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了然中国音乐各时期音域(附图 视频)

音乐的音域局限在人耳的辨听范围。

乐器发出的声音适合人耳辨听。

无论什么乐器,音域都有最低至最高的区域。

中国音乐可以考证的原创乐器与史料记载完全对应,其音域范围也经过现代测音技术验证。

戴念祖老师在《中国音乐声学史》里把曾侯乙编钟归类为“壳体振动”、古琴古瑟归类为“弦振动”、笛、箫、唢呐、筚篥归类为“管内空气柱与簧片的振动”、皮鼓归类为“膜振动”、磬、方响、铜鼓归类为“板振动”等。

我们人类用耳朵听到的声音怎么来标注高低?

十七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有一个通用标准——频率:物体每秒振动次数,每秒的振动次数越少听到的声音越低、每秒的振动次数越多听到的声音越高。物理振动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前几天在一位琴友的微信朋友圈看到这几张图,有所启发,自己的音乐还是与时俱进用图来展示吧。

在出土文物中曾侯乙编钟最低音65赫兹,最高音22329.1赫兹。

与曾侯乙编钟同时出土的古瑟弦长好像有130厘米,仿制的曾侯乙版古瑟最低音大概有35赫兹左右。

战国时期的古琴至少有65赫兹——877.6赫兹(钟律即琴律)。

唐朝的古琴也有65赫兹——1169.6赫兹。

以上乐器音域保持了两三千年。

最近几十年西乐钢琴在中国普及了,中国音乐作品创作范围与西乐钢琴音域同步:27.5赫兹——4186赫兹。

中国音乐有自己的原创乐律体系,中国音乐的音域也可以同步扩展为21.675赫兹——3510.4赫兹。

记得人耳听力下限是20赫兹,这样扩展不知是不是可以检验我们的听力灵敏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