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亚亚(233):论生逢其时
诞生、成长、衰老、死亡,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一切。但是,即便是性格和天赋相仿的两个人,也有可能有着天差地别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有无数孤苦一生不得善终的古人用他们的一辈子告诉了我们生不逢时是多么痛苦和绝望。
举一个为世人熟知的例子,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时,也是在羡慕那些被燕昭王殷切求得的文人们,同时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同样为文人,同样拥有聪颖的天资和满腔报国之情,为什么那些谋士能够舒展才华,为国家建设献出力量,自己却只能在幽州台上缅怀古人、望洋兴叹?时隔千年,我们依旧能够从那看似淡然的句子中体味到他的悲哀与不甘。
纵观整部古代史,这样的诗句只多不少。杜甫的《宿府》,陆游的《书愤》、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还有李白的《行路难》,或是惆怅或是豁达,但都或多或少表现出了自己的无奈。封建的科举制度和腐朽的政治环境不仅仅是思想的囚笼,也是湮灭人才的烟尘,蒙蔽了人民的双眼,使无数人才空有能力无处施展。反观现在的时代,职业不受祖辈的禁锢,人们在发掘潜能和进行工作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说现在的社会基本上不会出现“生不逢时”的情况了。那么,有了“自由”这个前置条件,又如何做到真正的“生逢其时”呢?
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天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却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再设想一下,一个人在军家诞生,却文质彬彬体弱多病。假如他们遵从家庭要求延续家业,一定是极为痛苦的。这两个故事已经证明了“天资”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想要真正生逢其时,应该努力发掘潜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的,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充足贡献,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闯出一番天地。
在生逢其时的条件下,我们能够同时做到快乐与奉献。但这种情况自然是很少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创造适合自己的环境,并努力提升自己的潜能。很多人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就终其一生无所事事。但是这种态度是消极的。在我看来,如果生不逢时,我们就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生逢其时”。
等到真正做到这一点之后,也许原本的“生不逢时”也能说明你就是“生逢其时”。所以,不论当下情况如何,也应该努力拼搏下去。生不逢时从来都不是逃避的理由。“生逢其时”应当由自己创造,而不是将命运托付于“运气”。
作者简介:亚亚,文静女生,兼爱美食和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