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墨:说说我“基于价值投资的波段操作”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
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箴3:27】
内容提要:这是一篇介绍我自己20多年炒股心得的文章。全文约1.1万字,因涉及众多财经知识和K线技术分析,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可能需要半小时。
导 语
【0.01】这两周,我断断续续地在上海第一财经广播里,谈了我20多年来坚持的“基于价值投资的波段操作”的炒股方法,因为节目广告多,时间赶,一些非常重要的财务、技术分析无法展开谈,加之一时无法适应节目主持人的风格,个别地方未免说得不够严谨。现整理出来,算是对自己多年来炒股思路的一个归纳总结,不作为任何人的投资参考依据,也不提及具体股票。
【0.02】任何人都可以看懂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但完全看懂这篇文章则需要一点财经基础知识,并对股票K线技术分析稍微有点了解。为节省篇幅,本文不会做相关基础知识介绍,但会尽可能说得通俗易懂。
一、我的炒股方法
【1.01】我是一个普通散户,也是一名高级经济师,有20多年炒股经历,资金从最初的小几十万到现在大几千万逐步增加,每年不管大盘指数如何涨跌,基本能保持20%以上利润,总结出一套“基于价值投资的波段操作”炒股方法。其中2015年股灾前两个交易日清仓,休息了2年多。
【1.02】我这个基于价值投资的波段操作,用三句话来概括,就是“精选个股,分散持仓,波段操作”,精髓在于“精选个股建仓,做长线打算,有波段意识”,关键是按价值投资的理念,挑选出估值相对偏低、未来业绩有确定增长的股票。
【1.03】因为我近两年多来,每个交易日收盘后,都在这个“远见诤言”的公众号上详细公开自己的具体操作计划和实际操作,每天不断总结,自我感觉这个炒股方法日益得心应手,就有了参加广播节目与人交流分享的冲动。
【1.04】感谢节目主持人的多次提醒,在不涉及具体股票的前提下,可以分享自己的炒股思路和具体操作,但不作为任何人的参考,也不能向其他人提供任何建议。正如权威媒体天天强调的: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05】我一直告诉自己: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散户只能赚取自己看得见的利润。因此,我强烈意识到必须发挥自己财经分析、数理统计方面的强项,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同时,兼顾K线技术分析做波段操作来赚取最大利润。这是我在市场众多风格中,摸索出这个最适合自己的“基于价值投资的波段操作”独特炒股方法的由来。
【1.06】最近两三年A股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还在加速推进,真正的“价值投资”时代已经到来。市场常态是指数涨跌不大,多数股票持续调整或趴在底部不动,只有少数热门板块轮番上涨,结构化行情特征极为明显。这种变化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因素推动:
【1.07】第一,机构主导化,散户持股比例由10年前的80%现在下降到了约40%,今年到11月底发行了3万亿基金;多数机构坚持价值投资思维。
【1.08】第二,A股市场规模已经变得巨大,目前每天交易的股票数量有4100只左右,并且随着注册制逐步全市场推开,上市公司数量还在迅速增加,资金始终会处于紧平衡状态,已经很难再现过去那种鸡犬升天的普涨行情。
【1.09】第三,注册制打通了好公司上市的通道,同时与注册制相配套、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退市制度呼之欲出,使得垃圾股的壳资源变得一文不值;与此同时,监管层穿透式的大数据监管,对操纵市场行为严厉打击,使得价值投资日益成为市场主流。
二、如何精选个股
【2.01】精选个股是基础,重中之重,也是最费时费力的功课。大约五年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价值投资者如何从基本面选股》,两年前对前文整理后又写了《再谈价值投资者如何从基本面选股》,这次再重新梳理一下。
【2.02】选股先选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搞经济的人有一句比喻:当台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民间还有一句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郞。
(一)如何判断行业估值是否合理
【2.03】按价值投资的原则寻找合适投资的行业和企业,就是坚持三个标准:1、低估值;2、未来两三年成长性确定;3、开始有资金关照。我由简单到复杂来一一说明。
【2.04】成长性确定为何只看两三年?这是因为:1、市场上多数人不会关注更长久的未来;2、上市公司通常只会公布未来两三年内的经营计划,权威机构通常也只做未来两三年的行业增长模型分析;3、许多周期性行业只能比较准确地预测到未来两三年的业绩变化。当然,在关注一个行业未来两三年业绩增长的同时,最好是对该行业未来更长时间的成长性有一个大致判断。
【2.05】是否有资金关照非常重要。行业估值再低、未来成长性再好,这个行业没有资金关照,就会浪费时间成本。做这个判断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但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地板底下还有地窖,减少低位被套的风险。当然,对整个行业无明显资金关照,但其中个股已经先行启动的,只要我对整个行业未来成长性有了可信的确定判断,就会忽视行业炒个股。
【2.06】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或者一只股票是否有了资金关照?很简单的方法,看日K线和周K线是否底部有了明显放量。行业指数看日K线就可以了,个股光看日K线不是太靠谱,还得看周K线至少有3周以上的放量。一定有人说,日K线、周K线放量了,那不是买不到最低价了么?追求买在最低、卖在最高,只有神仙才能做到。有这种想法,本身就不是一个成熟投资人。
【2.07】如何发现低估值、未来成长性确定的行业?我一般从两个渠道去发现:一个是从国际、国内知名机构所做的行业和产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报告中,去发现值得投资的行业,比如麦肯锡、德勤的,还有国内一些知名投行的报告,但国内机构的研究报告水份比较多,要注意取舍;另一个是关注现在A股市场上已经被热炒的行业。上面两个渠道中发现的未来高成长行业,都用当前股市中该行业的估值水平去判断是否有投资价值,量化的标准就是该行业市销率(PS)、市盈率(PE/TTM)和市净率(PB)是否处于合理水平。
【2.08】什么叫合理的PS、PE/TTM、PB?这个标准各投资机构、各个投资人理解不同,争议很大,但我认为客观标准是存在的,可以用国际成熟市场的平均值作为参照,同时依据中国市场的特点,给予适当的修正。下面我简单说说我自己依据市销率(PS)、市盈率(PE/TTM)和市净率(PB)这些客观指标,判断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上市公司估值是否合理的依据。
【2.09】需要说明的是,炒股就是炒上市公司的未来。如果某个行业未来两三年处于调整周期,而现在业绩非常好,除非分红率接近于银行存款利息,再便宜也坚决不碰,最好是趁高位抛出而不是看着便宜加仓。有些注定不断走向没落,而且未来会彻底消亡的上市公司坚决不碰,比如:即将被自动驾驶汽车淘汰的传统汽车和汽配行业(轮胎不在此列,因自动驾驶汽车轮胎不会有大的改变);明显反智并且极易弄虚作假的某些伪科学行业或概念;资源很快就会枯竭的行业及企业;长期靠行业垄断和政府补贴生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很可能失去保护而走向没落的行业等。火中取栗的事,我是坚决回避的。
(二)我采用的市销率估值判断标准
【2.10】对未来成长性确定的行业和企业,估值是否合理,首先用市销率标准做一个衡量。我为什么把市销率标准放在首位,是因为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企业,没有市场就便没有一切;任何一个行业和企业远超出市场平均毛利率的暴利,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都不会持久,当然在非市场经济国家中,这个现象会长期存在,这就是一些市场人士热炒的“护城河”宽度。
【2.11】我一般不看主业不是太突出的企业,对于有贸易业务的制造业,在计算市销率时,我会剔除贸易收入。在看中的主营收入之外,有其他非主营收入的,一律剔除其他非主营收入。比如,我看中一家公司的光伏业务,但该公司的光伏收入只有很小一部分,对我来说这个公司就不是我想要的。行业平均市销率,我以全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最近一个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除这些公司的总市值来计算。
【2.12】我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投资人,近年来稍微变成有一点点激进,目前我坚守的市销率估值判断依据是:
【2.13】1、不管它未来两三年内或更长时间的复合成长率有多高,不管一个行业和企业成长的故事说得多么动人、感人,平均市销率超过10倍的我一律放弃,因为该行业、企业估值已经太高,股价随时有崩塌的危险。这样情况在A股市场上层出不穷,原因是羊群效应,机构和散户都热衷于追逐热点,抱团取暖。这恰恰是想在市场上赚取稳定利润的理性投资者,必须竭力回避的。
【2.14】2、某些行业不适合用市销率来做估值判断,不能生搬硬套,比如金融、地产、商贸行业,更适合用PB来衡量;某些绝大多数正常人类目前尚不认识的新兴行业,比如前一阵子市场热炒的“量子通信”,未来成长空间和增长速度有无限想像力,适合说不清楚的“市梦率”来衡量,不是价值投资者选择的标的,根本不必去做这种行业和企业的估值判断。像我这种理工科硕士、高级经济师和职业自媒体人,算得上是“三栖动物”都理解不了的行业、概念、题材,我就坚决不碰。
【2.15】3、一些行业和企业可以给予行业平均最高10倍的市销率,主要包括:(1)想像空间较大、市场人气极旺的高科技行业,比如前两年风口上的芯片、半导体、互联网应用;(2)未来几十年处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如很可能成为明年风口上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3)以中介收费为主或者有极高的品牌价值,行业毛利率长期超过50%的行业,如高端白酒、券商、设计、监理、软件、游戏、中介服务等。
【2.16】4、除上述情形之外的一般制造业、公用事业,市销率可按未来两三年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来制订一个客观标准。我的判断标准是:(1)预计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的百分比乘以20倍为上限。如,预计某个行业未来两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20%,该行业最高PS就是20%*20=4;某个行业未来两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30%,该行业最高PS就是30%*20=6。(2)在上述基础上,以行业平均毛利率进行修正,行业平均毛利以30%为中位数,每增加或减少5%,市销率上限相应增减1。比如,某行业按上面年均复合增长率计划的市销率上限为4,平均毛利率为20%,那4-2就等于2;某个行业按上面年均复合增长率计划的市销率上限为4,而行业平均毛利率为40%,那4+2就等于6。
【2.17】5、对于行业中主营收入排名前三的领军企业和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所谓市场龙头,可以最高给予50%的溢价,但市销率一旦超过10倍,我就坚决不碰。这让我失去了许多好股票,但我从来把风险放在首位。
(三)我采用的市盈率估值判断标准
【2.18】用市盈率来衡量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是否估值合理,处于我判断标准的第二重要位置。市场多数人把这个作为惟一的判断标准,我认为有较大的缺陷。
【2.19】行业平均市盈率,我以全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最近一个年度的主营业务利润总额除这些公司的总市值来计算。在利润总额中,剔除非主营业务收入,包括财政补贴、股权和财产出让收益、非金融企业的投资收益等;商誉计提损失,则一般不作为当期利润损失,除非该商誉相关的收购项目,营业收入占公司收入总额的30%以上,或者曝露出企业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2.20】任何行业或任何公司,不管市场吹棒该行业或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和增长速度多么诱人,亏损企业和动态市盈率(PE/TTM)超过100倍企业我坚决不碰;几年前,市盈率高于40倍的我都坚决不碰,现在已经“与时俱进”,比前几年激进了许多。这当然会失去抓住一些高科技企业盈利的机会,但这种风险却是我不想承受的。
【2.21】我对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估值是否合理,采用如下的市盈率判断标准:
【2.22】1、对于经营稳定,未来两三年进入行业低谷,年均复合增长率低于5%的成长性较差的行业和企业,除非分红股息率超过5%,坚决回避。
【2.23】2、无论是哪个行业或哪个企业,我认为合理的市盈率上限是:预计未来两三年的年均复合利润增长率百分比乘以200倍。这个标准,相比我几年前的保守做法,现在提高了整整一倍。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未来两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测为20%,那么我给它的合理市盈率上限是20%*200=40倍。
【2.24】3、对于以下行业和企业,可在上面市盈率标准上再给予50%的溢价,但最高不超过100倍的市盈率,包括:(1)想像空间较大、市场关注度极高的高科技行业,比如前两年风口上的芯片、半导体、互联网应用;(2)未来几十年处于调整成长的行业,如很可能成为明年风口上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3)主营收入排名前三的领军企业和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所谓市场龙头。
(四)我采用的市净率估值判断标准
【2.25】相对于市销率、市盈率标准,对绝大多数行业来说,市净率就不是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研发、中介、媒体多数都是轻资产行业,难以用一个市净率标准来衡量;即使制造业,到底是轻资产好还是重资产好,不同行业情况也不一样;同一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的管理团队、掌握的上下游资源不同,区别也比较大,很难说上市公司市净率低就比高的估值更便宜、更合理。
【2.26】对于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金融、地产行业,国际市场上比较重视市净率判断标准,通常市净率超过1.5倍被认为是上限。中国投资人都比较有钱,或者说比较大方,我认为可以放大到50%。
【2.27】除金融、地产以外的其他上市公司,我以前比较深入地研究过各个行业的平均市净率,考虑到这个指标对金融、地产以外的公司做估值判断不是非常重要,我现在就采用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法做选择:凡是市净率高于10倍的公司我一律不碰。
【2.28】回头做一个小结,便于好记:市销率超过10倍的股票我不碰,亏损和市盈率超过100的股票我不碰,市净率超过10倍的股票我不碰;两个“10”,一个“100”,非常好记。
(五)个股“排雷”方法和判断标准
【2.29】上面市销率、市盈率、市净率的判断标准看似复杂,但利用任何一款知名的免费炒股软件,都能快速对一个行业、一家公司估值是否合理,很快做出初步判断。但要真正找到一个好股票进入我的24-26个自选股票池,优中选优,我还需要费时费力,按下面由简单到复杂的办法,对具体上市公司进行更加全面的“体检”,排除一些可能有潜在高风险的上市公司,宁可错删,不可放过。
【2.30】第一,用炒股软件的F10功能(以下同),几分钟时间看上市公司主业是否突出,是否有专有技术门槛或独特的商业模式。主业不十分突出,什么都干的公司,我坚决回避;主业做不好,靠投资、炒股赚钱的公司,业绩再好我坚决不碰。什么叫技术门槛和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个比较复杂,我不好展开说。有能力判断的读者,对于这类公司可给予前述估值标准更高的估值;没有这个能力和知识做判断的,直接忽视。凡是自己听不懂的故事,我坚决不听别人忽悠。
【2.31】第二,看过去三年企业的主营业务构成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剔除伪概念,从一个公司的历史判断其未来。剔除贸易额和非主营收入,主营收入过去三年没有增长或起伏较大的企业,除非整个行业刚刚由低谷转向复苏,主营收入落后于所在行业平均增长的公司我一律剔除。若我看中的那块主营业务收入,在公司全部收入中的占比低于40%的,我也一律排除。鉴于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好公司也越来越多,对于主营业务年收入低于20亿元的小公司,我现在一律不予纳入自选股;个别确实掌握垄断资源,且毛利率超过40%的公司,主营收入门槛放低到10亿元。
【2.32】第三,剔除应收款、库存占款明显高于同行的公司,不管公司的解释说得多么合理,应怀疑其可能存在做假账的问题,对这些公司我坚决回避。
【2.33】第四,剔除毛利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偏离度正负超过50%的公司,因一个公司毛利率显著偏高,无论管理水平多高都不靠谱,而毛利率过低则怀疑公司管理存在重大问题。这点至关重要。
【2.34】第五,看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是否过高,质押比例超过70%,原则上不予考虑;因过高的质押比例可能导致被动减持。
【2.35】第六,客观看待商誉问题。商誉都是项目或股权收购形成的,由于每年年终一些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商誉损失,令一般散户谈虎色变,但实际上,有些确实是收购失误、利益输送,这样的公司必须坚决回避;有些则是公司整体盈利非常出色的时候,管理层合理利用收购项目的业务波动,甚至提前进行财务筹划,通过一次性计提大额商誉损失,既可以合理避税,又减轻今后的折旧成本,轻装上阵。商誉有没有价值,计提巨额商誉损失是踩了真雷还是主力挖坑,关键是看收购项目是否未来能对公司产生价值,即当初的收购是否物有所值。
【2.36】第七,被出示非标准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或者财务不透明无法对公司估值做出判断的,如某些军工类企业,坚决不碰。
【2.37】第八,看公司正在投资建设的项目,对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原则上,对于没有新项目扩张的公司,业绩增长的故事就难以令人相信,即使当前业绩亮丽,原则上不考虑列入自选股。
【2.38】第九,看公司管理团队是否专业,实控人是否存在重大丑闻,以及公司实控人二代接班问题是否存在重大隐患。这个最费功夫,但却是最为重要。投资一家公司,买它一堆股票,首先看经营这家公司的是什么人,有没有做人的基本道德和做大企业的格局。因此要查看上市公司的股东资料,查实际控制人以往经历,不要被骗子骗了,坚决不碰农民企业家那种一人说了算、接班人存在问题的家族企业。国有企业中,长期依赖某个强人领导的企业,也坚决回避,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爆发接班危机和腐败丑闻,导致公司业绩一落千丈。
三、如何分散持仓
【3.01】我按照上述标准,通常选择24-26只股票列入自选股票池,并且每季度做1-2只调整,剔除涨幅过高或行业步入景气高峰、基本面变差的股票,以行业和基本面更好的股票来替代。
【3.02】只有极少数企业值得长期持有,也极少业绩永远持续高增长的公司,因此,我从来不抱着任何一个股票持有3年以上。
【3.03】虽然所有列入自选股票池的股票都经过我精挑细选,但由于市场信息做不到充分透明,中介机构无法做到完全尽职尽责,企业经营面临各种法律层面、市场竞争和实控人、管理团队的不确定风险,因此我坚持以分散持仓来减少各种不确定性风险。通俗地说,就是我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04】早些年我只有小几十万、一二百万资金的时候,要么空仓,要么不管多少仓位,必定持有5-6只股票;现在我投入股市的资金较大,就很少空仓了,通常最低保持20%左右的底仓,总是持有10-15只股票,并且一只股票再看好,单只股票的持仓比重不超过账户总资产的15%。这是我多年来铁的操作纪律,从来没有突破过。
【3.05】顺便公开一下我的持仓行业分布,具体持仓股票、持仓比重,在我公众号“远见诤言”的每日收市股评中都有公开。我现在持有15个股票,其中光伏5个,风电3个,新能源车相关的1个,防疫相关的3个(健康手套、口罩融喷料、冷链运输设备制造各1个),化工、大市值券商、保险股各1个。
【3.06】如果某个股票所处的行业或者公司基本面出了问题,或市场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该行业被主力资金明显抛弃,那我就不计成本,不管盈亏坚决第一时间清仓了结,并将该股票移除出自选股票池。“割肉”我从来都不手软。因为分散持仓,“割肉”带来的损失我就能坦然承受。
【3.07】有人总说自己资金小,没法子分仓。我觉得只要资金量超过10万元,都很容易分仓。当然,如果有人看中了一个稳赚不赔的公司,重仓持有也无可非议。最重要的是,我这里介绍的是本人多年来自认为行之有效炒股方法,不对其他人的炒股方法进行评判。
【3.08】有人讲,重仓一只看好的股票,不是能获得更好的利润么?这其实是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我恰恰是不愿意承担过高风险的人。
四、如何波段操作
【4.01】我很少长时间持仓不动,也较少对看好的股票突然猛烈加仓。我的所谓波段操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操作:
【4.02】1、我看中任何股票,都会先试仓少量买入,早期是买入100股、500股观察,现在通常是买入5800股、8800股观察。一般是在该股向下调整至少3个交易日,或从最近高点回落至少3%时试仓买入,然后在该股向下调整时不断加仓。如果判断该股不会回调,那就快速加仓至3-5%的仓位。此后视大盘及个股波动,持续加仓至最多9%左右的仓位不再加仓。在行业和个股没有重大利空的情况下,若持仓股票出现非理性的大幅下跌,跌到该股亏损20%的幅度,我会逐步加仓,但严格控制单只股票最高不超过15%仓位。当我确定大盘或个股处于短线高位时,我会迅速减仓、清仓。简单地讲,我是建仓慢,减仓快
【4.03】2、按当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依据可依赖的宏观经济数据,结合我对沪深300指数日K线、周K线几个主要技术指标(成交量、MACD、KDJ、RSI、BOLL)的综合分析,我每天在《每日股市收评》中对未来一周大盘所处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进行非常严格的股票总仓位控制:在我认为两市大盘处于较高风险时,将股票总仓位降低到40%以内;中风险或自己无法做出判断时,保持40-70%的仓位;在我认为大盘处于低风险时,将仓位提高到70%以上。无论是信息解读还是大盘技术分析,纯粹是依据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有时也难免出错,但我多年来的判断成功概率超过70%。上周我就逢低将仓位增加到了94%以上,接近于满仓。这是我认为从现在到1月中旬大盘风险不是太大。是否判断正确,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4.04】3、按个股波动规律,在自选股中每隔一到两周就进行调仓换股。我发现自己的24-26个自选股,通常三分之一与沪深300指数保持高度正相关,当然涨跌幅度不同,另外三分之二走独立行情。但不管哪只股票,不管是否跟大盘指数正相关,基本上都能找到其最近一二个月的波动规律:有的连续上涨3-5个交易日开始休整、回落;有的连续上涨7-9个交易日开始休整、回落;持续上涨最长时间通常不超过13个交易日。调整的时间,也能从最近走势上找到规律。当然,有的回落幅度很小,甚至只是横盘,有的则回落较大,甚至回到起涨点。因此,我对波动幅度较小的持仓股票,通常就持有不动;对波动幅度较大的股票,或持续上涨时间超过了11个交易日的股票,就坚决减仓、清仓。按之前的波动规律,等回落5-9个交易日后再逐步重新买回来。
【4.05】因为对大盘和个股走势的判断会出现失误,因此有时建仓早了就难免被套,如果不是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出了问题,那我就逢低加仓。同样地,因为对大盘和个股走势判断不准,我也经常“卖飞”了一些好股票,但是,因为我有24-26只股票做选择,因此也不会觉得有遗憾。这其实还是一个概率大小的问题。如果自己老是看反,正确率低于50%,那就干脆持股不动好了。
【4.06】上面我提到的15个持仓股票,我发现经常光伏、风电、新能源车这三个板块上涨的时候,其他下跌;反之亦然。因此,我通过波段操作,在维持总仓位不变的情况下,在两类股票上调仓换股。我有意把两类不同股性的股票列入自选股中,这也是一种分散风险、赚取较大利润的波段操作和资产配置方法。
【4.07】最后,我简单地说说我对几个判断大盘和个股走势的关键技术指标的理解:
【4.08】首先我得声明,没有任何技术指标能准确判断大盘和个股的未来走势,否则就发明了一种只赚不赔的股指期货和股票交易软件,实际上这样的自动交易软件并不存在。如果有人发明了一个这样神奇的交易软件,理论上他就很快能拥有整个世界的全部财富。因此,技术指标的运用,只能作为炒股的辅助工具。第一财经广播那个主持人在我参加节目时,激动得不行,打断了我这个发言,可能是对我这段话有误解。我是发誓不会再参加任何类似的财经节目了,多数情况下简直是对牛弹琴,这类交流令人感到屈辱、痛苦。
【4.09】1、成交量。市场上有句话,量在价先。还有一句话,庄家可以划图形骗人,但成交量不会骗人。我认可上面的说法,认为成交量在判断大盘和个股走势上有较大价值。对大盘来讲,上涨必须有成交量配合,缩量上涨就不靠谱;成交量急剧放大,说明市场分歧较大,急剧放量上涨难以持久,急剧放量下跌反而不可怕;大盘最好是温和放量,最怕缩量下跌;长期下跌后底部放量,以及快速上涨后顶部放量却滞涨,都是较为强烈的反转信号。对个股来讲,底部放量一定是有大资金进场扫货,但股票被主力高度控盘后,上涨不一定要有成交量配合,反而是筹码锁定良好,这跟大盘上涨需要量能放大配合完全不同;顶部放量滞涨同样是见顶信号。
【4.10】2、MACD(异同移动平均线)。白线是差离值(DIF),黄线是讯号线(DEM),红绿区块柱形图(MACD bar / OSC)是两者的差(D-M)。市场人士多半认为白线穿过黄线、处于黄线上方,是金叉,后市看涨;相反,白线开始穿过黄线、落在黄线下方,是死叉,后市看跌。但实际运用中,出现金叉和死叉的时间极为滞后,除非是大行情、大的走势反转,如果按出现金叉和死叉来操作,就必定损失惨烈。我是从来不看金叉和死叉,看绿柱收缩和红柱变长即为涨,红柱收缩和绿柱变长就是跌。配合大盘和个股此前上涨和下跌的时间波动规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跌,在MACD日K线中出现绿柱收缩或红柱增长时,我就开始加仓;反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若MACD日K线中绿柱开始增长或红柱缩短时,我就开始减仓。
【4.11】3、KDJ(随机指标)。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术指标,用于日K线和周K线判断中短期趋势较为有效。在KDJ指标的三条曲线中,波动最频繁的是J线,其次是K线,波动最不频繁的是D线。因为金叉和死叉的滞后性好于MACD,可能作为大势和个股未来走势的一个依据。我主要看这个指标是否处于高位或低位:当指标处于明显高位时,我就减仓;当指标处于明显低位,特别是二次探底时,我会加仓。
【4.12】4、RSI(相对强弱指标)。它通过特定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计算市场买卖力量对比,来判断股票价格内部本质强弱、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相比起其他分析工具,我觉得RSI无论是判断大盘还是个股走势,都更加敏感,更加实用,是我最喜欢作为实际买卖操作参考的技术指标。通常当指标处于高位时减仓,处于低位时加仓,不高不低时就按兵不动。运用这个指标,绝没有所谓金叉、死叉一说。
【4.13】5、BOLL(布林线)。布林线指标引进了“股价通道”的概念,认为股价通道的宽窄随着股价波动幅度的大小而变化,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布林线设计的股价通道又具有变异性,它会随着股价的变化而自动调整。我在实际应用中做简单的理解:处于布林线中轨上方,就处于上升通道内;落在布林线国轨下方,就是转弱并进入下跌通道。我一般只买入处于日K线布林线中轨上方在股票,并且最好是回落到中轨附近再加仓。这个指标不能多用,像一些人介绍的那样穿破上轨就减仓、跌穿下轨就加仓来操作,常常会令人后悔不迭!相信我,别迷信这个用处不大的指标。
结 语
【5.01】A股进入了价值投资时代,看不懂本文90%内容的朋友,强烈建议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去打理,或者购买指数型基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