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请远离一切高科技!

文/马丽娜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01

关于“春节”的有趣来历,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有两个,但说的都是百姓“打怪兽”的故事。

一说怪兽叫“夕”,一说怪兽叫“年”,它们长得差不多,皆为狮身、龙背,它们额头生有粗壮尖锐的独角,血盆大口里还有锋利獠牙,长相凶残至极。怪兽祸害人间的频率为一年一次,每一次都使百姓活在恐惧中,民不聊生。

忽有一天,天降一老乞丐,他指点一好心的婆婆如何“打怪兽”,婆婆遂将好办法告知乡里,于是百姓在腊月三十除夕这天杀猪宰羊,把好吃的都摆出来以引诱怪兽。

当怪兽出现,百姓按照老乞丐说的方法,突然燃放爆竹,一时间,噼里啪啦响声震天,而家家户户又举着红灯笼跑来跑去,于是,十里村庄火光绵延。况且,每家每户的门上、墙上全贴上了红纸,所望之处,一片红海!此等“红红火火”的场面可吓坏了怪兽,最后它夹着尾巴逃跑了!

不知怪兽躲哪了,反正没死,所以百姓们每年都得“除”一次“夕”、“过”一次“年”。

其实按照老祖宗的传统思维,那位下凡的老乞丐,就是天庭的某神仙,那长相怪异的恶兽不过就是他老人家的坐骑。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怪兽就是趁老神仙每晚睡觉,下凡撒撒野吧。

老人家不能让人间闹灾,又不能没了坐骑,还不能让天庭那帮同事和领导知道他的坐骑惹祸了,所以就只好化作一个老乞丐,来人间传授驯兽之法。

怪兽毕竟是天上神兽,智商不是盖的,它已知凡间的那帮小百姓抓住了它的软肋,便再也不来了。

不过在人间,每年一次的“除夕”行动却传承了下来,人们信奉“防患于未然”,从不忘记贴红纸、放鞭炮。渐渐地,“打怪兽”成了一种习俗,变成了一种节日——春节。

02

许多人从“春节”中看到了商机。有人做起了灯笼、春联生意;有人贩卖烟花爆竹;也有人开起了车行,送远方的旅人回家过年;还有的小商贩在吃食、礼品这块发了财。

在这个节日里,普通人享受团圆之欢,商贾之家享受聚财之乐。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民族的狂欢、举国的盛宴。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春节”已经变成国家符号,是团结各个民族、各地同胞的良辰佳日,是促进爱家、爱国热情的庄严时刻。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传统第一大节日“春节”已经从单纯的“打怪兽”升级到“国家文化象征”的高度。

而“过节”的方式也已从古老的“杀猪宰羊放鞭炮”到如今的“全民看春晚抢红包”。

还记得吗?曾经的我们,双手瑟瑟发抖,在冬日的清晨,用毛笔蘸着墨水写对联,然后再用滚水冲烫白面当浆糊,最后掂着脚尖将对联贴在大门口。

这样的春联暴露在风雨中,随着时间流逝不断褪色、撕裂,等到下一年春节的来临,只剩下浆糊周边少许的页面,而这仅存的部分也终将被新一年火红的新纸覆盖。

可如今,我们渐渐不会写毛笔字了,节前商场和路边到处都在卖春联,十来块钱就能买一副。我们也渐渐不会吟诵诗词了,就算有长辈号召大家对对联,小辈们也只知道低头搜百度。

曾经我们用书信千里寄相思,如今的我们打开手机立刻就能跟家人视频,相思之苦是少了,可团聚的喜乐也淡了。

特别是“AI写春联”这种黑科技的诞生,我们的脑力就越来越派不上用场了,甚至有人慨叹,是“科技”抢走了“幸福”,“时尚”代替了“传统”,“智能”驱赶了“智慧”。

更有一些“怀旧派”呼吁年轻人——远离科技,回归传统!

03

那么,我们真的要为了“传统”远离一切高科技吗?

首先要明确:“传统节日”与“高科技”冲突吗?如果不,二者就能够共存,甚至糅合。

想当初,过春节只是为了“打怪兽”,后来是为了“团聚”,现在,春节的意义已不能单纯的用“团聚”、“休假”来定义了。

春节的意义已发生本质变化,所谓的“传统”已不够传统,历史的绵延给“春节”不断地赋予新内容,而且在未来,“春节”一定会演变成我们根本想象不出的样子。

曾经我们每逢春节必放鞭炮,可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城市逐渐禁燃烟花,这是出于安全考虑,能说是对“传统”的背弃吗?如果新的风俗、方式甚至是新科技可以让春节更有意思,为什么不能用?

一切新科技的出现,不应视为对传统风俗的破坏,即使是“写对联”这种传统文化,也应在时代的跌宕中,经受打磨、锤炼。如果“AI写春联”的智能效果比李白、杜甫还好,那么这项新科技就是一项伟大发明,理应得到提倡而不是因恐惧而抵制,毕竟“AI写春联”连“诗圣”、“诗仙”都能效仿,我们就不必沉湎于对他们的苦苦思念了啊!

04

可有的人就是特别害怕年轻人不会写诗,他们到底怕什么?

如果科技完全能做好这件事,人就不必亲自做,就像洗衣机能替人洗衣,人为何还要恐惧不会用搓衣板?让搓衣板乖乖地退出历史舞台就是了,怕啥?最害怕的恐怕是没有洗衣机生产技术的搓衣板厂家吧。

再比如“无人超市”催使收银员下岗,但“收银员”本身就是缺乏技术含量的职业,能被机器代替是时代的进步,被淘汰的收银员被迫提升技能,这就避免了很多人不思进取。退一万步说,这些收银员没有技术,也不思进取,那么也会推动国家的福利事业、基础保障的进步!

所以,高科技对现代生活的促进是必然,也是趋势。人要顺势而为。

05

“节日”说到底是由最初的“传统”而诞生和延续的,人们在传承节日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的附加意义,甚至是误解与误读。

老祖先尚且流传下关于“夕”和“年”的两个版本,谁也分不清哪个正宗,后世的我们为何非要认定“传统”就是“亘古不变”?这样岂不成了“顽固不化”?

我们庆幸,中华民族在跌宕起伏中一直强盛地繁衍着,这才使“春节”得以绵延这么久,我们不必担忧高科技会加速传统风俗的灭亡,反而应该高兴,恰恰是高科技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属性,增强了传统节日的魅力!

只要华夏民族长盛不衰,咱们的“春节”无论发展成什么样,哪怕未来为了保护树木连“春联”也不让贴了,那也是我们的春节!

我们还应明白,有些新的节日正在诞生,譬如现在购物狂欢节“双11”,它诞生于马云的营销逻辑,可这之前从没有一个促销活动能演变成十几亿人的消费盛典,或许,这个节日经过时间的打磨,也会变成举国欢庆的节日。

那么对后世而言,“双11”也就是所谓的“传统节日”了!千百年后,子孙们或许不网购了,说不定他们搞起了“空购”、“宇宙购”,那也是由传统演化而来,本质上,同今日的“春节”没什么分别!

06

所以,有人畏惧高科技,根源是畏惧进步,它们畏惧变化来了以后,要改掉很多旧习惯。

但是固执地守着一亩三分地、过分地怀旧只是诗人的情怀,却不是发展的真谛。

清末统治者的闭关锁国就是固守本土、不看世界,最后导致“落后挨打”的典型。

在发展前进的路上、在人生拼搏的荆棘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改变,我们应该欣然接受一切新事物,勇敢地被打磨、被洗涤,只有在热热闹闹的变化中,才能逐渐挺立出一个锐利清秀的姿态,还能练就一颗坚强剔透的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