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李鸿章在日本遭枪击,为朝廷减1亿两赔款,回国慈禧说了7个字

李鸿章作为中国屈辱的近代上中影响深远的一代重臣,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不一而足。虽然他也有着拯救清政府的志向,也付出了行动。而李鸿章被诟病最多的是甲午战争和之后的《马关条约》,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一行人坐船抵达了日本马关,拉开了后来史称'马关议和'的序幕。
李鸿章到了日本,和伊藤博文商讨签约,伊藤博文态度很强硬,表示:赔偿白银3亿两;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驻扎这些地区的清军交出武器物资;津榆铁路交由日本管理;停战期间日军军费由清政府支付。
在面对如此天价的赔款和大量的割地,当时的李鸿章也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向京城方面发报请慈禧定夺,李鸿章发电请示清政府后,表示拒绝,要求重新谈判,一时间,中日两国在春帆楼上唇枪舌剑,谈判因此而陷入僵局。
按照规定,谈判失败后将在次日继续。于是李鸿章怀着不安的心情,乘轿返回驿馆。可是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正是这起对李鸿章的刺杀案使得中日间的停战谈判得以峰回路转。
1895年3月24日,第三轮谈判结束,还没结果,李鸿章坐着骄子愁眉苦脸地走在回驿馆的路上。突然一个叫小山丰太郎的日本人,在人群中突然窜出来,还没等李鸿章反映过来,男子举枪向李鸿章打了一枪。73岁的李鸿章左脸颊中弹,满脸是血,血顺着脸颊流到崭新大的黄马褂上。
等大家回过神来才发现李鸿章倒下了,子弹穿过了左颧骨,直接进入到左眼的下方,李鸿章当场差点就晕死过去,后经过医生的抢救后,李鸿章苏醒过来。看到被鲜血染红的黄马褂,李鸿章嘱咐随员将血衣保存下来。面对这件血衣,73岁高龄的李鸿章感慨道,'此血可以报国矣。'
次日,在第四次谈判中,李鸿章用这件黄马褂让日本做了让步,把之前的3亿两白银减为2亿两,他立即发电报请示慈禧太后,得到同意的答复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回国后他拿着染血的黄马褂回国呈给慈禧太后时,太后只是一笑,说:难为你了,还留着。
李鸿章的确称不上圣人,他也没有完全为了国家奉献自己,可他至少在自私和无私之间偏向了无私,还是希望国能强盛,从他不辞辛劳创办北洋水师,为国谈判身负重伤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并非一个自私自利的权臣。但经此一役,大清朝数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毁于一旦,西方彻底拉开了瓜分中国的浪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