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后溪治落枕

唐某,女,31岁,会计,西安市长安区人。2017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因“颈项强痛伴转动不便2小时”前来就诊。诉其今日晨起时感颈项部强痛,尤以左侧为甚,转动不便,颈项转动时感左侧肩胛骨内侧缘与颈项部有牵扯痛,查体:左侧颈项部及左肩胛部肌肉紧张僵硬,颈项左侧缘压痛明显,左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明显,无明显放射痛。

诊断为落枕。治疗予以针刺左侧后溪穴。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方法如下:嘱患者半握左拳取后溪穴,采用快速捻转泻法,得气后嘱患者轻轻地前后左右活动颈肩部,患者即感颈项及左肩胛部疼痛明显缓解,留针40分钟,不行针,患者经一次治疗后症状消失。

按:《灵枢·经脉》曰:“手太阳小肠经……出肩解绕肩胛……”,该患者左侧肩胛骨与颈项部牵扯痛正处于“绕肩胛”之处,压痛最明显的颈部左侧缘及左肩胛骨内侧缘均为膀胱经所过之处,两经都属于太阳经。《灵枢·杂病》:“项痛不可以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后溪穴为手太阳经腧穴,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选用针刺后溪穴的治疗本病疗效显著。而后溪穴的主治范围在《针灸大成》中提及:主胸满,颈项强,不得回顾。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与督脉相通,在《针灸大成》中提及“后溪配申脉”可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臂、小肠、膀胱部疾患。

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第3个穴位,在手小指根部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下方凹陷处,握拳时横纹头赤白肉际处。考虑本穴所处位置以肌腱、骨骼为主,手掌若摊开则穴位局部皮肉紧绷不易取穴、进针,故半握拳取穴较准确、实用。

相关研究表明,针刺和运动均能止痛,针刺止痛和运动止痛分别是神经系统的两种作用。针刺运动疗法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刺提高痛阈或耐痛阈,产生疼痛的暂时缓解,作用的部位主要在脊髓,可用疼痛的闸门控制学说来解释,疼痛的暂时缓解为运动患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主动运动是疼痛获得持久缓解的决定因素,作用部位主要在脊髓上位中枢,在针刺时患部的运动活动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在底节、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水平控制伤害性传入,产生突触前抑制或突触后抑制,改变传入信息的特性,使伤害性刺激在中抠神经系统内产生的异常活动模式转变成(或恢复到)正常的活动模式,从而产生疼痛的持续缓解。

临床中还常通过针刺后溪穴,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项背强痛、颈椎病、肩周炎等筋伤疾病,疗效颇好。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