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文学】泥泥狗 ‖ 尘 封
526期
【三江文学】
顾问:周渔
总编:且歌且行
【原创作品】总第五百二十六期
编 辑:残 莲 幽 梦
作者简介:泥泥狗,河南淮阳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央企管理人员。曾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在校刊、学报、网络发表诗文几十篇。
尘 封
文/泥泥狗
离家有些时日了,每每回去再离去,留下印记的就是村里的洋楼和村头荒凉的坟,村里的过往有的随时间而离去,有的则尘封在了梦和记忆的深处。
爷爷靠在门口椿树上,像萤火一样一闪一闪的烟明,在我闲暇时就不经意的钻进我的脑海,我蹲在他面前,时常摸弄他那长长的、泛着烟黄的指甲。爷爷是村里有名的学问人,像祖上一样淡薄名利,满肚子的学问在夜晚的床上注给了我,在小卖铺里讲给了村里的老人。爷爷讲的都是书上的,村里另一位白胡子老人长长蹲在墙根下,周围聚满了孩子,他讲的西洼的鬼,东地的贼。
30年代村东头有六棵参天大树,每棵树径都需四个大人伸直胳膊才能合抱,树的周围有上百亩田地,那是爷爷儿时的记忆。下雨能在树下捡到鱼虾的大树捐给了八路,百亩土地分给了佃户、贫民。
村是厚重的,那里的生灵是善良的。一头陪伴半生的老牛,主人不舍的把它卖给了别人,第二天它从几里之外跑回了牛棚,我的太奶奶看到,它流泪了,老后,埋在了那棵参天大树下。
我的儿时,村里是贫瘠的,灶火前烤焦的馒头被大人嚼碎吐给我们,养活了我们这一代人。村里有位神秘的老人,都叫她“先生老婆”,有人跌了、扭了,甚至骨折了,都会跑她那捏腿。我们家也是人来人往,我的爷爷会叫魂、尽疮。小孩经常哭闹,在太阳地下叫叫,有些也就好了,现在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不是因为神灵,大多是因为缺钙。
村里的房子越来越气派,偌大的房檐下,院子里,是越来越老的老人和越来越小的孩子。村里两颗千年古槐,寄托着他们的过往和将来。
村里的寨门和寨墙早已成了传说,如果考证村周围大坑边的岗子,或许能找到祖先夯筑的印记,可那岗子也越来越小,几近消失。在我很小的时候,东坑里有一处像岛屿一样的陆地,村里人叫“小鳖盖儿”,十分形象,它的周围是孩子们平常摸鱼捞虾的好地方。每年年节,在队长带领下,拉网撒鱼,一堆堆按户均分,家家户户拿着盆子、筐子,够孩子解个大馋。如今“小鳖盖儿”和村民的欢笑都已经不再了,打鱼的壮汉也一个个的归去。
我力求把村庄的原始和村民的朴实刻在脑海里,也告诉曾经的玩伴记住村里的曾经。我甚至幻想,有一天能尽自己所能,恢复那时的面貌。我也曾经梦见过村里的大坑水质清澈,坑上亭台楼榭。我的灵魂告诉我,远方有个村子叫界口。
投稿说明
一、投稿务必同时发作品、作者介绍、作者照片(生活照)。
二、投稿发邮箱作品优先采用,一稿多投者不采用。
三、赞赏费分红说明:如有朗诵、点评的作品赞赏费作者40%,朗诵者或点评者20%,编辑20%,平台20%。无朗诵、点评的作品赞赏费作者50%,编辑20%,平台30%。
四、投稿题材不限,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军事、国际舆情、财经科技优先采用。
五、作品优秀者推荐在《世界名作欣赏》推出。
六、本刊审稿周期为十个工作日,节假日顺延。
七、投稿作品拒绝抄袭,如投稿作品系抄袭侵犯他人权益者,所有责任由作者承担。
八、诗歌文学爱好而为,有感而写,有生活、有体验、有山有水、有情有景(境)、有爱、有怀德天下悲天悯人的胸怀和情操才能写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