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邪的致病特点与预防
今天
扫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大熊的享泰极
寒为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和环境因素有关。寒为冬季的主气,其致病有内寒、外寒之别。内寒为机体阳衰气虚、机能衰退的一种表现,阳虚阴盛、失去温煦,所以寒从内生(多与肾有重要关系);外寒则指受外界寒邪而言。内寒、外寒虽有区别,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阳虚内寒之人容易感受外寒;而外寒侵入机体,时间久而不散,又常损伤机体内阳气,导致内寒阴盛,易引发多种病变。
一、寒邪的致病特点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即所谓“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阳气受损,失去了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最易出现机能减退的寒证。若外寒侵犯肌表就会出现恶寒、肌肉关节冷痛等症状;寒邪直中脾胃,则可能出现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状;若脾肾阳虚还可能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痛、水肿腹水、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症状;若心阳受损则可能出现胸闷疼痛、心悸等症状,最易诱发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2 寒性凝滞闭塞
凝滞闭塞即凝闭不通之意。人身气血之所以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凭一身阳和之气,温煦其间。气血经脉之所以会凝闭阻滞不通,大多由于阴寒偏盛、阳气不能振奋所致,故临床凡因寒邪凝滞、不通而痛者,总以温阳散寒为治疗大法。
3 寒性收引敛缩
收引敛缩即收缩收敛牵引之义。《素问》说:“寒则气收”,如寒邪侵犯肌表,毛窍收缩,卫阳闭塞,可致恶寒发热,头身痛、脉紧;寒客经脉关节,可使肢体屈伸不利,经脉拘急,疼痛麻木不仁。
二、预防寒邪的保健措施
1 避寒就温
严寒是冬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故防寒保暖、避寒就温为冬季保健之首要措施,特别是婴幼儿、年老、体弱和阳虚怕冷体质者更应注意。首先要加强居室的保温措施,冬季的居室(特别是老年人)温度宜保持在18℃以上,最好保持恒温(最高不宜超过25℃)。在气候骤变、大风降温、寒潮过境时最好不要出门。平时要特别注意头颈、胸背、腹部、腰膝和足部的保暖。俗语说:“寒从脚下起。”所以,尤其要重视足部的保暖,穿棉鞋或毛皮鞋,穿棉袜或毛线袜,鞋袜要松软整洁,防止板硬潮湿。
2 防止汗多
冬主闭藏,宜敛阳护阴。汗为心液,若严寒季节,因激烈运动、劳作等原因,导致汗液过多不但耗液伤阳,汗后寒湿较重,还易引发肌肉关节酸沉疼痛,使风湿等疾病复发与加重。故冬季要尽量防止汗多伤身。
3 早卧晚起
冬三月,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迟起以养阴液。日出而作或健身,可避寒就温,保持身体温暖,减少感冒等疾病发生。
4 加强锻炼
经常锻炼,可强身健体。特别是应加强耐寒锻炼,进行适当冬泳等健身,或风和日丽的天气多外出走走,对增强机体耐寒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意义重大。
5 饮食调养
冬季严寒季节的饮食,宜温热、宜软、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应少吃或不吃生冷、坚硬与不易消化化的食品。宜常吃其性温热有防寒作用的饮食,如羊肉、鸡肉、大枣、核桃仁、辣椒、姜葱蒜等,早餐晚餐宜常吃些粥食(如羊肉粥、菜粥、八宝粥、大枣莲子芝麻粥、小米粥、玉米碴子粥等),或饮些热饮,这对强健身体、预防寒冷的侵犯有重要作用。
6 常晒太阳
在严寒的冬季,常晒太阳,不但可强身健体,增强温暖感觉,改善人的阳虚体质。还可通过人的视觉分析器官,作用于中枢神经,改善人的不良感觉,使人感到心情愉悦舒畅,消除低落萎靡情绪,使人精神振奋。
预防寒邪,最好不要饮酒取暖(酒本身不含能量,时间稍久,身上会更冷);不宜长时间用火取暖,不宜总待在密闭、空气污浊的室内,这样对身体健康不利。
本文摘自:现代养生,2020年2月。编辑/大熊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