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商,周三代领导人之间的百年恩仇!(5)
书接上文!
公元前1050年,姬昌崩逝,姬昌的二儿子姬发继位(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被帝辛做成了“黑暗料理”),号为武王。
姬发主政周方国后,继承先辈遗志,对内重用贤良,姬发以吕尚为军师,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司其位。在君臣勠力同心之下,周方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为了便于在未来进攻商都朝歌,姬发积极在国都丰邑对岸营建新都镐京(丰邑与镐京的关系类似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对外,为了整合反商力量,更加孤立商王朝,姬发加紧派人联系对帝辛不满的各方力量。
经过古公亶父,季历,姬昌,姬发四代领导人的苦心经营,此时的周方国已经发展为“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庞然大物,萦绕在几代周方国主君心中的“代商”之梦就要成为现实了。
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试探诸侯们的态度和商王帝辛的反应,姬发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试探。公元前1048年,姬发率领大军先西行至毕原祭奠亡父姬昌,然后转向东渡过黄河朝着商都朝歌进发(姬发在中军竖起写有姬昌名字的大木牌,意思是大军仍由姬昌担任主帅)。
当大军抵达孟津之时,那些不满商王朝统治和早已为周方国马首是瞻的诸侯们不约而同的出兵前来助战,竟然一下子聚集了800诸侯(个人认为属实有些夸张了)。
也许是在大商王朝600年积威面前有些“肝颤”;也许是认为自身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也许是占卜龟兆的结果不吉利等等谁也说不清楚。姬发在如此“箭在弦上”的关键时刻竟然退缩了,他告诫前来会盟的800诸侯,伐商的时机还不成熟,不要操之过急(估计此时这些诸侯心里会问,既然伐商时机还不成熟你整这么大阵仗干啥啊?你这不坑人呢吗?),之后姬发就“潇洒洒”的退兵了。
姬发返回镐京后,一面加紧练兵等待时机,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商朝内部探听虚实。当得知商朝王幾之地守备空虚(商军主力正在远征东夷),商王帝辛已是众叛亲离(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和太师,少师出逃)。
周方国君臣上下认为伐商的时机到来了,当然了这么大的事,对于信天命的姬发来说就必须得算一卦了。然而占卜龟兆的结果并不“美丽”,姬发正在犹豫,恰在此时天空中乌云密布,狂风呼啸,这更加重了姬发的疑虑。
就在这关键时刻,军师吕尚站了出来向姬发力谏伐商,吕尚鲜明的态度,促成了姬发最后出兵伐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