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俗子闲话《小品方》

《小品方》又名《经方小品》,是南朝时一部著名经验方书,被历代医家所推崇,隋唐时期被政府规定为学医必读之书,也曾被日本飞鸟、奈良、平安时代(7一13世纪)的国家医事法令规定为学医者的必修教材。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

《隋书·经籍志》载:《小品方》十二卷,陈延之撰。陈延之,生卒不详,史书无传,方志无录,野史稗集均无轶事可考。据钱超尘先生所考,为南朝宋齐人。高文铸先生考证认为,其生于北方中原地区,晋室东迁以后,南迁长江淮河流域,寓居荆扬一带,是一位出身中上士族阶层,有师承、有修养的民间专业医生。

《小品方》的成书年代,据高文铸先生考证,认为其上限当不会早于公元454年,即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其下限当定在公元473年,即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元年。小曾户洋研究结果亦如此。

二、书名、流传、内容、特点

言“经方”意为经验方书,即《汉志·方技略》中“经方”类著作。

言“小品”来源自佛教,《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又称《小品经》,魏晋时期,佛教盛行,陈氏也难免其中。

是书原本早在宋代已佚,但1985年日本学者真柳诚、小曾户洋在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发现了镶仓末期钞本残卷,确认为《经方小品》第一卷,并判断其文不避唐太宗讳,当在七世纪前半叶已传入日本。

是书十二卷,889年《日本国见在书目》中已有记载曰“小品方十二卷”。

首为书序、次为卷目;

卷一前半部分为处方用药总论,“述增损旧方用药犯禁决”、“述旧方合药法”、“述看方及逆合备急药决”;

卷一下半部分至卷十为临床证治,凡内、外、妇、儿、急症、虫伤等等涉及广泛;

卷十一“述用本草药性”,载药不多。

卷十二“灸法要穴”讲述灸法。

有考证资料显示,魏晋南北朝医家有史可查或有著作可寻的,共有220人,在近500种医籍(包括现存与已佚)中,医方类书籍占到30%以上。方书的兴起是该时期的一大特点。《玉函方》百卷,《范王方》达百卷以上,相对于这些大型方书来讲《小品方》之以小品命名,实归名副其实。

或言,是书之载方剂简约明了,不过四味药的方剂俯首皆是,其方剂阐明简易明了扼要,取材简便,容易掌握,便于普及。这与有些医者非大方不足以彰显为饱学之士,非名贵不足以标榜技术高超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又或为“小品”之源出一说。

三、贡献及影响

《小品方》自南朝刘宋时期问世以后,历隋、唐,经五代迄于宋,深受医家重视。

唐令将《伤寒论》与《小品方》定为医者必读之书, 可见当时对该书的重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曾言:“愚少多病,……及壮,见里中儿年齿比者,必睨然武健可爱,羞己之不如,遂从世医号富于术者,借其书伏读之,得《小品方》,于群方为最古。”传入日本时,当时日本政府还仿效唐制,颁布医药职令一大宝律令,将《小品方》列为医药界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

宋代高保衡、林亿等校订《备急千金要方·后序》:“臣曾尝读唐令,见其制,为医者皆习张仲景《伤寒》、陈延之《小品》。”孙兆等校正《外台秘要方·序》:“古之如张仲景、《集验》、《小品方》最为名家。”

诸多古籍引用是书,如丹波康赖《医心方》引用《小品方》达215条,唐王焘的《外台秘要》亦从中引用187方,凡此种种,不一一累数。

声明:

引文不注出处,请自行考证文源。

凡俗之流,所见甚狭,如有谬误,请海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