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利后,主战派翁同龢为了推卸责任,居然提...

甲午战争失利后,主战派翁同龢为了推卸责任,居然提议斩杀李鸿章以谢天下,这个提议被慈禧太后无视,翁同龢则又把失利原因归结为:因西太后修建颐和园,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

1895年1月31日,大清派出议和大臣,赴日本马关要求谈判。日方以来人官职太低为由,要求李鸿章前来谈判。2月12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光绪帝紧急召见军机大臣商讨对策。李鸿藻请求罢免李鸿章,翁同龢则提议斩杀李鸿章以谢天下。自然,这些提议慈禧太后均选择了无视,主战派翁同龢为了推卸责任,又把失利原因归结为:因西太后修建颐和园,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

就在大清还在争论“谁应该为战败负责”的时候,2月16日,日本让美国向大清传话,称和谈条件有4条:赔偿军费;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土地;重结条约。此外,日本再次要求前来谈判的只能是李鸿章。2月22日,李鸿章被召入京朝议,主题是如何应对日本提出的4个条件。

李鸿章坚决反对割地。这次,翁同龢也站到了李鸿章一起,提出宁肯赔付巨额战费,也不能割地。大臣孙毓文、徐用仪则主张以割地换和平;还有大臣提出效仿沙俄迁都的作法,放弃北京,迁都内陆。朝议进行的异常激烈,迁都问题被搁置,算是达成统一意见。最终,授权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赴马关谈判。

临行前,李鸿章请求光绪让翁同龢一同前往。翁同龢弄不懂李鸿章这个提议的真实含义,当场表示无法前去,坚称自己非洋务派,赴日和谈不在职责范围之内。那么,李鸿章这个提议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其实,他只是想借此机会,让这位书生意气的帝师见识下什么叫国际外交。而缺乏国际外交经验的翁同龢,纸上谈兵是把好手,其实并无真正面对列强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

可叹的是,李鸿章走前坚称绝不割让土地,先后游说英法德俄等国,希望借助列国对日本施压。但得到的结果是:德国公使称,清国须在迁都、割地中两选其一,无法两全;英国公使称,清国不做重大让步,北京势必被日军占领……此刻,李鸿章意识到“倭人窥我领土由来已久,如今乘连胜之势迫大清割地,看来若不应和日本之要求,恐怕局面将更加严峻。”这样的心理暗示,直接埋下大清签署《马关条约》的基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