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华西都市报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夏天。当时我只有六岁,还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毛丫头,成天家地就知道和几个表姊妹疯,连外婆家院子里的栀子花什么时候开的,都不知道。
  有一天,一大早起来,居然满院子都是花香。好香哦!姊妹们争抢着摘栀子花,追赶着把栀子花往怀里塞,往头上戴……洁白的花瓣,让我们几个毛孩子扔的满地都是。自然是又免不了挨一顿打。外公的牛鞭子照例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我趴在地上,装作很痛苦的样子,冲表姊妹们挤眉弄眼,嘻嘻哈哈。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外婆总要笑咪咪地说,端午节一到啊,我们的小英子,可又要长大一岁啰……
  我就是外婆的小英子。吃着外婆包的粽子,就又在外婆家呆了一年,从一出生就要开始算起。六年前,是小姨和姨夫用一张床板,把我和妈妈从医院抬回来的。小姨还说,你妈说都是粽子吃得太饱,才把你这个小冤家胀出来的!
  被我叫做大大(方言,爸爸的意思)的姨夫,这个时候就要冲小姨瞪眼,我的外公也要冲小姨瞪眼,只有我嘻嘻哈哈的,随便他们说什么,只巴望着端午节快点来,有粽子盐蛋吃。那年的端午节就这样来了,跟着到来的是一个我最应该叫大大的人。
  “快叫大大!这孩子,听我们叫大大,她也跟着喊,还说什么你们都有大大,就她没有!”小姨夫把跑得一身汗的我叫到身边,指着身边那个又瘦又小的中年男人对我说。
  “小英子!乖!快叫大大!这才是你亲大大!”外公坐在堂屋里,温和地指了指那个冲我张开怀抱的男人。
  “外公。”我撒娇地跳到外公的大腿上。一屋子的人都笑了。那个中年男子是我的爸爸,从很远的北方来,带来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他开始从那个很大的地质包里,像变魔术似的,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变出各种各样的礼物。外公的白酒,外婆的假牙,小姨的发卡,姨夫的纸烟,当然还有表姐的圆珠笔,我的花衣服……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花衣服、红头绳还有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俘虏的。总之,用小姨的话说,第二天我就开始喊了——大大!开始还扭扭捏捏地,马上就把那个叫大大的男人,拉到院子里的小朋友面前,很自豪真得意地说,这是我大大!我亲大大!
  后来懂事后我才知道,我的父母亲都是地质队员,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工作。他们成天漫山遍野地跑,经常几天半个月都不着家。我生下来就被寄养在外婆家。在外婆的摇篮里,外公和几个姨妈的背上,一天天长大。
  我的亲大大,那次是来接我回去上小学的。我跟着大大坐汽车坐火车,摇摇晃晃地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好几千里外的北方。从那以后,我看到更多的是黄土地,是笔直的白杨树,是一大丛一大丛的四季青。那大大的又白又香的栀子花,还有外公从小在我耳边念叨的金黄的油菜花,像蝴蝶一样的豌豆花,连梦里也再都没有遇到过。
  直到二十年后,我长大成人,再一次回到川西坝,回到那个一年四季都是花香的小城,并在那里安了家。小区里那几盆栀子花的主人,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像极了我那踮着小脚走路的外婆。每到花开时节,老人家总要欢喜地招呼邻居们,喜欢就摘,都来摘,随便剪哈。每到端午前后,看到栀子花开,香气袭来,总要摘一朵戴在胸前,买一束插在花瓶里。于是乎,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时时袭来,喜悦也一齐奔涌。
  栀子花不约而至,年年绽放。一晃又是二十年过去了,马上又要到端午节了,已经人到中年的我,再一次踏上通往乡下那条熟悉的小路。外婆家的院子已被开发商推倒,栀子花自然也不复存在。外公,外婆,还有我的亲大大,都已离我而去,不知天堂是否有花香。
  走在那些水泥森林中,路边的店铺里,乡邻沿街叫卖的提篮里,不时飘来青幽幽的粽香;那些阳台上盛开着的、卖花人自行车上的,大爷大妈的手里,小妹的胸前,盛开着的依然是一片片、一朵朵圣洁的栀子花。
  买一朵花细端详,捧在手里,戴在胸前,再发狠地一嗅,馥郁的花香伴着泪光,瞬间四溢:外公,外婆,亲大大,又是一年端午,你们的小英子,又长大了一岁……

(0)

相关推荐

  • 求求你,我们复婚吧

    文丨月方 配图:18世纪法国画家Pierre Joseph Redouté笔下的繁花   今天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吧,向这位倔强的女子致敬! 姨年轻时候漂亮,大大的眼睛.高挑的身材,上班戴上护士帽,一笑脸 ...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董爱玲作品丨三姨和她的孩子们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壹/三姨 几位姨妈中,我对三姨的印象最为深刻 ...

  • 祝老姨夫、老姨春节快乐

    祝老姨夫.老姨 春节快乐  辛丑牛年春节到,  向您二老问声好:  吉祥如意百岁寿,  松柏长青永不老. 杨  华  单忠芝 辛丑牛年正月初一日 (2021年2月12日) 于保定府家中敬贺

  • 为给儿子还房贷,老人从楼上摔了下来

    文:桃之夭夭 图:来自网络 小姨和我母亲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她是外婆收养的孩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愚昧封建,如我外婆.她先后生了七个孩子,夭折了四个,只剩母亲和两个舅舅,巨大的悲痛过后,这个可怜的 ...

  • 郑喜艳 | 父母的爱情故事

    母亲腰疼,上午请假回家给母亲送药.用冰凉的压井水洗过脸,吊扇开到最低档,身上热汗尽收.家里住的是老瓦房,很荫凉.叔叔在院子里喂鸡,母亲的腰已无大碍.难得炎夏里的一片宁静,我开始和母亲唠嗑,盘问母亲和父 ...

  • 亚凌爱情小小说:风尘中的往事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散文集<回眸 ...

  • 我妈|华西都市报

    我妈这个人不识字,软弱,迷信,相信各种土方子包治百病.她凡事都以卫护我们这个家为核心,谁欺负我们都会爆发最大的力量去保护孩子.该做的不该做的她都去做. 我妈身体不好,从我记事起,她的身体好像从来没好过 ...

  • 鱼汤里的母爱|华西都市报

    过去,每逢节假日,我和妻子.女儿总有一个愿望:回老家农村,老少团聚,吃几顿母亲做的饭.现代人在匆忙的生活中遗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但浓浓的乡情和温暖的亲情对我来说却没有改变. 大多数男人成家前吃着母亲做 ...

  •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我都要开花”|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2021-05-13 03:06:40.0互动 视障女孩吴幽正在努力追梦. 4月10日,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七场的舞台上,人们记住了一个"00后"女 ...

  • 坠落星辰|华西都市报

    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在<临江仙>里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只此一句,就唱尽了历史长河的奔腾,人生沉浮的感慨.那奔流不回的是长江之水,更是无情的历史.在这 ...

  • 乡愁|华西都市报

    这几年,我发觉自己是越来越有些思乡心切了,过个周年半载,总想着去老家看看.其实很多时候回去,也仅仅是看看,但不回去看看,心里总觉得欠缺点什么似的. 有人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桃花细雨润绵绵.我的父母都是 ...

  • 王凡的平凡之路|华西都市报

    王凡是我的同事,其貌不扬的一个人. 一天,我看到王凡坐在宿舍里认真地看一本书.一看封面,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笑笑说,王凡,你平凡吗?王凡笑笑,不语. 第二天,王凡的精神不是很好,趁没 ...

  • “江口沉银”首件出土“文物”竟是手榴弹|华西都市报

    蜀世子宝.明王朝分封藩王的金银册.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银册.西王赏功钱币.大顺通宝.金锭.银锭等,还有大量戒指.耳环.发簪等金银首饰及部分残存兵器--江口古战场遗址出土了数万件文物,证实了张献忠的沉银传 ...

  • 便民疏通队“张老师”|华西都市报

    厨房下水道又堵了. 微信群一求助,朋友推荐了一位,说人好,收费合理.时间已是晚上八点半,电话打过去,师傅正在干活,问能不能明天来.不过那声音明显带几分接到新活儿的喜悦.我是事不办完必不心安的,一再要求 ...

  • 揭秘考古人奇思妙想挖出张献忠宝藏|华西都市报

    揭秘考古人奇思妙想挖出张献忠宝藏 华西都市报2021-05-18 02:28:03.0四川 刘志岩做客"名人大讲堂",分享江口沉银的考古经历.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