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40年丨城市发展 沧桑巨变
■1994年,从华侨大酒店远眺莞城迎恩门城楼一带。远处,正中高楼是正在建设中的东湖花园,黄旗山清晰可见(通讯员 苏建东 摄)
如果说40年时间是一把标尺,那么它丈量着东莞城市建设,见证着东莞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传奇。40年来,东莞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成为“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
所谓“东莞”,在老莞人的记忆里,只有莞城西正路一带。那时的东莞,还是农业味十足的乡村环绕着的一座小城,稻田裹住的工业厂房散布在道路两侧,东方大酒店、华侨大厦等东莞标志性建筑成为老莞人抹不去的印记。
■水岸蒹葭,晨光曦露,野鸭初醒,好一片湿地晨景。东莞目前已建成14个湿地公园、总面积1400多公顷,形成了一批以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城市“绿肾”(通讯员 黄翟建 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东莞撤县建市,结束了东莞县级建制的历史,更是加速了东莞城市化进程。进入新世纪,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的口号,并大手笔建设松山湖高新开发区,为随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下坝坊位于东莞万江,从岭南水乡古村落发展成为一个集创意、设计、休闲、艺术于一体的生活街区(通讯员 廖攀 摄)
进入千禧年,依靠“一网两区三张牌”的战略思路,东莞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热潮:行政办事中心、会议大厦、展览馆、科技博物馆、图书馆、玉兰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大批标志性建筑散布在行政中心广场,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城市建设画卷。
■2000年,兴建中的东莞大道与鸿福东路路口段,前面的建筑为信立农批市场,现为民盈山国贸中心(通讯员 胡克嘉 摄)
还有,东莞大道、东江大道、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干线、常虎高速、环城路簇拥在新城市中心区,让有着“进城”情结的市民进一步感受到东莞的城市品质和魅力。此时,“三位一体”的大城区初步形成,依山傍水格局基本成型。
■2004年11月,东莞市行政中心广场(通讯员 曹永富 摄)
2017年,东莞又吹响了号角,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中心城区强化、魅力小城建设、交通设施提升等十大领域为重点,聚焦“一心两廊三区四门户多节点”重点区域,建立“三年提升计划”工作体系与统筹机制,打造综合承载能力强、文化内涵丰富、城市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
■2018年6月,东莞市行政中心广场(通讯员 曹永富 摄)
随后,东莞启动了580多个城市品质提升第一批次项目,带动投资近千亿元。显山露水提升城市品质,在东莞镇街“看得见、摸得着”。例如,莞城选取珊洲河片区试水魅力小城建设,东城牛山钟屋围旧村借力“三旧”改造打造的高品质住宅社区……
■2018年,莞城迎恩门城楼一带。屹立600多年的迎恩门城楼与周边新型现代写字楼相互映衬,老城焕新颜 通讯员 巫业通 摄
■2018年,东莞城市中心区,一派繁华景象通讯员 巫业通 摄
如今,行进市区,一座座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商业新区拔地而起,一个个公园绿地花团锦簇……目及之处,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骨架不断拓展、能级持续提升、活力竞相迸发,日益成为生态宜居城市。
■东莞是“让所有梦想都开花”的幸福之城。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和谐共处,追逐和实现不同的人生梦想(通讯员 张超满 摄)
■麻涌华阳湖经过环境整治,如今已经成为周边知名的旅游观光目的地(通讯员 饶钦勇 摄)
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40年蜕蛹化蝶。蓦然回首,东莞城市发展以来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东莞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记者 潘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