸葛亮装模作样的,要是有兵,他直接拿出来便是,何必做此姿态。”司马懿仍坚持退军,就是觉得自己和诸葛亮交手多年,互相研究许久,诸葛亮一生小心谨慎,从不犯险,所以城中必有埋伏,且有大埋伏。

不过单凭诸葛亮的行事作风这一点怎么可能就直接吓退司马懿,主要还是诸葛亮看人看得很透,之前的那些布置也都是专门给司马懿准备的。以司马懿的性格肯定不会粗粗扫看城门,而是仔细地观看细节。

首先城门扫街的百姓有很大几率能被看出是士兵假扮的,这就给司马懿种下了个心理暗示——有诈,再加上城门中一支旌旗都没有,还异常安静,这便更加深了司马懿的恐惧,毕竟“事出反常必有妖”。

接下来便是影帝诸葛亮笑容可掬地在城楼上特地给司马懿表演,诸葛亮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遇事自然能保持淡定,所以司马懿也不会特地去琢磨诸葛亮的行为。反倒是跟在他后面的两名“队友”才是全局的关键,也是心理战术中重要的一环。

童子见到十几万大军临城的场景,岂能不怕。心中若有丝毫慌张,表情都会有变化。偏偏这两名童子也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至少没有吓倒把手上的东西抖掉,扛住了司马懿的审视。

于是司马懿才算是吃了颗定心丸,在心中列出了众多的理由,就是为了佐证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从不犯险的诸葛亮。偏偏这次诸葛亮不按套路出牌,司马懿就上当了。可以说“空城计”就是专门给司马懿布的局,换上其他人来就不一定会着诸葛亮的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