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保的宝 2024-06-12 07:11:29 老话儿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在语保的路上,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者与我们携手同行,他们以经验指引我们,以身体力行鼓舞我们、感动我们。五年语保,我有幸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几位语保老人,有机会体会他们对语保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默默付出,有机会感受他们对工作严谨、热忱、敬业的态度。从他们身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学习到的老一辈学者所秉持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精神,可以说是语保工作中我个人的最大收获。张振兴先生张振兴先生(右二)张振兴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语保工程福建汉语方言调查项目首席专家,语保工程核心专家组最年长的核心专家。我把张老师称为语保的“三全老人”:全力支持语保工程,全身心投入语保工作,是语保中心全天候的朋友。他对语保的支持,不是口头表达,而是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单就语保工程过程管理来看,据不完全统计,语保五年,张老师参加的各类检查工作不下四十次,平均下来每年将近十次,检查过的省份接近全国半数,在核心专家中名列前茅。语保工程的检查,材料多,时间短,任务重。在一个时间段内往往有几个省同时展开检查工作,一般是语保中心的同事分头陪同各专家组前往不同的省份,到了一地,入住宾馆,稍事休息,专家组就开始审查材料,查找问题,把纸笔记录的一个一个条目跟录音、视频文件核对,一个人两天内通常要看三到五个调查点的材料,熬夜加班是常态。一地的检查结束,马上启程前往下一个省份,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工作强度非常之大。大家的行程几乎都是从机场车站到宾馆、会议室,然后又到机场车站,中间少有喘息的空档。这样的连续奔波,三两个省下来,年轻人都疲惫不堪,张老师年届八旬,看的材料不比年轻的专家少,同样也是连续转战各地,并且每次都肩负专家组组长的重任,想来他的身体也是极为疲劳的。但跟他一起外出检查二十多次,我从来没有听他提过“累”字,反倒经常看到他给年轻人加油鼓劲。多次同行,常见他在旅途中闭目休息,到了地方,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作为福建省语保项目的首席专家,张老师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制订规范细则、实地指导调查、审定各点音系……五年的辛劳与坚守,与福建的调查团队一道造就了福建语保的辉煌。2019年,分省语言资源集编写出版工作全面铺开,应有关部门的邀请,张老师不顾年事已高,再一次挑起重担,出任福建资源集的主编。张老师有主持《中国语言地图集》《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国濒危语言志》等大型学术著作编写工作的丰富经验,对福建方言了如指掌,又亲自指导了五年的福建语保工作,无疑是主编的最佳人选。但他深知主编责任重大,主编的投入程度直接关乎资源集的质量,因此他对编写福建资源集并不是举重若轻,而是小心谨慎,从组建编写团队、制订编写细则、规划编写进度到审校稿件,各个环节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在张老师的带领下,福建资源集编写团队工作高效,2019年暑假期间就完成了主体部分的初稿,张老师审完稿件,第一时间奔赴泉州逐一与各个编写组面对面交流沟通。由于疫情影响,接下来的修改、校对无法当面交流,张老师就通过邮件反馈修改意见,意见往往长达数页,标音、用字、规范性、一致性……分门别类,细致而系统。张老师面对拿不到经费、得不到支援的困境,带领福建资源集编写团队团结奋战,将福建近80个点的语保材料汇总起来,高质量地完成了福建资源集的编写任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年届八旬的老人,大多已很少出门,而张老师每年十余次为语保出门远行,南到天涯海角,北至东北边陲,目的地不是风景名胜,不是度假胜地,但他每次出门都充满热情。有时候觉得他太辛苦,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说,趁现在能出来,就多做一些事情。我想可能正是“多做事情”的理念给了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矍铄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张惠英先生张惠英先生张惠英先生,海南师范大学教授,语保工程海南汉语方言调查项目顾问,语保工程最年长的课题负责人。战斗在语保第一线的八旬老人不止张惠英老师一人,但是承担调查任务,亲自下田野做调查的,除了她则别无第二人。作为顾问,她本来可以不做田野,只对各调查团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就行了,但出于对海南语言文化的热爱,她还是主动承担了2018年乐东、2019年澄迈和海口大昌土话共三个调查点的调查任务。三个点的调查她都亲力亲为,从语言事实调查到音视频摄录,再到材料整理、电子模板表录入和调查手册誊抄,各个工序都亲自参与,只有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才交给研究生帮助处理。为了确保手册工整、规范,每个点的材料她都亲自誊抄,个中辛劳,凡是做过语保调查的专家都有深切的体会。2019年7月,海南酷暑难耐的时节,张老师带领学生在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新校区传媒学院的录音室摄录大昌和澄迈两个点的音视频。当时正值暑假,学生离校,学校及附近的餐饮都停业了,张老师和学生冒着酷暑,吃了二十天的外卖盒饭,顺利完成了两个点的摄录工作。现在说起来感觉那是一段有趣的经历,但当时确实非常辛苦,繁重的摄录工作,炎热的天气条件,外加每顿外卖盒饭,二十天连轴转,年轻的学生尚倍感难耐,何况一个耄耋老人?海南的语保调查起初并不理想。经过两年的摸索,2017年年底,海南省语委决定组织本岛年轻力量承担海南汉语方言调查任务,聘请张惠英老师出任语保工程海南省首席专家。为了锻炼队伍,张老师建议让年轻学者担任首席专家,她自己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工作。2018年年初,海南省组建了新的调查团队,为了让这支年轻的队伍掌握语保工程的相关规范,尽快进入状态,除了参加语保中心举办的培训会之外,海南还组织了自己的培训,张老师请在广东承担过语保课题的老师给大家讲解录音、摄像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语言事实方面则请张振兴老师亲自出马,给大家答疑解惑。调查过程中,张老师在完成自己负责课题调查任务的同时,全程对各课题进行指导,及时解决调查中出现的问题。经过大家一年的努力,海南语保打了一个翻身仗,年底验收的时候,无论是纸笔记录还是音像摄录,都得到了验收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19年给海南新增了六个调查点的调查任务。经过两年语保的锻炼,海南本岛的汉语方言调查队伍已经初具规模并渐趋成熟,队伍的成长,有赖于张老师专业上的悉心指导,这一点自不待言,而张老师亲力亲为、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对年轻一代的无私帮助、提携,无疑是更为可贵的精神财富。钱曾怡先生钱曾怡先生钱曾怡先生,山东大学教授,语保工程咨询委员会专家,山东汉语方言调查项目首席专家,也是语保工程最年长的首席专家,最年长的一线参与者。钱老师治学严谨在方言学界是出了名的。经常能看到朋友圈或微信群里有师友晒钱老师批改的论文底稿,通常是细致、精到的批语用工整娟秀的小字密密麻麻地写满稿纸,大到一个观点,小到一个逗点,真的是逐字逐句地批阅指导,看了之后令人感慨万端。五年语保,我多次参加山东语保项目的中检、预验收和验收等检查工作,有机会亲身体会钱老师身上老一辈学者对待学术、对待工作的天然的严谨作风,严谨程度可谓一丝不苟。每次检查,钱老师都亲自参加。有一年验收,正赶上她身体不太好,但她还是带病坚持参会。她说,首席专家参加检查工作是语保的规定,还有就是看到从各地来的专家、学生,心情会好很多。每次的意见反馈会钱老师都跟大家一起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边听边记,非常认真。据说山东语保工程的启动会连续开了三四个小时,钱老师一个人坐在会场第一排,从头到尾,一如既往地边听边记,三四个小时都没出去活动一下。钱老师参加各类检查,总是随身携带纸笔,与检查组专家和调查团队的专家深入交流,随时记下有关的各种问题:哪个调查点的材料是哪位专家审查的,有什么具体问题,哪些问题是新出现的,哪些问题在前面的检查环节中已经出现过,哪些问题是普遍性的,哪些问题是个别的,等等。这些问题,钱老师会与各调查点的负责人一一交代、落实,并要求他们做好整改的清单以备查验。其实,在整个山东语保启动之初,大规模的田野调查开始之前,为保证调查质量和省内材料的一致性,钱老师就已经做足了功课,根据自己几十年研究山东方言积累的经验,在语保工程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记音规范、用字细则,制订了系统的连读调调查表、儿化韵调查表,并在总结归纳实际调查和各类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加以更新完善。钱老师制订的这些规范、表格后来被我们带到各省,使不少省份的音系说明、连读调和小称儿化的调查描写在规范性和一致性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一年的项目下来,到年底验收的时候,钱老师手里总会积攒下一沓也是写满密密麻麻工整娟秀小字的稿纸,上面记录的文字,不仅仅是山东语保踏实稳健前行的足迹,更是山东几代语言学者为语保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深刻体现出老一辈学者对学术操守的坚持与守护。严谨之外是亲切。钱老师虽是一代名家,一代名师,但在她身边,感受最深刻的还是那纯粹的慈爱和亲切。每次见面,钱老师都会给我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每次离别,又是如此地依依不舍……201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语保工程咨询委员会、语保工程核心专家组及参与语保工作的老专家们齐聚湘江之畔,詹伯慧先生、钱曾怡先生、孙宏开先生、戴庆厦先生、陆俭明先生、李如龙先生、鲍厚星先生、张振兴先生、游汝杰先生、潘悟云先生(小编按:此处按先生年龄降序排列)……这些“80后”和准“80后”们,一个个精神矍铄、皓首童心,依旧焕发着学术的青春朝气,为语保建言献策。正是这些语保老人,在学术上指引我们,在精神上鼓舞我们,用自身的光热,为语保事业添薪加柴,助力语保渐成燎原之势。他们,是语保之宝。还有句老话儿: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祝语保的宝,如青山不老!愿语保事业,似绿水长流! 声明:原文刊载于公众号“语宝”,本刊获授权转载。 赞 (0) 相关推荐 人生是为一件大事而来 主持研究的课题准备结题了,着手组织整理结题材料.三年的材料内容庞杂,结题的要求比较繁难.身为主持人,把任务分解布置给课题组成员时,要告知完成任务的思路与方法,要明确具体要求.收回各成员完成的任务,要逐 ... 【知识】闽南语的渊源、谱系大分类——原来是这样区分的啊 归类 从语言系统来讲,闽南语被多数中国的语言学家认为是一种汉语方言.然而西方学者大多不认同此说法.理由如下: 第一,关于现今的不同汉语,其到底是不同的"语言"或"方言&q ... 语保故事|张世方:语保的宝 语保的宝 老话儿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在语保的路上,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者与我们携手同行,他们以经验指引我们,以身体力行鼓舞我们.感动我们. 五年语保,我有幸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几位语保老人,有机会体会 ... 义都语调查回忆,我的语保情缘 4月19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本文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西藏察隅义都语发音人米古丽·米熊在会上的发言. 我叫米古丽·米熊,来自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上 ... 语保故事|贺继新:在调查和翻译裕固族语言的日子里 在调查和翻译裕固族语言的日子里 说起调查和翻译裕固语的时光,三天三夜也唠不完. 我是裕固族人,我的母语是西部裕固语.19岁那年从部队回乡探亲时,我竟在乡里闹了个笑话.那一次,我对当地的一位长者说:&q ... 语保故事|涂良军:寻甸语保回忆 寻甸语保回忆 2017年,我们到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做语保调查工作.选择寻甸,是因为云南一共有16个地级市(自治州),要调查20个点,其中有两个自治州汉族人口占比低于百分之二十,不设调查点,剩下的14个 ... 语保故事|李大勤、谢颖莹:丹巴县的语保达人 拉尔吾加先生--一位纯粹.全能的发音人,一位热爱丹巴嘉绒藏族文化的"革什扎老头",他对语言文化保护的热忱之心令人感怀不已!凡是到丹巴做民族语言语保工作的人,大都得到过他真诚.善意的 ... 保宁通宝 保宁通宝,(24.33~24.37)*(1.43~1.61)mm. 语保故事|孙宏开:我和语保 我和语保 语保工程作为国家开展的一个大项目,让全社会开始重视少数民族语言逐渐走向濒危的问题,对整个少数民族语言包括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因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情况了解比较全面.认识比较 ... 辽·保宁通宝光背大型宫廷赏赐银钱包浆孤品 辽·保宁通宝光背大型宫廷赏赐银钱包浆孤品.直径66毫米,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66年)铸. 辽·保宁通宝光背大型宫廷赏赐银钱包浆孤品.直径66毫米,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66年)铸. 辽· ... 清代日本天保通宝当百母钱 清· 日本 天保通宝当百母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