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有勇有谋,造成嫡长子地位不稳,谋臣用一句话改变劣势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著有一本启发世人心智的奇书《智囊》,在第一部“上智
——深谋远虑”篇中,讲述了一个故事。唐肃宗第三子建宁王李倓为人英明果决,并且对其父肃宗忠心耿耿。肃宗欲立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由其统领军队东征叛逆。但此举遭到了谋臣李泌的反对,他称建宁王虽有才干,但广平王李俶才是长子,如果建宁王战功显赫,势必会引起皇室纷乱。肃宗又问广平王是嫡长子,也是以后的皇位继承人,为何还要去做兵马大元帅巩固地位呢?李泌回答广平王尚未被立为太子,现在国家艰难,所有人都心系在元帅身上,如果建宁王立下大功,到时候陛下立广平王做继承人,建宁王的部下定不会善罢甘休,本朝太宗就是很好的例子。于是肃宗就任广平王为元帅,李倓听说后,还说这正是自己的心意。李泌的深谋远虑早早布局,最后李倓果然暗淡收场,力助广平王李俶坐上皇位。
代宗即位后对李倓大加追谥
《旧唐书》记载至德二年,李倓被奸佞李辅国,与李俶的母亲张良娣陷害致死,而唐代宗继位之后,对李倓一再追封,可见李倓确实是冤死,他的死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造就,所以在代宗也是李俶继位之后,追赠李倓为齐王,又在大历三年追谥为承天皇帝,并在诏书中称赞李倓的品德与谋略。代宗对李倓一再追封,可谓是恩宠备至兄弟情深,但代宗这个举动是出于手足情深,还是认为李倓死的太冤呢?如果其中真的有冤情,应该是唐肃宗造成,否则代宗没有必要对李倓,做出超乎寻常的追赠。如果事实如此,也证明了《智囊》中李泌拥有过人的远见,不仅预见到了肃宗的成功,还早早对皇储之争,进行了关键布局。
有勇有谋有野心的李倓
众所周知肃宗李亨能在政治上成功,关键就在于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巡幸蜀地之时,他分兵去灵武,其中虽然有一定的风险,这是一个影响大唐全局的重要决策。在这个关键转折之中,建宁王李倓居功至伟,他力劝肃宗放弃入蜀,而此时的李俶只是一个附和者,倡议肃宗分兵灵武的的元从是李倓,还有李辅国、张良娣等人。在这个慌乱的时期,李倓极有超远的政治眼光,力劝父亲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这样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皇子,对皇位不可能没有想法。另外史籍中还记载了,李倓对于肃宗的孝顺与忠心,并以此提高了自身威望。《旧唐书》记载李倓“血战在前”,这是十分忠勇的表现,而且在肃宗吃不上饭之时,李倓“涕泗不自胜”,这是孝心的一大表现。
李泌设计使李倓与大元帅位失之交臂
无论是李倓真心实意,还是故意“作秀”,的确因此赢得了政治资本,不仅获得了肃宗的信任,还赢得了将士的尊敬。在此情况下肃宗在选择继承人之时,难免会心中犹豫不决,事实上肃宗的确曾考虑过,立李倓为接班人。《旧唐书》记载李亨到灵武之后即帝位,在嫡长子李俶为监国的情况下,仍欲任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明显对李倓给予厚望。然而李泌等谋臣的态度,更偏向于李俶,肃宗只能作罢。李泌在当时是个十分有影响力的大臣,在代宗一朝中也颇受恩遇,这都是缘于当初支持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事。再看李倓对李泌反对自己出任元帅作何反应,《通鉴》记载李倓“谢泌曰:'此固倓之心也!’”,李倓说这就是自己的想法,他当然说了违心话,不过在既成事实面前,只能故做一种高姿态罢了。
肃宗钟爱李倓而不得不妥协
可以推测肃宗决定让李俶做元帅之时起,李倓与李俶之间的输赢就已经成定论,虽然这个结果不是出于肃宗本意,但他也必须向形势妥协,因为他在灵武匆忙即位,当时叛军攻占半个大唐,而且玄宗远在巴蜀余威尚在。肃宗也知道自己灵武即位,无异于窃夺权利,随时可能会遭到各方的质疑与反对,他必须要稳固自己的领导班子,经过权衡只能放弃自己看重的李倓。这也证明了肃宗在当时地位不稳,虽然贵为皇帝,但在人事任命上,任命兵马大元帅,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政治决策,却充满无奈不得随心行事,只能向部下妥协,任李俶为元帅,这也为后来赐死李倓埋下了伏笔。
肃宗的又一次无奈之举
关于李倓之死,《旧唐书》记载肃宗听信李辅国与张良娣的谗言,从而赐死了李倓,后来又后悔醒悟。而后面一段却记载,李倓被人利用企图谋害李俶,肃宗为了稳定局势不得不赐死李倓,这两段史料相互矛盾,其中又隐藏了何种真相呢?结合前段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肃宗不是被奸人蒙蔽,而是忍痛割爱迫不得已杀掉了李倓。当初迫于属下的压力,肃宗无奈任李俶为元帅,这次赐死李倓,则又是迫于李辅国与张良娣等人的压力,又一次的无奈之举。张良娣陷害李倓,是因为要为自己的儿子李俶,铲除掉一个皇位竞争对手。李辅国陷害李倓,是因为自己是李俶的“铁杆”支持者,所以李倓之死,就是建宁王与广平王两股势力之间的权力之争所致。
李泌的高超政治智慧
再来分析一下《智囊》这一篇章中“主角”,李泌的政治立场。建宁王李倓被赐死之后,他曾与肃宗谈及此事,还讲了很多唐代王朝的往事。《旧唐书》记载广平王收复两京之后,李泌入朝给肃宗报捷,谈到建宁王时李泌说:“广平兄弟天伦笃睦,至今广平言及建宁,则呜咽不止”,说李俶与李倓兄弟情深,至今李俶谈到李倓之死,仍然伤心痛哭,在这里李泌很明显在给李俶说好话,向肃宗表示李俶是个重情义的人。随后李泌提到《黄瓜台辞》的典故,这首诗由章怀太子所作,用采瓜比喻父亲与儿子的亲情,痛斥武则天的暴虐。李泌这是在保护广平王,劝诫肃宗不要再让李俶也被流言所伤,李泌句句不离李倓,实际上都是在谈李俶,这里体现了李泌的政治智慧。
李倓死后又被李泌利用了一把
首先李泌显然知道肃宗,对李倓的死一直耿耿于怀,心中带有无尽的痛惜之情,在这种情况下,向肃宗说一些李倓的好话,可以投其所好。其次李倓已经死去不能复生,李俶的对手不复存在,就算赞扬他几句,也不会对自己不利。而且李俶的地位还不太稳固,借着谈到建宁王之死,来劝说肃宗不要轻信对李俶不利的言论。李泌用《黄瓜台辞》说事,具有多重的效果,李倓在死后又被刘邦利用了一回,对李俶送出“神助攻”。在李倓与李俶的政治博弈中,李泌先是说服肃宗,将兵马大元帅的职位委任给李俶,其实初衷并不算为了国家利益考虑,而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已。在李倓已经死了的情况下,他再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再次在肃宗面前建立李俶的优异形象,可见他与李辅国一样,都是李俶的“铁杆”支持者。
李泌深谋远虑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冯梦龙在《智囊》“深谋远虑”篇第一章中,就讲了李泌的深谋远虑,他正是看透了李倓的能力与野心,如果任凭李倓在肃宗面前,与团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李俶虽然身为嫡长子,但迟早会被李倓挤下去,到时候大唐未来的皇帝,必定将会是李倓。其实李泌支持李俶,也彰显了他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决心,尤其实在皇室纷争不断的大唐王朝,在李泌看来这是国家最大的不安定隐患,“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储君继承制度不完善,导致的恶果。如果李倓身为庶子上位,那么嫡长子继承制在唐朝,更加失去了立足之地,到时更大的灾祸必定将不远矣,所以他一开始,就鼎力支持嫡长子李俶争夺皇位,在李倓刚建立个人威望,欲更进一步的关键时期,对李倓造成沉重打击。
代宗追封李倓的本质
古人有云最是无情帝王家,而帝王家的无情是来源于对权利的追逐。表面来看是各个皇子之间的竞争,然而也是皇子背后的政治势力的博弈。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惜对竞争对手实施无情打击,而觊觎者隐忍不发,等待绝地反击的时机。这种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你死我或的斗争,在历朝历代都不胜枚举。即使是亲人挡了自己的路,也会无情将其铲除,当昔日的竞争对手,不再对自己产生威胁后,他们又虚情假意地展示自己的慈悲,这不是他们的人性复苏,而是作为胜利者的一种姿态,例如李俶谈及李倓呜咽不止,就是其中的代表。
尾声
早在唐代前期,胜利者对失败者进行追封的事例就有很多,例如武则天、唐玄宗、肃宗、代宗等,都干过这样的事,实际上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争夺之迹,并不是出于手足情深。代宗论才干不如李倓,早从灵武分兵开始,两兄弟之间的争斗就已经开始,李俶的最后胜利,是得益于其背后政治势力的助力,而最重要的就是李泌,为李俶争来的兵马大元帅之位。一句话变了李俶的劣势。如果李俶在当时与此职位失之交臂,恐怕将会远远落后于李倓,到时候也会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冯梦龙将李泌,安排在“深谋远虑”篇的第一号人物,的确有其实力所在。
【参考资料:《旧唐书》,《通鉴》,《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