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随笔二则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黔国公①沐昌祚卒,孙启元嗣爵。邑诸生往祭其祖,中门启,一生翘首内望,门吏杖箠之。多士怒,亦箠其人,反为众桀奴所伤,遂诉于直指②金公。公讳瑊,将逮诸奴,奴耸启元先疏诬多士。事下御史,金逮奴如故。启元益嗔③,征兵祭纛④,环直指门,发巨炮恐之,金不为动。沐遂掠多士数十人,毒痛之,囊其首于木。金戒多士毋与争,急疏闻。下黔督张鹤鸣勘,张奏以实。时魏珰专政,下调停旨,而启元愈猖狂不可制。母宋夫人惧斩世绪,泣三日,以毒进,启元陨,事乃解。宋夫人疏请,孙稚未胜爵服,乞权署名,俟长赐袭。会今上登极⑤,怜之,辄赐敕实授。即今嗣公沐天波,时仅岁一周支⑥也。

【注释】
①黔国公:沐英为明朝开国勋臣之一,受封为西平侯,后其子孙又进封为黔国公,世袭镇守云南总兵官。
②直指:汉武帝派遣直指使者,衣绣衣,持节发兵,有权诛杀不力的官员。直指,意即指事而行,挺直不阿。
③益嗔(chēn):越生气。
④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⑤今上登极:指朱由检当皇帝,年号崇祯,时在1628年。
⑥岁一周支:“支”指地支,古人通常把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岁一周支即满一周岁。

【译文】
黔国公沐昌祚去世,孙沐启元继承爵位。城里的众儒生去祭吊沐启元的祖父,中门打开,有一人抬头朝门内看,守门的官吏竟用杖打他。儒生们愤怒了,也打守门人,反而被沐府凶暴的奴仆所打伤,于是儒生到朝廷直接派来的官员金公那里诉说。金公名瑊,他打算逮捕那些奴仆,奴仆怂恿沐启元先上疏诬告众儒生。事情告到监察御史处,金公照旧逮捕奴仆。沐启元更加生气,调动军队、祭奠军旗,包围了金公的衙门,发射大炮恐吓金公,金公不因此而动摇。沐启元于是拷打数十名儒生,残害他们,用木枷夹他们的头。金公告诫众儒生不要和沐启元争,急忙上疏,让朝廷知道。朝廷下令贵州省总督张鹤鸣核实,张鹤鸣据实上奏。当时魏珰专政,下了调停的旨令,因而沐启元更加猖狂,不能控制。他的母亲宋夫人害怕断送世代相传的爵禄,哭泣了三天,用毒药毒死了沐启元,事情才得以缓解。宋夫人上疏请求,孙子年幼,无法胜任爵禄地位,请暂时署名,等长大后再赐他继承爵位。时逢崇祯皇帝继位,可怜沐昌祚的孙子,于是下令授以实爵。就是现在继黔国公爵的沐天波,他继承爵位时才满一周岁。

【原文】
普名胜①者,阿迷州②土寇也。祖者辂,父子为乱三乡、维摩间。万历四十二年,广西郡守萧以裕,调宁州③禄土司兵合剿,一鼓破之,辂父子俱就戮,始复维摩州④,开三乡县⑤。时名胜走阿迷,宁州禄洪欲除之。临安守梁贵梦、郡绅王中丞抚民,畏宁州强,留普树之敌,曲庇名胜。初犹屯阿迷境,后十余年,兵顿强,残破诸土司,遂驻州城,尽夺州守权。崇祯四年,抚臣王伉忧之,裹毡笠,同二骑潜至州,悉得其叛状,疏请剿。上命川、贵四省合剿之。石屏龙土司兵先薄漾田,为所歼。三月初八日,王中丞亲驻临安,布政周世昌统十三参将⑥,将本省兵万七千人,逼沈家坟。贼命黎亚选扼之,不得进,相持者二月。五月初二日,亚选自营中潜往为名胜寿,醉返营。一童子泄其事于龙。龙与王土司夜劫之,遂斩黎;进薄州城,环围四月,卒不下。时州人廖大亨任职方郎⑦,贼恃为奥援,潜使使入京纵反间,谓普实不叛,王抚起衅徼功,百姓悉糜烂。于是部郎疏论普地不百里,兵不千人,即叛可传檄定,何骚动大兵为?而王宫谕锡衮、杨庶常绳武⑧,各上疏言宜剿。事下枢部议。先是王抚疏名胜包藏祸心已久,前有司养疽莫发奸,致成难图蔓草,上因切责前抚、按。而前抚闵洪学已擢冢宰⑨,惧勿能自解,即以飞语⑩怂恿大司马。大司马已先入部郎言,遂谓名胜地不当一县,抚、按比周,张大其事势,又延引日月,徒虚糜县官饷。疏上,严旨逮伉及按臣赵世龙。十月十五日,抚、按俱临安就逮。十二月十八,周士昌中铳死,十三参将悉战没。五年正月朔,贼悉兵攻临安,诈郡括万金犒之,受金,攻愈急。迨十六,城垂破,贼忽退师,以何天衢袭其穴也。天衢,江右人,居名胜十三头目之一,见名胜有异志,心不安,妻陈氏力劝归中朝,天衢因乞降,当道以三乡城处之,今遂得其解围力。后普屡以兵攻三乡,各相拒,无所胜,乃退兵,先修祖父怨于宁州。方攻宁时,洪已奉调中原,其母集众目,人犒五金、京青布二,各守要害,贼不得人。后洪返,谓所予太重,责之金,诸族目悉解体。贼谍之,乘之人,洪走避抚仙湖孤山,州为残破。岁余,洪复故土,郁郁死。贼次攻石屏州,及沙土司等十三长官,悉服属之。志欲克维摩州南鲁白城,即大举。鲁白城在广南西南七日程,临安东南九日程,与交趾界,城天险,为白彝所踞。名胜常曰:“进图中原,退守鲁白,吾无忧矣。”攻之三年,不能克。七年九月,忽病死。子福远,方九岁。妻万氏,多权略,威行远近。当事者姑以抚了局,酿祸至今,自临安以东、广西以南,不复知有明官矣!至今临安不敢一字指斥,旅人询及者,辄掩口相戒,府州文移,不过虚文。予过安庄,见为水西残破者,各各有同仇志,不惜为致命;而此方人人没齿无怨言,不意一妇人威略乃尔!南包沙土司,抵蒙自县;北包弥勒州,抵广西府;东包维摩州,抵三乡县;西抵临安府:皆其横压之区。东唯三乡何天衢,西唯龙鹏龙在田,犹与抗斗,余皆闻风慑伏。有司为之笼络,仕绅受其羁鞫靮,十八九。王伉以启衅被逮,后人苟且抚局,举动如此,朝廷可谓有人乎!夫伉之罪,在误用周士昌,不谙兵机,弥连数月,兵久变生耳。当时止宜责其迟,留策其后效。临敌易帅且不可,遽就军中逮之,亦太甚矣。嗟乎!朝廷于东西用兵,事事如此,不独西南彝也!

【注释】
①普名胜:即普名声。
②阿迷州:隶临安府,治今开远市。《盘江考》又作“阿弥州”。
③宁州:隶临安府,即今华宁县。
④维摩州:隶广西府,治今砚山县北境的维摩。明末维摩州治在今丘北县下寨马头山的旧城。
⑤三乡县:《明史·地理志》载,维摩州“西有三乡城,万历二十二年(1594)筑”。万历四十二年(1614)正式开三乡县。三乡城在今邱北县治稍西下寨马头山的新城。
⑥周世昌:《明史·云南土司传》作“周士昌”。参将:明在边区军事要地设参府,分守各路。主持参府的统兵官即参将,又称参戎,位在总兵、副总兵之下,无定员。
⑦职方郎:明代于兵部设职方司,掌管疆域图籍、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等事。职方司的长官称职方郎。
⑧王锡衮:云南禄丰人,官至大学士,明末为沙定州所执杀。杨绳武:字念尔,云南弥勒人,崇祯时中进士,选庶常授监察御史,官至兵部侍郎。
⑨擢(zhuó):提升。冢宰:周官名,为六卿之首。后世亦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⑩飞语:没有根据的流言,或恶意的诽谤。
大司马:汉武帝时改太尉置大司马,为全国军事首脑。后来则用作高级武官的专称,明代亦别称兵部尚书为大司马。
县官:朝廷,官府。
铳(chònɡ):古代的一种火器。
孤山:又名环玉山。今仍称孤山,位于抚仙湖南部。
蒙自县:隶临安府,即今蒙自县。
弥勒州:隶广西府,即今弥勒县。
龙鹏:今作龙朋,在石屏县北境。
慑(shè)伏:慑于威势而屈服。
靮(dí):马缰绳。

【译文】
普名胜是阿迷州的土匪。其祖父者辂,和儿子在三乡县、维摩州一带作乱。万历四十二年(1614),广西府知府萧以裕,调集宁州禄土司的军队,合兵围剿,一下子就打败叛军,者辂和儿子一起被杀,朝廷才恢复维摩州,设置三乡县。当时普名胜逃到阿迷州,宁州土司禄洪打算除掉他。临安府知府梁贵梦、府中的乡绅王抚民,担心宁州土司强大,留下普名胜可以与宁州土司对立,便曲意包庇普名胜。开始普名胜还屯住在阿迷州边境,之后十余年,普名胜的兵力很快强大,消灭了众多的土司,于是驻进州城,夺取了阿迷州的全部政权。崇祯四年(1631),巡抚王伉担忧,裹着毡子斗笠,和两名骑手潜入阿迷州,全部得知了普名胜叛乱的情况,上疏请求围剿。崇祯皇帝命令四川、贵州等四省合兵围剿。石屏州龙土司的军队首先逼近漾田,被普名胜所歼灭。三月初八日,王巡抚亲自驻扎临安府,布政使周士昌统领十三位参将,率领云南省的军队一万七千人,逼近沈家坟。叛军命令黎亚选阻扼官军,周士昌不能前进,双方相持了两个月。五月初二日,黎亚选从军队中潜回去为普名胜祝寿,喝醉酒后返回军营。一个年青人把此事泄露给龙土司。龙土司和王土司连夜强攻,于是杀掉黎亚选;进逼阿迷州城,包围了四个月,最终没能攻下。当时阿迷州人廖大亨担任职方郎,叛军依靠他为有力的靠山,暗中派使者到京城肆意地提供假情况,说普名胜其实没有叛乱,王巡抚挑起争端以邀功,百姓全都被摧残。于是兵部职方郎上疏,说普名胜的土地不到百里,军队不到千人,即使反叛也可以用一道命令传檄平定,何必调动大批军队去打?而宫谕王锡衮、庶常杨绳武,分别上疏说应当围剿。此事下达中枢部门议论。在这之前,王巡抚上疏说普名胜包藏祸心由来已久,前任长官像生毒疮怕痛而不割一样,没有揭发其奸邪,导致形成野草蔓延难除的形势,皇上因此严词谴责前任巡抚、巡按御史。而前任巡抚闵洪学已提升为吏部尚书,害怕无法自我辩解,就用流言怂恿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已经先听到兵部职方郎的话,于是认为普名胜的地域抵不上一个县,巡抚、巡按御使互相勾结,扩大事态,又拖延时间,只会白费朝廷粮饷。此疏上奏,朝廷严令逮捕巡抚王伉、巡按御史赵世龙。十月十五日,巡抚、巡按御史在临安府被捕。十二月十八日,周士昌中火器而死,十三名参将全部战死。崇祯五年(1632)正月初一,叛军调全部军队攻临安府,欺骗临安府搜括一万两银子犒劳他们,接到银两后,攻府城更加急迫。到十六日,府城即将被攻破,叛军忽然退兵,那是因为何天衢偷袭了他们的巢穴。何天衢是江西省人,是普名胜的十三头目之一,看到普名胜心怀异志,内心不安,妻子陈氏竭力劝他归顺朝廷,何天衢于是请求投降,当权者将他安置在三乡县城,现在就靠他的力量解除了包围。后来普名胜多次率领军队进攻三乡县城,双方相持不下,普名胜不能取胜,才退兵,去找宁州土司报祖父、父亲之仇。正要攻宁州时,土司禄洪已奉命调往中原,他的母亲招集众头目,犒劳每人五两银子、两匹京城的青布,要他们守卫要道,叛军不能攻入。后来禄洪返回,认为给得太多,索回银两,各部族的头目全都离心离德。叛军刺探到此情况,乘机攻入宁州,禄洪逃到抚仙湖孤山避难,宁州被攻破。过了一年多,禄洪恢复了故土,忧郁而死。叛军接着进攻石屏州,以及沙土司等十三个长官司,这些地区全都臣服于普名胜。普名胜立志要攻克维摩州南部的鲁白城,于是大举进攻。鲁白城在广南府西南,有七天的路程,在临安府东南,有九天的路程,和交趾接界,依傍天险筑城,被白彝盘踞。普名胜常说:“进图谋中原,退死守鲁白,我没有后顾之忧了。”攻了三年,没能攻克。崇祯七年(1634)九月,普名胜忽然病死。儿子普福远才九岁。妻子万氏擅长权术谋略,威势通行远近。当权的人姑且用安抚的方法了结局势,酿成的灾祸延续到现在,从临安府以东、广西府以南,人们不知道还有明朝的官员了!至今临安府不敢对此事指责一句,旅客询问到此事,总是掩口戒备,府、州的公文下达,不过是一纸虚文。我过安庄时,看到被水西土司残害的人,人人都有报仇的共同志向,不惜为此而献出生命;而这里人人闭口无怨言,想不到一个妇人的威势、谋略竟然如此!往南包括沙土司,抵达蒙自县;往北包括弥勒州,抵达广西府;往东包括维摩州,抵达三乡县;往西抵达临安府,都是万氏横行压迫的地区。东边只有三乡县的何天衢,西边只有龙鹏的龙在田,还能与万氏抗争,其余的都闻风丧胆,慑于威势而屈服。地方官被万氏笼络,官吏、乡绅受万氏束缚的,达十分之八九。王伉因为挑起争端的罪名被捕,后来的官苟且安抚了事,如此举动,能认为朝廷有人吗!王伉的过失,在于误用周士昌,不通用兵的谋略,战争长达数月,用兵时间一久是要发生变故的。当时只应当责备王伉用兵迟缓,应留下来,督促他,看以后的表现。面对敌人更换主帅尚且不行,何况突然到军中逮捕主帅呢,太过分了!唉!朝廷对周边用兵事事如此,不只是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此啊!

【评析】
《随笔二则》是徐霞客在云南省城及滇南调查采访的学术笔记,约写成于崇祯十一年(1638)的六月到八月初以前。见《滇游日记一》。
第一则记明代开车勋臣沐英的后代、世袭镇守云南总兵宫、黔国公骄横不法的劣迹。沐氏世守云南,与明朝在云南的统治相终。明代史料载沐氏事迹甚多,但对沐启元的暴虐,诸书未提及或叙述笼统。与这些互相印证,证明徐霞客的记录真实可信。当时正是沐氏作威作福的年代,作为一位正直学者的记录,《徐霞客游记》提供的史料十分难能可贵。
第二则记阿迷州土官普名胜危害滇南的始末。阿迷州在今云南开远。普名胜又作普名声。万历四十二年(1614)“初犹屯阿迷境”,后十余年“遂驻州城”。崇祯四年(1631),明军合剿,“卒不下”。崇祯五年(1632)至七年(1634),势益大,先后西围临安府(今建水),攻石屏州,东攻三乡县(今邱北境),北破宁州(今华宁),南攻鲁白城,“沙土司等十三长官悉服属之”。徐霞客于普名胜死后仅四年,穿行在普曾蹂躏的地区,各处仍伤痍遍地,普之妻万氏“威行远近”。“至今临安不敢一字指斥,旅人询及者,辄掩口相戒,府州文移,不过虚文。”在这样的环境中搜集整理的采访记录,是官书和正史不可能反映的,也是有关普名胜之乱最早的调查报告,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徐霞客通过普名胜之乱揭露了朝政的腐朽无能。他的史评中肯而犀利。 [下一章>>]

(0)

相关推荐

  • 明朝辽东败局始自于袁崇焕被冤杀?错,孙元化死后,后金实力逆转

    在明清战争史上有一个历史人物,他并不出名,他的名声是后世才逐渐显露的,他的名字叫王元化. 如果说袁崇焕被杀开启了明末辽地衰败的大序幕,那么王元化的喊冤被杀,就是后金国与明朝实力开始逆转的关键性事件. ...

  • 小研究:忠烈巡抚谢琏

    木木文字 忠烈巡抚谢琏 陈振林 七夕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日.但是,在山东莱州,七月初六就是他们的七夕节,他们将七夕节提前了一天.莱州人民这样做,与明崇祯五年(1632年)年莱州保卫战相关,是为了纪 ...

  • 明史:秦良玉和白杆兵为何始终只被当炮灰使用?朝廷在防备她吗?

    <明史>的记载中有一位历史上唯一以将相身份单独列传的传奇女性,即秦良玉. 这是一位值得钦佩的忠烈,其麾下的白杆军能征善战,战斗力能跟戚家军相比,在晚明乱世时更是首屈一指. 但她在当时,明朝 ...

  • 《徐霞客游记》溯江纪源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江.河为南北二经流,以其特达于海也.而余邑正当大江入海之冲,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势至此而大且尽也.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楫,知其大不知其远:溯流穷源,知其远者,亦以为发源岷山而已.余初考纪籍,见大 ...

  • 《徐霞客游记》游鸡足山日记后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二十九日 为弘辨师诞日,设面甚洁白.平午,浴于大池.余先以久涉瘴地,头面四肢俱发疹①块,累累丛肤理间,左耳左足,时时有蠕动状.半月前以为虱也,索之无有.至是知为风,而苦于无药.兹汤池水深,俱 ...

  • 《徐霞客游记》游石房洞山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二十七日晨起,饭而行.仍取木胆肩负之.由冈东南下峡,一里余,复有烟气郁勃,则热水复溢坞中,与冷水交流而西出峡.其坞皆东大山之环壑也.由其南复上坡里余,有坑自东山横截而西,若堑界①之者,其下亦 ...

  • 《徐霞客游记》越高黎贡山日记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十一日 鸡鸣起,具饭.昧爽,从村西即北向循西大山行.随溪而北,渐高而陟崖,共八里,为石子哨,有数家倚西山之东北隅.又北二里,乃盘山西转,有峡自西而东,合于枯飘北注之峡.溯之,依南山之北,西入 ...

  • 《徐霞客游记》游大理日记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十二日 觉宗具骑挈餐,候何君同为清碧溪①游.出寺即南向行,三里,过小纸房,又南过大纸房.其东即郡城之西门,其西山下即演武场.又南一里半,过石马泉.泉一方在坡坳间,水从此溢出,冯元成谓其清冽不 ...

  • 《徐霞客游记》游茈碧湖日记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十八日 昧爽促饭,而担夫逃矣.久之,店人厚索余赀,为送浪穹.遂南行二里,过一石桥,循东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街子①.循山南去,为三营大道:由岐西南,过热水塘,行坞中,为浪穹间道.盖此地已为浪 ...

  • 《徐霞客游记》丽江从教日记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初九日 大把事复捧礼仪来致谢,酬校书之役也.铁皮褥一,黄金四两.再以书求修鸡山志,并恳明日为其四子校文木家院,然后出关.院有山茶甚巨,以此当折柳也.余许之.是日仍未霁,复憩通事楼. [译文] ...

  • 《徐霞客游记》黄草坝札记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二十八日 晨雨不止.衣湿难行,俟炙衣而起.终日雨涔涔①也.是日此处马场,人集颇盛.市中无他异物,惟黄蜡与细笋为多.乃煨笋煮肉,竟日守雨. [注释] ①涔涔:雨水不断地往下流. [译文] 二十 ...

  • 《徐霞客游记》游太华山记全文,翻译赏析

    [原文] 出省城①,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②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又西十五里抵高峣③,乃舍舟登陆.高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