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陈筮的惊天谈判术,建议保存,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陈筮两句话就搞定了如狼似虎的强秦,说服秦国出兵救韩,陈筮谈判术高明在哪里?诀窍是什么?

事在《资治通鉴》赧王中四十二年(公元前二七三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阅读原文)

公元前273年伊阙之战韩魏联军惨败于秦,证明“合纵”战略的不切实际,巨大的损失让韩国无力也无心再和强秦周旋。韩秦关系急剧升温,岁月推移,韩国已经由三晋对抗秦国的前沿阵地,变成秦攻击魏赵的战略通道。

(图片来源网络)

韩国为了本国利益,摒弃“合纵”策略,采取首鼠两端的“连横”苟延残喘,也是在强秦直接压力下没有办法的办法。面对如此的昔日盟友,魏赵忍无可忍,但对韩国还抱有最后期待,希望能够促使其重新结盟、共同抗秦。为了帮助韩国回忆起三晋往日的“战友情谊”,公元前273年,魏赵“回忆杀”,集结了15万大军,兵临韩国华阳城下。

选定华阳作为攻击目标,魏赵是很动了一番心思的。华阳是韩国的北方门户和军事重镇,是韩国都城新郑的卫城。攻击华阳,恐吓的成分居多。只要把韩国拉回来,魏赵韩三个小伙伴还是可以继续抱团取暖的。另外,华阳在韩国东北部,深处三晋腹地,韩国向秦求援,秦鞭长莫及,应该不会为“微利”远涉山河前来救援。

秦国果然如魏赵所估计的那样,对韩国受到攻击无动于衷。即使救韩,也必定要等到双方斗的两败俱伤、且韩国开出更大的价码才有可能。

韩国向秦国求救的使者络绎不绝,秦王就是一句话:“绝不干涉三晋内部事务。”韩相国被逼无奈之下,只好请尚在病中的老臣陈筮抱病前往秦国。陈筮到了秦国,拜见秦的权臣魏冉。魏冉冷笑道:“事情危急了吧?所以让你来。”陈筮却说:“不着急。”魏冉生气地问:“为什么?”陈筮回答:“韩国要是真的逼急了,就会转而投靠别的国家。现在还不算急,所以再来秦国求救。”魏冉忙说:“我答应出兵了。”

陈筮寥寥数语(照《资治通鉴》所载就说了两句话)就搞定了魏冉,把秦国原来坐山观虎斗的政策变成急于出兵营救韩国,陈筮谈判术高明在哪里?诀窍是什么?下面做一简单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一句“不着急”占据了谈判的心理优势

魏冉对韩国的处境是幸灾乐祸的,对于来求援的韩国使节,心理上是无比优越的,心情是非常放松的,所有他才轻松地调侃陈筮道:“您都亲自来了,看来韩国事情挺着急的吧?”陈筮如果不能改变双方的谈判地位,恐怕如何乞求也无济于事。陈筮风轻云淡的“不着急”既激怒了魏冉,也勾起了魏冉的好奇心,给双方谈下去奠定了有利于韩国的基调,把双方的谈判地位拉平。

二、高人一筹的远见卓识才是把握谈判方向、决定谈判结果的终极能力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如果陈筮的“不着急”只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那也只能徒增笑柄而已。望着急不可耐的魏冉,陈筮又悠然的说了第二句:“韩国要是真的逼急了,就会转而投靠别的国家。现在还不算急,所以再来秦国求救。”这句话,直接点明了魏赵攻击韩国华阳的实质,魏赵不是为了兼并韩国的土地,而是要胁迫韩国恢复“合纵”;秦国救韩,就能留住韩国这个盟友,如果不救,韩国随时可能由“连横”变成“合纵”。四国三方博弈,一句话说的清楚明白。此话虽慢条斯理,但无异一记重锤,魏冉的头脑立刻清醒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政治形势瞬息万变,这回魏冉着急了,他甚至告诉陈筮,不必觐见秦王,秦国马上发兵救韩。

三、能够说动人的,从来都是“利害”

古人云:“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够说服人当然很好,但是真到了涉及利害、性命攸关的时刻,能够说服人的,只能是“利害”关系了。说服时不能只从自己的“利害”出发,而是要首先着力从对方的“利害”出发,从而化被动为主动。陈筮的第二句话:“韩国要是真的逼急了,就会转而投靠别的国家。现在还不算急,所以再来秦国求救。”不仅指出了问题的实质,也挑明了韩国的立场:如果情形急迫,韩国就加入魏赵同盟。这就轮到秦国权衡利弊了,秦国是失去韩国这个盟友,重新面对三晋“合纵”,还是出兵救助韩国,继续“连横”,不言自明 。从坐山观虎斗到迅速出手,秦国决策层做出了剧烈转变,源于秦国彻底拆散三晋、破坏“合纵”决心,华阳之战成为送上门的最佳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有志于探究历史和谋略文化的同好共同研究讨论,欢迎收藏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