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4-1)

2007-12-10 01:28:24823中药

第四讲 补益药
本讲内容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安神、固涩、止血等药物。

◎人参

人参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则性温。功能补五脏,安精神,健脾补肺,益气生津,大补人体元气。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抢救虚脱:凡久病气虚,或大量失血,或急性暴病所致的突然气微欲绝,四肢厥冷,虚汗淋漓,神昏不语,脉象微、散似有似无等气脱危证,急用人参五钱至一两,煎水灌服(名独参汤),可大补元气、挽救虚脱。四肢冰冷明显者,可配附片三、四钱(名参附汤)以增强回阳救逆的作用。出虚汗较甚者,可加用麦冬、五味子(名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止汗固脱。近些年来,常用独参汤或参附汤、生脉散,抢救各种休克,取得了此较满意的效果(后两种,有的药厂已制成注射剂)。
2. 治疗气虚:脾为后天之本,为人体生气之源。肺主一身之气,为人体真气之海。脾肺气虚则气短懒言,说话声低,四肢倦怠,食欲不振,面色恍白,精神萎靡,动作气喘,脉虚无力。可用本品补脾肺之气以治气虚,常与白术、茯苓、甘草、黄耆、山药、五味子等配合使用。例如四味补气汤(旧名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肺汤(人参、黄耆、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皮)等。由于“气之根在肾”,如因肺肾气虚所致气短而喘,吸气困难,咳而无力等症,可与蛤蚧同用(参蚧散)。
3. 扶正祛邪:人参能补益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故对正气虚而邪气卢的证侯,在祛邪的药方中,加用人参,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例加配紫苏、前胡、桔梗、枳壳等(参苏饮),可治体弱气虚之人而患感冒咳嗽等症。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人参白虎汤),可治气分高热,热邪伤正,正虚热盛之证。
在一般情况下,常用党参来代替本品(参阅“党参”条)。在抢救急症时(加虚脱、休克等)及治疗重病时,以用人参为宜。
目前市售的人参,有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两种。野生的称野山参或老山参。人工栽培的又分为红人参、白人参和生晒参。产于朝鲜的又称高丽参。
红人参补气之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能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生晒参性较和平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能养津,适用于扶正袪邪。白人参(也叫糖参)性最平和,但效力也相对地较小,适用于健脾益肺。高丽参也有红、白、生晒之分,效力与用法同上所述。野山参大补元气,无温燥之性,补气之中兼能滋养阴津。但货源较少,价较昂贵;故一般此较少用。
太子参益气健脾,但补力小。适用于气血不足、病后虚弱、津乏口干等症。
人参芦味苦,性上升,可致吐。身体虚弱而须用吐法者,可用此以代瓜蒂。另外,虚人脱肛者,在所用的方剂中加人参芦一、二分,有升提的作用。
用量一般五分至三钱。独参汤等救急时,可用三钱至一两。
凡肺气壅滞、胸闷欲气、表邪未解及一切实证、热证均忌用。本品反藜芦,畏五灵脂。如服人参后腹胀太甚者,可用莱菔子或山楂解之。
据近代科学研究,人参能增强大恼皮质兴奋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提高对复合刺激的分析能力,从而增强条件反射。有强壮作用,使身体对多种致病因子的抗病力增强,改善食欲和睡眠,增加体重,减少疲劳,并有强心和促进男女性腺机能的作用。另外还有降低血溏、抗毒、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等作用。可结合辨证论治参考应用。
◎党参

党参性味甘平。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气虚证。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健脾胃:脾胃之气不足,可出现四肢困倦、短气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
软等症。本品能增强脾胃功能而益气,可配合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五味异功
散)或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肉、苡米、茯苓(参苓白术散)等同用。
2. 益气补血:气血两虚的证侯(气短、懒倦、面白、舌淡、甚或虚胖、脉细弱等),可用本品配合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如八珍汤),以达气血双补的作用。再者,前人经验认为益气可以促进补血,健脾可以帮助生血,所以在治疗血虚证时,也常配用党参益气、健脾而帮助补血。例如配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白芍、远志、五味子、陈皮等为人参养荣汤(党参代人参);配黄耆、白术、当归、白芍、陈皮、龙眼肉、木香、远志等为归脾汤,都是常用的益气补血的方剂。据近代实验证明本品能通过脾脏刺激增加血色素和红血球。近些年来常以本品配合当归、白芍、生地、熟地等,治疗各种贫血。
3. 治疗气虚咳喘: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而发生短气喘促、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汗怕风、易患感冒、咯痰无方等症。对气虚咳喘常以本品配合麦冬、五味子、黄耆、干姜、贝母、甘草等同用。

4. 代替独参汤:急救虚脱时,一般多用人参(独参汤),如一时找不到人参,可用党参一至三两,加附子二、三钱,生白术五钱至一两,急煎服,能代替独参汤使用。
黄耆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耆则无生津之效。黄耆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
白术补气主要是补脾气,并能健脾燥湿。党参补气,脾肺俱补,但燥湿之力不如白术。
黄精补气兼能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但其性质平和,其效缓慢,久服才能见效。党参补气,其效迅速。
因产地不同,党参有“台党参”(台参)和潞党参两种。药效差不多。目前药房已无此分别。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重病或急病时,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或更多些。禁忌和注意事项同人参。据近代研究,本品有强壮作用,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能使红血球增加,白血球减少;能使周围血管损张,降低血压,并能抑制肾上腺的升压作用。可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结合使用。
◎黄耆

黄耆味甘性微温。功能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升清气,托疮毒,利小便。

临床上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固表止汗:平素体弱的人,或久病重病之后,表虚卫气不固,常有自汗、易受风寒感冒等情况。治疗表虚自汗,可用黄耆固表止汗。常配合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龙骨、牡蛎等同用。对于卫气虚、易出汗,经常易患感冒的,可用黄耆助卫气、固皮表。常配合白术、防风(玉屏风散)、桂枝、白芍等同用。
2. 补中益气: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出现体倦、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久溏、面黄气短,或兼腰腹重坠,或兼脱肛者,可用本品补益中气,升提清气。常配合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同用(例如补中益气汤)。配党参(或人参)、升麻、白术、甘草,为“举元煎”,可治疗脾阳虚、中气下陷而致气短、腹沉坠、久泄、脱肛、崩漏等症。
3. 消水肿:黄耆还有利尿作用。常用于治疗头面、四肢水肿,可配合防己、白术(或苍术)、甘草、姜皮等同用(例如防已黄耆汤)。或配茯苓、桂枝、甘草、防己(防己茯苓汤),用于全身皮肤及四肢皆水肿,并感觉有些怕风的。据近代报导,用本品单味(每日二、三两)浓煎服,可对肾炎的水肿有效,并对消除尿中蛋白,有一定帮助。也可配合党参、茯苓、萆薢、山药、苡米等同用。配北五加皮、桂枝、猪苓、茯苓等,对心脏性水肿也有效。但应随时注意结合辨证论治。据实验研究报导,用于利尿时,用量不可过大,以三钱左右为宜,可资参考。
4. 补气生血:气血互根,如骤然大失血而血虚气脱,出现面白、出汗、气短、脉细而快等症,可用黄耆二至四两,当归三至五钱,急煎服,以补气而生血。如出现四肢厥冷、全身凉汗、血压急剧下降者,还可配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等急煎,进行抢救。
5. 托毒排脓:气血虚弱之人患疮疡,因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使其化脓排毒而致脓为稀水状,久不收口。可用生黄耆配合党参、白芷、防风、当归、川芎、桂心、厚朴、桔梗、五味子、甘草等同用(例如托裹十补散、托裹黄耆散)。据近代研究,黄耆可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血管,改善血行,使久坏之肌细胞恢复活力,故可治慢性溃疡痈疽。
黄耆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敛疮收口;炙用重在走里,能补中益气、升提中焦清气、补气生血、利尿。
黄耆皮功用同黄耆,但善于走表,偏用于固表止汗及气虚水肿。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重病或需要时,可用到一至四两。胸闷胃满、表实邪旺??气实多
怒者勿用。据近代报导,黄耆有保肝、强心、降压、抑菌等作用,并有类生殖激素的作用,可供参考。
◎白术

白术味甘苦,性微温。功能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安胎。是常用的补气药,但与补血药同用,也可以补血(中焦运化旺盛,则气血自生)。

1、健脾燥湿:脾胃虚弱,中焦运化不健,消化不良,水湿不化,食欲不振,则易生胃脘闷,腹胀,大便溏软,呕吐,泛水,四肢倦怠等脾虚湿浊不化的症状。这时可用本品健脾燥湿以助中焦运化。常配合党参、茯苓、陈皮、半夏、木香、草蔻等同用。如脾虚运化失职,中焦湿盛,也可产生脾虚泄泻。这时可用本品配合党参、茯苓、猪苓、车前子、炒山药、炒芡实、炒扁豆等同用,以健脾止泄。
2. 益气生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本品最能健脾益气,培补中焦,故能益气生血。常配合党参、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等同用,例加八珍汤、人参养荣汤等。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和理论,常用它治疗各种贫血。
3. 和中安胎:妊娠以后,需要更多的血液养胎,血液来源于中焦,故增加了中焦脾胃的负担,有时可导致中焦运化失常,如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为呕逆、眩晕、胸闷、不食等,名为“恶阻”。可用本品健脾化湿,和中安胎。常配合陈皮、竹茹、苏梗、茯苓、藿香、生姜等同用;兼有胎热者(脉数、烦热、苔黄、思冷饮食等),可配合黄芩、栀子、白芍等同用;兼血虚者(面萎黄、唇舌色淡、心慌、气短、脉细等),可配合当归、白芍、生地等同用;肾虚胎元不固者(腰酸腹坠,腿软无力,容易滑胎、小产,尺脉弱等),可配合桑寄生、川断、山药、山萸、熟地、五味子、黄耆、党参等同用。中气健壮,肝肾气血充足,胎元自然安固。
本品除用于上述诸病症外,还可配合猪苓、茯苓皮、冬瓜皮、车前子、桂枝等,用于治疗脾虚水肿;配合黄耆、防风、浮小麦等,用于气虚自汗;配合枳实、莪术、神曲、麦芽、山楂核、生牡蛎、桃仁、丹参等,用于腹中症结癖块等等。
党参、人参补气,偏于补脾肺元气,适用于补虚救急。白术补气,偏于健脾、补中焦以生气,适用于生气血以治虚。苍术、白术均能健脾燥湿,但苍术芳香苦温,其性燥烈,兼能升阳散郁,燥湿、升散之力优于白术,而健脾、补气生血之力则不如白术。
生白术适用于益气生血;炒白术适用于健脾燥湿;焦白术适用于助消化、开胃口,散症癖;土炒白术适用于补健脾胃而止泄泻。据近代实验研究,本品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增速;入血可使血循环增快;还有降低血糖和利尿作用。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重病或需要时,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左右(例如抢救虚脱需用独参汤时,一时得不到人参,可急用生白术一两至一两半、党参一至二两、附片三至五钱,急煎服)。
脾胃阴虚者慎用。
◎山药

山药味甘性温。功能补脾胃、益肺气、强肾固精、治带下。

1. 补脾胃:配白术、党参、茯苓、扁豆、莲子肉、炒芡实等,常用于脾胃虚而大便虚泻难愈、四肢疲乏无力、脉虚等症。本品有补脾胃而止泄泻的作用。
2. 益肺气:本品有补脾胃以益肺气的作用。常配合党参、五味子、黄耆、陈皮、白术等,用于肺气虚而致的气短乏力、懒言声低、自感胸中气少、右寸脉虚等症。
3. 强肾固精:山药有强肾固精的作用。常配合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锁阳、金樱子等用于肾虚而滑精、遗精等症。
本品生用能补肾生精、益肺肾之阴而治消渴。
①以上消明显者(口渴甚、饮水不能解渴、消瘦、尿多、自汗等),可配伍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芩、五味子、沙参、生石膏、乌梅等同用;
②以中消较明显者(饮食倍增,易饥饿,多饮多食,人体消瘦,四肢乏力等),可配伍生石膏、知母、葛根、黄精、黄芩、花粉、生大黄、生地黄等同用;
③以下消为甚者(尿频数,尿量多,口渴,腰酸痛,膝腿乏力,阳萎等),可配伍生地黄、熟地黄、山萸肉、五味子、泽泻、丹皮、茯苓、肉桂(少量)等同用。
近些年来根据以上经验和理论,随证加减变化,用以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表现为消渴证者),可取得一定效果。
4. 治带下:脾肾两虚、湿邪注于下焦可发为带下病。湿寒重者多为白带,湿热重者多为“黄带”或“赤带”。山药既能补脾胃以化湿邪,又能固肾气以止带下。
①治白带常与白术、苍术、茯苓、龙骨、鸟贼骨、吴萸、乌药及车前子等同用;
②治黄带常与黄芩、黄柏、白果、车前子、芡实、苡米等同用;
③治赤带常与黄柏炭、茵草炭、川断炭、桑寄生、茯苓、当归炭、白术、白芍等同用。
补脾胃、益肺气、治带下用炒山药,强肾生精、治消渴用生山药。白术燥湿健脾、益气生血之力大于山药,山药补肾强精之力大于白术。炒苡米、炒山药均能健脾止泻,但苡米偏于利湿以燥脾,山药偏于补脾肾而固涩。对于阴虚火旺而导致脾虚泄泻者,如只用白术、苡米之类治疗,易致肾阴受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山药配莲子、芡实等以实脾,则补脾而不妨于肾。用山药时,有时可产生气壅、腹中胀闷、食欲不振等副作用,这时可配用一些陈皮,以防其副作用。
用量一般为三钱至七、八钱。必要时也可用到一两多。腹胀、中焦满闷者,不宜用。
◎黄精

黄精性味甘平。补中益气,性质平和。主要功用为补脾气,养胃阴,润心肺。本品配伍白术、党参、茯苓、甘草、陈皮、麦芽、谷芽等,可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精神疲倦、四肢懒动、脉象虚软无力之症。本品性质平和,适于久服、病后调养之用。前人经验认为“黄精可代参耆,玉竹可代参地”,可作为参考。

高热病后,胃阴受伤而口干不欲食,食少便干,饮食无味,舌红少苔者,可用本品配玉竹、麦冬、沙参、冰溏、生麦芽等,养阴开胃。心肺阴虚而致咳嗽少痰、气短乏力、口干、少眠、多梦等症者,可配伍麦冬、贝母、沙参、远志、杏仁、茯神、枣仁等同用。配蔓荆子、草决明等,可补肝明目;配枸杞子、菟丝子等,可补肾益精;配杜仲、川断等,可助筋骨;配羌活、独活等,可除风湿。
用量一般二、三钱。
◎白扁豆

白扁豆味甘,性征温。功能健脾养胃,消暑除湿。常用于调补脾胃的方剂中。本品补脾不腻,化湿不燥,对脾胃虚弱或大病后,初用补剂时,先用扁豆,最为合适,能调养正气而无饱闷之弊。配炒山药、白术、党参、茯苓、炒芡实等可用于脾虚泄泻。

本品有解暑除湿的作用。夏季感受暑湿之邪而致呕吐、泻利、烦渴、头昏、胸闷者,可以本品配合藿香、佩兰、荷叶、赤小豆、厚朴、白蔻仁等同用。
白扁豆生用消暑祛湿,炒用健脾养胃。扁豆花解散暑邪之力大于扁豆,扁豆健脾祛湿之力大于扁豆花,扁豆衣清暑热、利暑湿之力优于扁豆,但健脾扶正之力则大不如扁豆。
绿豆性凉,能消心胃之暑,兼能利湿、解毒。扁豆性微温,能消脾胃之暑,并能健脾扶正。荷叶升清气而消暑,扁豆降湿浊而消暑。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四钱。扁豆花、扁豆衣质轻,可适当减少些。

◎大枣

大枣性味甘温。能补脾和胃,增强脾胃功能。有止泻,生津、补养强壮等作用。并能缓和药性、解毒、保护牌胃。例如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中,都使用大枣以缓和药性、解毒、保护脾胃。本品配甘草、小麦,名甘麦大枣汤,可用于妇女脏躁(情绪抑郁不乐、悲伤欲哭等)。常配合香附、柴胡、生龙骨、生牡蛎、白芍、郁金、胆南星等随证加减应用。

大枣的核,炒焦,泡水代茶饮,能使人安睡。对失眠的人,除服药治疗外,晚间可用此法,辅助治疗。服药不便者,也可用此法治之。
龙眼肉、大枣都能益脾,但龙眼肉偏于养心补血、治心虚;大枣偏于补脾和胃、治脾虚。饴糖味甘益脾,偏于缓急和中,治中虚作痛。大枣味甘益脾,偏于益气养血,兼能养心,治脾虚心慌如悬。
用量一般三至十枚。胃胀满,有痰热者,不宜用。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主要用为补脾、清热、解毒、缓急、润肺及调和药性之药。

1. 补脾:体虚或久病而致中焦气虚(四肢无力、气短、少言、饮食不香、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者,常用本品配合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等以健脾益气。
2. 清热解毒:甘草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痈疽疮疡的治疗。例如对痈疡(红肿疼痛,如火炙),常与银花、连翘、赤芍、丹皮、地丁、公英等同用。对各种阴疽(患处不红、坚硬、色暗),常与熟地、麻黄、肉桂、鹿角胶、白芥子)桂枝等同用,也有解毒作用。近代研究证明,甘草对番木鳖、水合氯醛、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河豚毒、蛇毒等,有解毒作用。前人经验中也有“解百毒”的记载。
3. 缓急:“急”含有紧张、痉挛、收缩等意义。前人经验认为。甘能缓急。,甘草味甘有缓急作用。对腹中急痛者,常配白芍、饴糖、桂枝、大枣、生姜等同用(如小建中汤,适用于虚寒性的腹痛)。近人研究证明,甘草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这对甘草的缓急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如配白芍同用,名“芍药甘草汤”,可用于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出现厥逆(肢体末梢部发凉)、脚挛急不伸等症。
4. 润肺:生甘草兼能润肺。对肺热所致的咽痛、咳嗽等有效。例加配杏仁、贝母、枇杷叶、瓜蒌、知母、黄芩等,用于肺热咳嗽;配桔梗、射干、牛蒡子、元参等,用于咽喉肿痛。近代研究证明本品为滑润性祛痰药,口服后能使咽喉黏膜减少刺激,适用于咽喉炎症。还证明甘草有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配合抗痨药,可用于肺结核。
5. 调和药性:本品药性和缓,通行十二经,可升可降,与补、泻、寒、热、温、凉等各类药物配合应用,有调和药性的作用。例如与当归、白芍、地黄、川芍、党参、白术、茯苓等补药同用,可使补药作用和缓持久而不骤;与大黄、芒硝、枳实等泻下药同用,可缓和泻药之性,使泻而不速,充分发挥药力而不伤胃气;与生石膏、知母等寒性药同用,可缓和寒性药之寒,以防其伤胃;与附子、干姜等热性药同用,可缓和热性药之热,以防其伤阴;与麻黄、桂枝、杏仁等辛温发散药同用,可使药性和缓,并保护胃气,以防汗后伤津液等等。甘草在各类药力中,能使各药互相和谐而无相争之弊,所以前人称它能“调和百药”。
本品配生姜、桂枝、麻仁、麦冬、党参、阿胶、生地、大枣、丹皮等同用,名炙甘草汤,可用于阴气虚少、阳气虚败而致的脉结代、心动悸之症有一定的效果。近人研究认为甘草有强心作用,与肾上腺素相类似。
用蜜炙过的甘草称炙甘草,适用于补中益气;生甘草适用于清热解毒;生草梢能治尿道中疼痛,适用于淋病;生草节适用于消肿毒、利关节;生甘草去皮称粉甘草,适用于清内热、泻心火。
用量一般三分至三钱。脾胃有湿而中满呕吐者忌用。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高血压。本品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近代研究证明甘草流浸膏能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可用于胃溃疡病的治疗。有类皮质激素的作用,可用于阿迪森氏病,与 cortisone 同用,有互补作用。
◎熟地黄

熟地黄味甘苦,性微温。能补血生精,滋肾养肝。是最常用的滋阴补血药。熟地黄配当归、白芍、川芎,名四物汤,是常用的补血药方,可用来治疗血虚证(面色萎黄、唇舌色淡、月经后错而且量少、目眩、心慌、脉细等)。近些年来常配合当归、黄耆、党参、阿胶等(随证加减),用于各种贫血。

本品配山药、山萸、丹皮、泽泻、茯苓,名六味地黄丸(汤),可用于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遗精、盗汗、视物昏暗、耳目不聪、月经不调等)。如阴虚生内热而见骨蒸劳热、消渴、耳鸣、耳聋、盗汗消瘦、下午颧红、夜间烦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症者,可配合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地骨皮、秦艽、别甲等同用(如大补阴丸等)。
熟地黄配当归则补血,配白芍则养肝,配柏子仁则养心,配龙眼肉则养脾。配麻黄同用则不黏滞,并能通血脉。如阳和汤(熟地黄、麻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姜炭、甘草)是治疗阴疽、贴骨疽、流注(寒性脓疡、闭塞性脉管炎、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骨髓炎、关节结核)等常用的方剂,功能温阳散结。
阿胶补血兼能止血,熟地补血兼能填精髓。阿胶滋养肝肾兼能养肺阴。熟地滋养肝肾兼能养心血。桑椹补肝肾,其性偏凉,补血之力不如熟地。熟地补肝肾,其性偏温,滋阴补血之力远大于桑椹。
当归补血其性动,熟地黄补血其性静。当归生新血而补血,熟地黄滋阴精而养血,二药合用能互补长短。
何首乌也能补肝肾,但补血之力不如熟地黄。熟地黄乌须发之力不如何首乌。熟地久服时,宜用砂仁拌(或佐用一些砂仁),以免腻膈(妨碍食欲、胸脘发闷)。
用量一般三钱至八钱。重病也有时用到一两或更多些。阳虚阴盛之人忌用。痰多、苔腻、胸膈滞闷者,均不宜用。
◎当归

当归味辛甘、微苦,性温。是治疗血分病最常用的药。能使血各归其所,故名“当归”它的主要功用有:

1. 补血:本品配黄耆(黄耆一两、当归二至三钱)名当归补血汤,常用于失血后而血虚、气血不足、产后流血过多等症。配熟地、白芍、川芎,名四物汤,是最常用的补血药方。运用此方随证加减,可用于各种血虚证。近些年来,也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各种贫血。
2. 活血:当归还有活血通络、散瘀消肿的作用。与红花、赤芍、三七、桃仁、乳香、没药等配伍,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配连翘、银花、赤芍、红花、皂刺、炙山甲等,可用于痈疮初起、肿胀疼痛。与桂枝、羌活、独活、威灵仙、片姜黄、红花、苡米、川断、附子等配合,可用于风寒湿痹、臂腿腰足疼痛。与川芎、红花、半夏、防风、黄耆、桂枝、白芍、熟地、炙山甲等配用,可用于肌肤麻木不仁等症。
3. 润肠通便:年老、久病、产后失血、或津液不足者,因血虚肠燥而大便秘结,可用当归养血润肠而通便。常与麻仁、生地、熟地、桃仁、肉苁蓉、郁李仁、瓜蒌仁、大黄等同用。
4. 调月经:当归与熟地、赤芍、川芎、红花、桃仁、茜草、香附等同用,可用于气血凝滞而致的经闭。与白芍、香附、元胡、炒川楝子等同用,可用于行经腹痛。与生地、白芍、白术、艾炭、阿胶珠、棕炭等同用,可用于月经过多、崩漏等症。总之,当归能调理冲、任、带三脉,善能补血、和血,故为妇科调理经血最常用之药。前人把它称之为“妇科专药”,无论胎前、产后各病,都常随证加减采用。
白芍补血偏于养阴,其性静而主守。当归补血偏于温阳,其性动而主走。血虚生热者宜用白芍,血虚有寒者宜用当归。
当归配黄耆、党参,可生气补血;配大黄、牛膝,可破下部瘀血;配川芎、苏木、红花、桔梗,可活上部瘀血;配桂枝、桑枝、路路通、丝瓜络,可通达四肢、活血通络。
当归头和当归尾偏于活血、破血;当归身偏于补血、养血;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当归须偏于活血通络。
酒当归(酒洗或酒炒)偏于行血活血。土炒当归可用于血虚而又兼大便溏软者。当归炭用于止血。
用量一般一钱至三钱。急重病有时用到五钱。大肠滑泄,火旺者,均不宜用。近代研究当归对子宫有兴奋与抑制两种作用:其水溶性、非挥发性、结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而使收缩加强,其挥发油能抑制子宫平滑肌而使子宫弛缓。并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作用。对一些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白芍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养血荣筋、缓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白芍常用为补血养阴药。配当归、熟地、川芎、白术、阿胶等,能补血虚;配麦冬、五味子、浮小麦等,可用于阴虚盗汗;配生地、石斛、女贞子、生牡蛎、珍珠母等,能养阴潜阳。我常用本品配合生牡蛎、生石决明、生赭石、生地黄、黄芩、香附、夜交藤、远志、茯神、白蒺藜为主随证加减,用于神经衰弱病人表现为阴虚肝旺证者(头痛、头晕、目眩、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轰热、健忘、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等),供参考。

肝血不足,筋肉失荣,而出现肢体拘挛、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症,可以本品与伸筋草、苡米、鸡血藤、木瓜、甘草节、当归尾等配合应用。配甘草、牛膝、木瓜等,可用于因阴液受伤而引致的腓肠肌痉挛(腿肚子抽筋)以及腿足挛缩难伸等。病重可加虎骨等。
白芍配当归、甘草、桂枝、饴糖等,可用于血虚肝旺或脾虚寒所致的腹中疼痛。配木香、黄连、黄芩、葛根、槟榔、白头翁等,可用于痢疾腹痛。本品有缓急止痛的作用,对腹中疼痛效果最好。
白芍能补血养阴而柔肝,因而又能安脾。脾虚肝旺而致的慢性腹泄(生气则加重,泄前腹痛一阵,泄完后略舒适些),常用本品与炒防风、白术、陈皮(痛泻要方)等配合应用。
白芍还常用于调理月经。配当归、生地、黄芩、艾炭、阿胶(胶艾四物汤)等,用于月经赶前或月经过多。配当归、川芎、熟地、红花、桃仁(桃红四物汤)、香附等,用于月经错后,量少等。对行经腹痛,常重用白芍。配桑寄生、白术、炒黄芩等,有清热安胎的作用。
养阴、补血、柔肝,用生白芍;和中缓急用酒炒白芍;安脾止泻用土炒白芍。赤芍偏于行血散瘀,白芍偏于养血益阴;赤芍泻肝火,白芍养肝阴;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散。当归入肝,能动肝阳,白芍入肝,能敛肝阳;当归性动,白芍性静,二药合用,可互纠其偏,互助其用。
熟地、白芍皆能补血,但熟地补血以入肾生精为主,白芍补血以入肝养阴为主,熟地甘温,白芍酸寒。
据近代报导,本品有制菌作用(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能缓解由于胃肠蠕动亢进而引起的腹部疝痛。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四钱。重症有时可用到五钱至一两。产后血瘀、恶露不下者忌用。
◎阿胶

阿胶性味甘平。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的作用。阿胶块(烊化服,Yang 音羊,溶化之意)能补血、滋阴。常配合当归、熟地、白芍、白术等,用于血虚证。近些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用本品治疗各种贫血。近代研究本品能促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增加。配地黄、鳖甲、龟板、秦艽、银柴胡、青蒿等,能滋阴清热,常用于阴虚内热、骨蒸痨热等证。

阿胶炒珠常用于止血,润肺。配合麦冬、百合、白芨、沙参、黑山栀、藕节等,用于肺阴虚所致的咳嗽、咳血、肺痨等。配白芍、当归炭、艾炭、棕炭、白术等,用于月经过多、崩漏等。近年来常在此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入黄耆、党参、山萸肉、川断炭、菟丝子、桑寄生、紫河车等健脾补肾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配炒黄芩、苦参、槐花炭、炒地榆、灶心土、防风等,用于大便带血、痔疮出血等。用于润肺化痰时,可用蛤粉炒;用于止血时,可用蒲黄炒;滋阴、补血时,多生用(烊化服)。
熟地、阿胶皆能滋阴补血,但熟地偏于补肾阴、填精髓而补血,阿胶偏于润肺养肝、补血而滋阴,兼能止血。黄明胶(牛皮胶)的功用与阿胶相似,如无阿胶时,可以此代用。但补益之力,不如阿胶。黄明胶兼有活血解毒的作用。阿胶还有养血润燥而滑肠的作用,可用于妇女产后便秘??老人肠燥便秘、血虚便秘等。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舌苔厚腻、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者,均不适用 。
◎紫河车

紫河车近代名“胎盘”,味甘咸,性温。功能大补气血,为滋补强壮药。本品气味俱厚,可用于各种虚损、精血不足的证候。前人有“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经验,即指用这些厚味之药。本品有肉腥味,常在丸药中使用,或焙干研粉,装入胶囊中吞服,不入汤药。例如河车大造丸等,可用于虚劳羸瘦、身体虚弱、精神不振、遗精、阳萎等症。据近代研究,本品能促进乳腺、女性生殖器、卵巢的发育;有免疫作用,能增强抵抗力;对子宫发育不全、子宫萎缩、机能性无月经、子宫肌炎、子宫出血、乳少、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氏综合征)贫血、肺结核、支气管炎等,都有治疗作用。

鹿茸补肾、督(督脉经)的阳气,并能生精益髓。紫河车补肝、肾的阳气,功能益血助气。
用量一般为八分至一钱半。有虚火者,忌用。
◎何首乌

何首乌生者味苦涩,制熟后则兼有甘味。性微温。

主要功能为养血益精,平补肝肾,乌须发。兼能润便滑肠、消瘰历;治疟疾。本品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性质平和,适于久服,常用于病后虚弱、阴虚血亏、筋骨软弱以及滋补强壮的丸药中。例如配熟地、当归、白芍、阿胶、白术等,可用于肝肾不足、血虚气衰以及各种贫血。据近代研究,本品有促进血液新生的作用。配山萸肉、山药、芡实、五味子、龙骨、牡蛎、远志、茯苓等,可用于肾虚、滑精、遗精、妇女带下等症。年老、久病、产后失血等,由于津血不足而致肠道津液缺乏,肠管传导涩滞,大便秘结不通者,可用本品配当归、肉苁蓉、黑芝麻、火麻仁等,养血润肠以通便。
据近代研究,本品能促进肠管蠕动,适于治虚性便秘。肝肾虚亏,精血不足,身体衰弱,须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致须发枯白者,可用本品配合补骨脂、当归、地黄、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黑芝麻、旱莲草等,作为丸剂服用。
气血流行滞碍则可发生瘰历、痈肿等,生何首乌可调和气血、解毒消肿,常配合蒲公英、地丁、连翘、元参、生牡蛎、夏枯草等同用。疟疾邪入阴分,久久不愈者,可用何首乌配人参或党参(何人饮)同用,或用何首乌八钱至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我曾运用这一经验,结合小柴胡汤和白虎汤,随症加减,治愈过几例查不出原因的定时寒热病,仅供参考。
熟地黄滋补肝肾、添精益髓之力较何首乌为优,但滋腻太甚,容易腻膈害胃。何首乌则不寒不燥,不腻膈、不害胃,又有养血袪风之功,是熟地黄所不及。急需滋补时,用熟地黄为宜,长服慢补时,用何首乌为好。二药也可合用。黄精也补而不腻,但偏于补中益气、润养肺胃阴津。何首乌偏于滋补肝肾,养血益精。何首乌的藤,名首乌藤又名夜交藤,水煎内服,能治失眠,袪风湿,舒经络,除痹痛。煎水外洗,有解毒、和血、袪风的作用,可用于风疮、疥癣作痒。生何首乌适用于消嗉历,解疮毒,通便结;制何首乌遇用于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固精。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本品能“止心痛”。故此,我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等病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时加用何首乌三至五钱,效果尚属不错。因中医说的“心痛”也包括胃脘部疼痛,所以在虚性的胃脘痛,也有时使用。我的习惯用法是生熟各半使用。据近代研究本品有强心作用,尤其对疲劳的心脏,作用更为明显。并且能阻止肥固醇在肝内沉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我曾在治疗冠心病的丸药中,加入本品,让患者久服。仅供同道们参考。
用量为般为三至五钱,重症需要时也可用到八钱至一两。
◎龟板

龟板味咸微甘,性凉。为滋阴潜阳药,以滋阴为主。例如阴虚而致的骨蒸痨热,盗汗,肺痨咳嗽,咳血等症,可用龟板滋阴养血以清虚热,滋补肝肾以壮根本。常配合熟地、生地、知母、黄柏、猪脊髓、天冬、麦冬、元参、沙参等同用。

温热病高热经久不退,阴液耗伤而致阴虚液燥,虚风内动,证见手足轻微抽动、舌干无津、下午低热、夜间烦躁、脉细而弦数等,可用龟板配麦冬、白芍、阿胶、钓藤、别甲、生牡蛎等滋阴养液、潜阳熄风。常用的方剂如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温病条辨》方)。
肝肾阴虚,肝阳上浮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烦躁易怒、轰热、偏头痛等症者,可用本品滋阴潜阳而收降肝热。常配合白芍、生地、生牡蛎、生石决明、菊花、黄芩及六味地黄丸等同用。肝主筋、肾主骨,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筋骨痿弱、腰酸腿软、不能行走、驼背鸡胸、小儿囱门不合等,可用本品补肾强骨、滋肝荣筋。常配合虎骨、牛膝、山药、山萸肉、补骨脂、胡桃肉、杜仲、续断、地黄等同用。
本品还有滋阴凉血的作用。可用于因阴虚火旺而血热妄行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不止、咳血、衄血等症。常配生地、元参、阿胶、黄芩、白芍、黄柏、白茅根、侧柏炭、棕炭等同用。
本品咸能软坚,并能通任脉、和血络,故有消散症瘕癖块的作用。对于因血虚气滞、邪气郁于经隧血络而腹中积有症瘕癖块者,可配合鳖甲、赤芍、生牡蛎、红花、桃仁、山渣核、郁金、柴胡、香附、莪术、三棱等同用。近些年来常以此法治疗肝脾肿大。
用龟板熬的胶,名“龟板胶”,性味甘平,滋阴补血的作用比龟板更好,并有止血的作用。但通血脉消症瘕的力量,则不如龟板。鹿茸偏于通督脉、补肾阳。龟板偏于通任脉、补肾阴。玳瑁长于平肝镇惊,功力偏于潜降。龟板长于补阴降火,功力偏于滋收。鹿角胶补阴中之阳,通督脉之血。龟板胶收孤阳之汗,安欲脱之阴。鹿角胶、龟板胶可以合用,药房有成品(旧名龟鹿二仙胶)。
用量一般为三至八钱;必要时可用到一两至二两。须打碎、先煎。舌苔腻、食欲不振者,慎用。
◎鳖甲

鳖甲味咸、性凉。是常用的滋阴清热药。并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兼能平肝潜阳。因阴虚内热而见骨蒸痨热,盗汗湿发、潮热颧红、肺痨干咳、痰中带血等症。可用本品滋阴清热,常配合银柴胡、秦艽、青蒿、地骨皮、知母、当归、乌梅、白芍、生地、元参等同用。疟疾久久不愈,左胁下出现硬块,名曰“疟母”(脾肿大)。本品咸能软坚,散结消症。可用本品醋炙研末服,每日二、三次,每次一钱。也可与柴胡、黄芩、党参、半夏、桃仁、丹皮、射干、生牡蛎、三棱、莪术等同用。

妇女经闭,气血流通不畅,腹中瘀积结滞而生症块,可用本品配合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生大黄、三棱、桂枝、炙山甲等同用,以通经消症。
龟板偏于入肾滋阴,补益之力大于鳖甲。鳖甲偏于入肝退热,散结之力大于龟板。牡蛎偏于化痰结、消瘰。鳖甲偏于除胁满、散疟母。用量一般为三至五钱。重症也可用到一两。入汤药须“先煎”。无阴虚内热及消化不良、肠冷便泄者忌用。
◎山茱萸

山茱萸味酸而苦涩,性微温。功能补肝肾、强身体,是常用的滋补强壮药。兼能涩精、止尿频、敛汗益阴。

肝肾不足而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月经过多、身体虚弱等症者可配合地黄、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六味地黄丸)等同用。遗精明显者,可加锁阳、金樱子、五味子等。月经过多者,可加黄柏炭、艾炭、阿胶珠等。腰痛者,可加续断、杜仲等。
肾虚而小便频数者(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无疼痛、尿色正常、尺脉弱、或为老年人),可配合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乌药、地黄、山药、五味子等同用。
本品味酸苦而涩能收敛,有止汗固脱作用。凡正气不足而脱汗出不止者(如休克时冷汗淋漓者),可用本品配合五味子、麦冬、生黄耆、龙骨、牡蛎等同用。血压急剧降低者,可配合人参、附片等同用。
五味子偏于敛肺经耗散欲绝之气,收肾脏耗散欲失之元阳。山茱萸偏于滋肝肾不足之阴,敛阴阳欲绝之汗。金樱子、山茱萸皆能固精秘气,但金樱子兼能收肺气、敛大肠,山茱萸兼能缩小便、收阴汗(阴部多汗)。
注意用时要去净核,前人经验认为不去核反能滑精。所以处方常写。“山萸肉”,意思是指用无核的果肉。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急救虚脱时可用八钱至一两。肾阳亢奋,下焦有热,小便不利者,均不宜用。
◎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肝肾不足而致的腰膝无力、脐腹隐痛、阳萎不举、大便溏泄等症,可用本品配合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附片、鹿角胶、菟丝子等同用(如右归丸)。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注于目而致两目昏暗、视物模糊不清等,可以本品配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菊花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

本品还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配合天冬、麦冬、山药、玉竹、地黄、知母等,用于消渴病(消渴病包括糖尿病在内)。据近代研究,本品有降血糖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常以枸杞子、五味子二味合用,代替山萸肉,可供参考试用。
枸杞叶苦甘而凉,司清上焦毒热,代茶饮之,可止消渴。枸杞子的根皮,即地骨皮,能清虚热、退骨蒸。山茱萸、枸杞子皆能滋肝肾,但山茱萸兼能收肝胆之火,枸杞子兼能益肾中之阳;桑堪滋阴补血,益脑润燥,枸杞子滋养肝肾,益精明目。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有外感发热,消化不良易生腹泻者慎用。
◎沙参

沙参味甘苦,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热的作用。

1. 养阴润肺:前人有“沙参补五脏之阴”的说法,但从临床使用来体会,本品主要是对养肺胃之阴效果最为明显。肺阴不足而生虚热,出现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咽痛、痰中带血丝、久咳失音等,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知母、麦冬、天冬、川贝母、生甘草等同用。肺性本燥,易受燥邪所侵,但又恶燥。肺燥则干咳少痰、咽喉干痒、声音嘶嗄(注:即声音嘶哑的症状,见于风热犯肺、津液受损,或见于急慢咽喉炎症、声带创伤等症)、口鼻干燥、舌尖边红。可用本品配合桑叶、麦冬、元参、生石膏、知母、生地、百合、麻仁、阿胶等同用。2. 清热生津:高热病后,阴液耗伤或久病而致胃阴亏损,舌干口燥、食欲不振、咽干口渴、舌苔剥脱等,可用本品配合麦冬、生地、石斛、玉竹、花粉等同用。
本品对阴虚内热、肺痨伤阴等有养阴清热作用。例加肺痨咳嗽、下午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干咳少痰、人体消瘦、痰中带血、脉象细数等症,可用本品配合生地、元参、鳖甲、秦艽、地骨皮、贝母、百部、白芨等同用。
南沙参体较轻、质松,性味苦寒,清肺火而益肺阴,兼有风热感冒而肺燥热者,可以使用。北沙参体重质坚,性味甘凉,主用于养阴清肺、生津益胃,有外感证者不宜用。处方上只写沙参,药店即付北沙参,如须用南沙参时,须写上“南”字。
党参甘温,补肺胃之气;沙参甘凉,补肺胃之阴。人参补阳而生阴,沙参补阴而制阳。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四钱。风寒感冒咳嗽及肺寒白痰多者不宜用。
◎元参

元参味苦、咸、寒。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解毒软坚。

阴虚火旺,火热上炎而出现咽喉肿痛、口渴烦热等症者,可用本品配生甘草、桔梗、麦冬、牛蒡子、生地、黄芩、连翘等同用。温热病热邪入营,邪热伤阴而见口干烦燥,夜寐不安,舌质红绛,甚至高热谵语、斑疹隐隐等症,可与广犀角、生地、黄连、连翘、麦冬、丹皮等同用。如阴液耗伤而出现大便秘结者,可配麦冬、生地、玉竹、瓜蒌、生大黄等同用。
本品不但能滋阴降火,而且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如热毒炽盛而致血热发斑、烦躁不宁者,可用本品配合生地、广犀角(或用水牛角)生石膏、知母、甘草、赤芍、丹皮等同用(如化斑汤)。由于痰热郁结而颈部发生瘰历者(颈淋巴结肿大),可用本品软坚散结,常配合贝母、生牡蛎同用,名曰消历丸。或适当加入夏枯草、昆布、海藻等同用。运用这种经验曾结合辨证论治用以治疗颈淋巴结结核(酌加:百部、黄芩、香附、青皮、炙山甲、赤白芍等)、颈淋巴肉芽肿(酌加:连翘、花粉、蒲公英、柴胡、赤芍、皂刺、山甲、牛蒡子等)以及甲状腺肿大(酌加:黄芩、知母、生赭石、郁金、白芍、炙山甲、橘红等)等,都收到一定效果。
生地黄与元参都能滋阴,但生地黄甘寒补阴,偏于凉血清热,适用于血热之火。元参咸寒滋阴,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上浮之火。苦参苦寒,泻火燥湿。善治外部皮肤湿热疥癞。元参咸寒,降火养阴。善治内部肾阴不足,骨蒸痨热。麦冬养阴,偏于润肺。元参养阴,偏于滋肾。
用量一般二至四钱,重病可用至一两。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本品反黎芦。
据近代研究,本品有降血压和降血糖的作用。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最常用于以下四种情况:

1. 滋阴润肺:阴虚内热,烧灼肺津,肺阴不足,肺热咳嗽,干咳少痰,烦热口渴,或痰中带血,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可用本品滋阴润肺,清热治咳。常配合桑叶、杏仁、沙参、麻仁、阿胶珠、枇杷叶、天冬等同用。对肺结核、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病出现阴虚肺热咳嗽者,均可应用。
2. 养阴清心:心阴虚而心中烦热、心悸、心慌、失眠、舌红、脉细数等,常以本品配黄连、阿胶、贝母、生地、元参、丹参、珍珠母、远志等同用。心气心阴两虚,出现气短倦怠,口渴汗出,脉微、弱欲绝而虚脱者,可急配人参、五味子同用(生脉散),以益气养阴敛汗(汗为心之液)而固脱。
3. 生津益胃:本品有养胃阴、生津液的作用。温热病后,津液耗伤,胃阴不足而口燥咽干、食欲不振、大便数日不行者,可配合元参、细生地、玉竹、冰糖、瓜蒌、生大黄、火麻仁、枳实等同用。
4. 润肺利咽:肺热阴伤,咽喉干痛,声哑失音、舌燥口渴者,可与元参、生地、桔梗、甘草、山豆根、金果榄等同用。
天冬、麦冬皆能滋阴,但天冬甘苦大寒,偏于清热降火,兼能滋肾阴、降肾火。麦冬甘而微寒,偏于润肺宁心,兼能养胃阴、止烦渴。川贝母、麦冬皆常用于润肺止咳,但川贝母偏于散肺郁而化痰,兼能开心郁而清热。麦冬偏于滋肺阴而清热,兼能养胃阴而止渴。麦冬用朱砂拌过,名“朱麦冬”或“朱寸冬”,适用于宁心安神。
用量一般为一钱半至三钱。腹泄便溏、舌苔白腻、消化不良者,均不宜用。
◎天冬

天冬味甘、苦,性寒。常用为滋阴清热药。

阴虚火旺,内热上薰,肺热而咳,痰少而粘、咽喉干燥、夜间口渴、或痰中带血、五心烦热等症,可配合麦冬、元参、生地、石斛、贝母、蜜枇杷、杏仁、藕节、白芨等同用。肺肾阴虚而致痨热骨蒸、颧红盗汗、干咳少痰、声音嘶嗄等,可配合秦艽、白薇、鳖甲、地骨皮、生地、龟板、黄柏、知母等同用。这些经验可运用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后期)等病。肺肾阴虚而出现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尿频而多者(如糖尿病、尿崩症、甲亢等),可配合生地、山萸、花粉、知母、沙参、麦冬、五味子、乌梅等同用。
石斛、天冬皆能滋肾阴,但石斛兼能养胃生津,天冬兼能清肺润燥。用量与注意事项同麦冬。
◎石斛

石斛味甘淡性凉。有滋阴养胃,清热生津,益肾,壮筋骨等作用。

温热病后期,因高热而阴津受伤,出现口渴舌躁、食欲不振、舌质发红、舌苔黄黑等症状,可用本品滋养胃阴、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但应注意用本品治疗温热病,不可用之过早,以免滋补敛邪。
阴虚内热而发生干咳、盗汗、低烧、口渴、舌红脉细数等症,可用本品配生地、麦冬、百合、秦艽、银柴胡等同用。
因肾精不足而致目昏目暗、视力减退,常用本品配合生地、熟地、山萸、草决明、潼蒺藜、地骨皮、菊花、枸杞子等同用。因肾虚而两脚麻木痿痹者,也可用本品配合牛膝、黄柏、川断、熟地、山药、秦艽、苡米、木瓜、虎骨等同用。王竹与石斛均能养阴,但玉竹甘平滋润,养肺胃之阴而除燥热,补而不腻。石斛能清肾中浮火而摄元气,除胃中虚热而止烦渴,清中有补,补中有清。
金钗石斛偏于养胃阴、补肾精。霍石斛常用于老人、虚人、阴液不足者。鲜石斛清热生津、解渴之力较佳,多用于温热病。目前市场上供应以干石斛(川石斛)、鲜石斛、霍石斛为多。总之,石斛虽有数种,但其治疗作用,大体相同。
用量:干石斛用二至四钱;鲜石斛用五钱至一两。舌苔厚腻、便溏者慎用。
据近代研究,金石斛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对急性胆囊炎的高热,有迅速退热的效果;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