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风险,谁能不懂

文/老白

有个叫“长安居”的网友,写了一篇批评文章,居然惹上了官司。我没看过“长安居”的那篇文章,不懂他什么地方刺痛了对方。如果是单纯的文艺批评,即便措辞激烈,也犯不着将作者告上法院。

官司的最终结果,现在尚不可知。不过,案子未审,恶劣的影响先出来了:有好几个朋友劝我,少写点批评文章。

其实,批评的风险,我能不懂?

我每写一篇批评文章,都做好吃官司的准备。不过,到目前为止,我遇到求情的、威胁的、删帖的,但还没有遇到要和我打官司的。

大概因为有这样一种忧患意识,所以我下笔的时候,不管喜怒笑骂,一定守着一条底线:尽量就事论事,绝不涉及人身攻击。

不平则鸣。很多文字其实只是聊以抒发胸中的郁闷之气,谁敢指望它能传诸后世?我批评过艺术圈内很多大人物,包括主席、院长之类,当他们为艺为人不地道的时候,对不住纳税人的供养,我就忍不住说几句——我跟这些人素不相识,没有过节,无冤无仇。这些人当中,有人有涵养,有人没涵养,所以,我的批评文章有些能存活,有些被风沙。

我以为,相较于风沙,诉之于法算是更有勇气也更文明的一种行为。

不打击报复,不暗箭伤人,有理没理,大家法庭上争辩,这是文明社会的应有的现象,估计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能成为我们批评对象的,当然应该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为主。批评权贵,若能赢得官司,那是很鼓舞人心的;批评权贵而输掉官司,也不会使人有什么难堪。

世道如此污浊,但我对法院还是抱有一丝幻想。

所以,我对这桩官司,不会大惊小怪。我好奇的是,这个时代,从上到下,为何心理都如此脆弱,容不得半点批评的声音?、

谀词摇身一变,居然就成了高大上的X能量。一些宵小之徒把贩卖谀词当作一门生意来做,个个赚得盆满钵满。有需求才有供给。阿谀奉承都能成为一门生意,可想而知,有X能量情结的人真是多如牛毛。

不是说拍一个人的马屁叫阿谀奉承,拍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的马屁就成了什么能量。

爱听好话是人的天性,但容得下批评是一种更高级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有底气。

只有傻缺,才对肉麻的赞美话能照单全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