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模详解|奉贤区2020-2021学年高三语文一模解析版(含译文)
郑重声明:一模卷讲评是胖胖老师原创的试卷分析,试卷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讲评版资料为公益分享。如需word版本请关注转发本文,并在公众号后台留言“2021奉贤”,自动回复。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于近期有小伙伴反馈有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并加价销售,本word稿件仅提供查看权限,不提供编辑权限。
文言文翻译文字版:
(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8分)
①文中子,王氏,讳通,字仲淹。铜川府君,讳隆,文中子之父也。
文中子,姓王,名通,字仲淹。铜川府君,名隆,是文中子的父亲。(省略部分:隋开皇九年,江东得以平定。铜川府君叹息着说:"王道仁政还没有推行,隋朝为何能统一天下呢?“文中子侍奉在父亲身边已有十年了,听了这话,就面有忧色地回应说:”夏商两朝以后的几百年,常常是天下一统的。魏晋以后的几百年,天下没有固定的主人。为政者不实行王道,老百姓流离失散已经很久了一时那样,一时又这样,局势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时候呢?父亲您的叹息,大概是忧虑朝廷所制定的法律和制度得不到整顿,百姓为朝廷的横征暴敛所苦,因而将导致天下大乱的局面吧?"铜川府君对儿子的见识感到惊异。)
②开皇十八年,铜川府君宴居(退朝而居,闲居,也作“燕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子矍然(惊惶急视的样子)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铜川府君曰:“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资(帮助)友而成者也。在三之义,师居一焉,道丧已来,斯废久矣,然何常(纲常,人伦)之有?小子勉(努力)之,翔而后集(语出《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色指人的颜色,举是起飞,鸟见人的态度不善,立即飞去。翔是回旋飞翔。集是群鸟在树木上,引申为止息。鸟在回飞观察以后,才肯下来栖息。这两句逸诗是比喻人事上的出处进退应合时宜。)。”文中子于是有四方之志,盖受《书》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夏碘,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考《易》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
开皇十八年,铜川府君闲居在家,吟诵《伐木》篇,请人召唤文中子前来。文中子来后,见状急忙隆重下拜,问:"敢问父亲大人的志向是什么呢?“铜川府君说:”上自天子下至平民,没有谁不是靠着朋友的帮助而能立业成事的。古人讲做人有礼敬君、父师的道义,尊师居其一,道义不被尊奉以来,从师而学的风尚也被废弃很久了,然而局势不会恒定不变啊?你要努力求学,详察泛采啊!"文中子从此有了求学四方的志向。先后向东海李育学习《尚书》 ,向会稽夏典学习《诗经》 ,向河东关子明问《礼记》 ,跟北平霍汲研讨《乐经》 ,向族父仲华考正《易经》 ,以至于忙到多年不解衣而眠。他聚精会神研究学问,到了如此地步。
③仁寿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情绪激昂的样子)有济苍生之心,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帝坐太极殿召见,因奏《太平策》十有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考核)今验古恢恢(宽广,宽宏)乎运天下于指掌矣。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天以生赐朕也。”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帝闻而再征之,不至。四年,帝崩。
仁寿三年,文中子刚刚成年的时候,慨然有大济苍生的心愿,于是向西游历长安,受到隋文帝的接见.隋文帝坐于太极殿上召见了他,于是进献《太平策》 十二卷,主张尊奉王道,推行尊王称霸的谋略,借助古代的事验证当朝的事,游刃有余地把天下之事分析的头头是道。隋文帝高兴地说:“我与先生相见恨晚哪,上天是要把先生赐给我啊!”把他的建议下发给朝廷公卿们讨论,公卿们却不高兴,文中子知道自己的谋略速言不会被采纳,于是写了《东征之歌》就回去了。隋文帝听说后再次征召他,他也没有应召。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
④大业元年,一征又不至,辞以疾。谓所亲曰:“道之不行,欲安之乎?退志其道而已。”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如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盖千余人。隋季,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雍雍(形容关系和谐、融洽)如也。
隋炀帝大业元年,朝廷又一次征召文中子,他又没应召而至,以自己生病为理由推辞。对自己亲近的人说:"王道得不到推行,就想天下安定太平吗?我只是退隐阐发我自己领悟的儒家之道罢了。"于是续作《诗经》 《尚书》 ,校正《礼记》 《乐经》,修撰《元经》 ,增补《易经》 ,历时九年而六经得以增补完成。门人弟子从很远的地方来拜师求学。来往向他学习的人,不计其数,大概有一干多人。隋朝时代,文中子的教育思想从河汾兴起,一时蔚为大观。
⑤大业十三年,江都难作。子有疾,召薛收,谓曰:“吾梦颜回称孔子之命曰:归休(婉指死亡)乎?殆夫子召我也。何必永厥龄?吾不起矣。”寝疾(卧病)七日而终。门弟子数百人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已来,未之有也。仲尼既没,文(特指儒家的礼仪制度)不在兹乎?请谥曰文中子。”丝麻设位,哀以送之。
大业十三年,江都大难发生。文中子生病,召弟子薛收前来,对他说:"我梦见颜回传达孔子的命令说:该回家了吧?大概是孔夫子要叫我回去了。何必要求活到高龄呢?我将要一病不起了。“生病七日而死。门人弟子几百人聚会商议说:”我们的师父恐怕是世上难得的学问道德完美的人吧?自孔圣人以来,还没有这样的人呢。仲尼去世之后,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不正在师父手里吗?请求给师父取谥号叫文中子。"于是弟子们为其披麻戴孝,给文中子送葬。
(《中说·文中子世家》)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3分)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①经①,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朱熹言:“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统一)也。君子之于六经也, ,所以尊《易》也; ,所以尊《书》也; ,所以尊《诗》也; ,所以尊《礼》也。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君子的对待六经,省察心中的阴阳盛衰而使之及时运行,这才是尊重《易》;省察心中的纪纲政事而使之及时施行,这才是尊重《书》;省察心中的歌咏性情而使之及时感发,这才是尊重《诗》;省察心中的体统仪节而使之及时表露,这才是尊重《礼》;省察心中的欣喜和平而使之及时跃动,这才是尊重《乐》;省察心中的真假邪正而及时地辨明,这才是尊重《春秋》。
②盖昔者圣人之扶(匡扶)人极②,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最终)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登记)其家之所有以贻(遗留)之,使之世(世世代代、永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以富家祖登记财产类比圣人述六经)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只,不过)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只)考索于影响(比喻没有根据)之间,牵制(拘泥)于文义之末,硁硁(kēng kēng,浅陋固执)然以为是六经矣。(以富家子孙忘记产业实积类比当世学者不求六经之实)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jù,贫穷)人丐夫,而犹嚣嚣(傲慢的样子)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大抵古代圣人的匡扶人间正道、耽心后世的颓败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上一辈,耽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而世上学六经的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心里去探求六经的实际内容,却空自从实际之外的仿佛的形迹之中去探索,拘守于文字训诂的细枝末节,鄙陋地以为那些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
③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解释古书文义),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显扬,光大)淫辞(浮夸的言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简直是连所谓账本都割裂弃废掉了,哪里还知道什么叫做尊重六经呢!
④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音夫,传布,施行)政于民,则慨然(感慨叹息的样子)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使动,使...全然变新)之,又为(建造)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音特,邪恶)矣。”阁成,请予一言以多(赞美?此处理解为刻求、要求为宜)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注】①经:这里指儒家奉作经典的《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著作;②人极:此处指做人的道德标准;③影响:影子和反响,这里是指关于六经的传闻、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