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十)

琵琶情—浣溪沙 群星 - 世界音乐:乐府

 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十)

任启政

古人对《曹全碑》的评价

《曹全碑》出土后,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此碑文字清晰,锋棱如新,保持了原来的书写风范,并未受到风雨剥蚀,使许多人对此赞不绝口。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曹全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

清朱履贞《书学捷要》:“惟碑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在。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整饬,而潇洒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云:“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着酣宕直合《韩勅》。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齐、周、隋及欧、褚诸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不解篆籀者,不能学此书;不善真草者,亦不能学此书也。”

清杨守敬《评碑记》云:“前人多称其书法之佳,至比《韩勅》、《娄寿》,恐非其伦。尝以质之孺初,孺初曰:'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董。’可谓知言。惜为帖贾凿坏,失秀润之气。”

清徐树钧《宝鸭斋题跋》云:“碑阴书神味渊隽,尤耐玩赏。”

清初朱彝尊说:“万历中郃阳县掘得汉《曹全碑》,以其最后出,字迹完好,汉碑之存于今者莫或过焉”。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是传承古人法帖,临摹古人墨迹的重要一环。2015年12月由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协主办的“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此展将古代碑帖与当代书家的临摹作品相结合展示,引发人们对从临摹到创作、经典与传承的一系列学术思考。以该展为契机,《中国书法》杂志社等单位举办了“经典与传统”主题研讨会,把书法的传承与临摹活动推向高潮。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