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言 抬饭碗
我们小时候,即使是市井小户人家,也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吃饭不能讲话,家里宴请客人,我们小孩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能跳过自己面前的几道菜,过桥到客人面前处夹菜。吃饭抵能老老实实坐自己家的餐桌,不能抬了饭碗走东走西串门串户,更不要到街巷中与人瞎攀谈。这就是不成文家教,且大多数的苏州人家庭都遵循这种做法。
人家一家老小围着桌子吃饭,你抬着饭碗站在一旁,与他们瞎扯。主人还是搭理你好,还是不搭理你好。抬饭碗很不雅观,又不利于健康。住老房子时我遇到过这样一户人家,夫妻俩是房管所下面修建队工作的,他们夫妻俩喜欢抬饭碗到门前街巷中,与对面或左右邻居瞎扯。还影响到二个己经上高中的一双子女。也跟着抬饭碗上街巷。后儿子上海交大毕业后,与同是交大的同学结婚。女方父母都是太仓市镇上中学老师,不时来苏看望宝贝女儿,所以在大园子里见过几面,看上去都是斯斯文文的人。当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分配工作的,男方分配到外貿部门工作,女的被分配到苏州大学当老师,工作分配得都很好。不久后我发现,新媳妇竟也抬着饭碗跟随一家人上街闲扯去。我想她娘家不像抬饭碗的人家。看来榜样的力量实是无穷大。
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家教与门庭大小没一定联系。生活在社会上,你的一言一行不一定去讨好人家,刻意阿谀奉承人家。但也不必要你的所作所为让别人讨厌你,为人处事不必要的误会纠葛还是尽量少一点好。有些喜欢管闲事的人着实让人讨厌。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这家抬饭碗高邻的女主人,有时候你家里来了亲朋好友,她有时候会不请自到,站在旁边听你们在谈论些什么,有时还要插上几句话。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各家各户多少有些隐私,没人邀请你去旁听呀。老住宅,家家户户有人时白天不关门,只有晚上睡觉时才关门,大人一般不闯相邻,有事才走动。但邻居间相互关系还是十分融洽的。
我们这个院子里,五户人家,,只有这一家高邻欢喜闯相邻哉。他家男方的弟兄有多人,他们是老大。按苏州人的称谓,这些妯娌的子女应叫她“大姆妈”。有几次,妯娌带了小孩和一条狗来串门。在大园子里玩狗。我不止一次听到这位高邻问小孩:“大姆妈好,还是狗好!”。有一次我实在感到她这个提法让人不可思议。正好路过他们旁边,插了一句话:“一个人如何能同一条狗去相比呢?人是人,狗是狗,不能相比。”其他话不讲了。这句话蛮有作用,从此没听到她讲人与狗相比的话了。但还是阻止不了她闯相邻,多说多话的老毛病,根深蒂固了,积重难改了。
有人说新公寓房住户,基本互不往来,有些住户连住在对面的人脸也没见过。此话有点道理。我家住在老新村,老邻居还弄得清,楼道里相逢相互打打招呼,客套几句话。新搬来的就弄不清楚了,有些人楼道里相遇,你让道于他(她),他们连眼皮也不抬一下,好像你们老人应该让道他们这些精英的。从他们气质来分析,不用问,七七八八能猜到一点,他们来自何处。再回到抬饭碗的话题上,老新村抬饭碗人也不少,还有人抬了小的钢精(铝)锅子出门游荡,我看见有些人竟走几十米路,到人家门口去瞎攀谈,打听问讯。苏州老人有句口头禅:“三岁注老。”小孩子的徳育教育,三岁前就得抓起来了,坏习惯,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就很难改了。
2021年6月6日于葑溪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