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盛谈《失空斩》的表演
转自京剧连载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简称《失、空、斩》是谭鑫培的名剧。自谭以后的各期名老生多以谭派标榜上演此剧。因此唱腔、念白、身段基本上都按谭派的路子演, 虽然以后的俞四大须生余、高、言、马, 或后四大须生马、谭、奚、杨, 在演出这个戏时风格各异, 但万变未离其宗。我从岁起就开始学演这出戏, 至今仍时有演出, 也就是说我在舞台上已和诸葛亮这个艺术形象交往了半个世纪。
我演《失、空、斩》把全剧分为四个单元, 即诸葛亮在全剧中每次出场作为一个单元。《失街亭》的“坐帐”一场, 诸葛亮的台词不多, 唱腔只有一段普普通通的〔西皮原板〕和四句〔西皮摇板〕, 但这简洁的布局, 却很快把观众带入了一场激烈的斗争之中。诸葛亮的上场,已由前边的龙套和王平、马岱、赵云、马谡四人的起霸, 做了很好的铺垫和渲染, 这时这位汉垂相才在“一锤锣”中缓缓出场。诸葛亮上场的步履要沉稳、大方表情庄重、肃穆, 要有统领千军万马、运畴帷握的军事家、政治家的风度。不能随意乱使动作。臂如抖袖, 一般戏的抖袖大多用于叫板、开唱时, 而诸葛亮在《失· 空· 斩》中只用三次。第一次则是上场后念完〔虎头引子〕, 在“ 水龙吟合头” 的乐曲中抖一次, 这水袖要抖得稳重、有气魄, 以示汉垂相的威严第二次是《空城计》的上场, 走到台口一抖袖,这水袖要抖得潇洒、自然, 显示诸葛亮胸有成竹、胜利在握的自信心。第三次是《斩马谡》迎送赵云下场, 准备处理军务时, 在“ 工尺上” 曲牌中抖袖, 这抖袖表达出了诸葛亮内心的愤怒。
《失街亭》中诸葛亮上场念的“ 引子” 风格别具。前边的“ 羽扇纶巾四轮车, 快似风云” 一句,要徐徐而出, 不快不慌。念后边“ 阴阳反掌, 定乾坤” 一句, 要有一种自豪感。“保汉家, 两代贤臣”一句, 是诸葛亮的自诩, 更要吟唱得高亢、铿锵有力, “贤臣” 二字, 则念得深沉, 有分量, 以显示出这位武乡侯的非凡身份。定场诗和独白, 必须字字清晰, 让观众通过这简短的台词, 了解剧情是由此而展开。当诸葛亮对众将念“哪位将军愿去镇守街亭,敢当此任” 时, 一般演法, 诸葛亮或是对众将用目光草草一扫, 或是稳坐不动。我在念完这句时, 目光落在赵云的身上。我这样表演的依据是诸葛亮深知街亭之重要, 必须差一能将防守, 而众将中唯有赵云有勇有谋, 是个常胜将军, 所以差赵云防守街亭是最合适的人选。诸葛亮看赵云的目的, 是希望赵云能够接令。可不想就在这沉思的片刻, 身为参谋的马谡却抢在了前面。
诸葛亮知道马谡幼读兵书, 通晓战法, 诸葛亮南征时, 他就曾采纳马谡的“平南之策”, 降服孟获。另外, 诸葛亮与马谡的关系上也比较亲近,由于马谡任参军之职, 终日不离主帅左右,二人谈论军机十分合拍, 所以诸葛亮对他相当器重。鉴于上述两种因素, 诸葛亮考虑, 既然赵云未能自讨将令, 若把防守街亭的重任交付马谡也未尝不可。但想到敌方主帅乃是老谋深算的司马菇, 诸葛亮又不能不再三强调镇守重要性。
马谡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并不认为已万无一失, 为此他对赵云、马岱都作了差遣, 并告王平“到了街亭,必须靠山近水, 安营扎寨, 安营之后, 将山势营盘, 画成图形, 送老夫一观。”诸葛亮这一部署, 出于他历来的谨慎, 一旦出现问题, 也好补救。这几句台词, 也是给后面的《空城计》埋下了伏线。
遣将完毕, 复传马谡进帐, 这里诸葛亮唱了一段〔西皮原板〕, 这六句〔原板〕, 没有花腔, 很普通, 但演员在演唱这一段时, 要唱得深沉, 要表现出一个主帅对部将, 长者对后生语重心长再三叮嘱的语气。在临下场前唱四句〔西皮摇板〕, 虽然是紧打慢唱的节奏, 也要本着杨宝森那“有尺寸不能量, 有分量不能称”的原则, 唱出人物的内在心情。“但愿得此一去扫平贼寇”一句, 体现出诸葛亮对马谡、王平之行, 寄托着极大的希望, 末一句“也免得我亲自去把贼收”, 不仅唱出情感, 在技巧上也要做到稳起稳收, 与出场时那威严的将帅风度相呼应。
《空城计》为全部《失· 空· 斩》的戏核, 是全剧的高潮, 也是演员在唱、念、做三方面最集中的一折戏。《空城计》的诸葛亮上场不同于《失街亭》那样有气氛,而是在“撤锣”后的小锣打上。诸葛亮手持鹅毛扇坦然自若地登场, 上念“兵扎祁山地, 要擒司马彭” 。稍时, 由王平差来的旗牌官求见, 当听说王平送来了地理图, 诸葛亮顿时表现出一种急欲观看的心情, 他忙吩咐“呈上来”,在小锣“ 急三枪”中展开地理图, 见图中有山无水, 才知马谬并未遵照自己的叮嘱去做, 而是把兵营扎在山头。此刻, 诸葛亮又在大锣“急三枪”中表现出大吃一惊, 情绪紧张, 眉头骤锁, 持髯的左手, 显得有些颤抖, 随之连连摆动羽扇, 示意将地理图拿走, 并及时做出了果断的决定, 命旗牌官速到列柳城将赵云调回营来。
在“冲头”中旗牌官奉命而去。诸葛亮这时已气涌心头一个“啊”字在“撕边一锣”中脱口而出:“好大胆的马谡哇(又气又恨)!临行再三嘱咐与你, 要你靠山近水安营扎寨, 怎么, 偏偏在山上扎营, 大量街亭难保”(失望地摊臂摇头, 他已推测出不祥的后果)。
探子又火急来报:“马谡、王平失守街亭。”诸葛亮对这一消息已心中有数, 此刻并不再感到惊讶。探子下场后, 诸葛亮以早有所料的口吻念出:“如何, 果然把街亭失守了!”随之摇头以悔恨的心情发出了叹息:“ 虽然马谡失守街亭, 乃诸葛之罪也。”( 念“诸葛”时, 将髯口略甩向胸前(以示自己, 念“之罪也”,头与羽扇同时微摇, 以示对自己的责怪)。
探子又急匆匆来报:“ 司马鼓带兵夺取西城!”(这三报要一报比一报急)
诸葛亮:“再探!”(这个“再探” 二字, 要念得紧迫,情绪有些紧张, 他立刻意识到西城的处境十分危险, 如果赵云不来援救, 那西城必丢无疑)
探子下后, 诸葛亮念:“司马懿果然带兵夺取西城来了”, 内心潜台词为“我早料到了这一步”。转而想熟先帝临终之托, 懊悔不已, 随着一声长叹“咳”在“五击头”中站起:“先帝爷白帝城托孤遗言, 道马谡言过其实, 终无大用, 悔不听先帝之言, 错用马谡失守街亭, 悔之晚矣。”在念“失守街亭”四字同时, 右手持扇有节奏地点四下, 以强调其重要性。
诸葛亮在懊悔中正欲转身坐定, 探子又再次急报:“司马露天兵离西城不远!”这一消息令诸葛亮为之一惊(一锣), 心中震颤, 然后出字急促有力地命令着:“再探!” 下面是一段十几句长的台词, 这段台词充分揭示了诸葛亮复杂的内心变化, 这也是《空城计》中的一段重点独白。台词是:“啊(撕边一锣)司马懿大兵来的好快呀(一锣)嗯(“ 撕边一锣” )曾听说司马懿擅于用兵, 果然名不虚传呐。人言司马, 用兵如神, 今日一见, 令人可敬(一锣, 稍晃上身, 表示钦佩)令人可服(软撕边一锣)!”, 左手伸拇指示(意敬重)。以下按一般的演法是在“双撕边一锣”中, 向左右分望两眼, 见两旁已无人, 才惊讶地站起念:“哎呀且住。”我认为, 《失街亭》一场, 诸葛亮已明确将身边众将遣出, 这时再看左右两眼, 不太合情理, 所以我改为在“撕边一锣”, 思付, 猛然想到司马大兵到此, 身边已无兵将, 如何抵对?表演上只是在锣中为之一震, 再紧接:“哎呀且住西城兵将, 俱被老夫调遣在外, 城内,只剩些老弱残兵, 司马聪兵到,难道叫我束手被擒, 这束手被擒, 这......”老的演法是在这里的“乱锤”中着急, 然后看羽扇上的八卦图,再看天,一转眼珠, 想出空城计这样的演法,把诸葛亮定空城计的过程简单化、形式化了。我在演出中对此也做了改动。在“乱锤”中, 我左手持髯, 右手持扇微微掸头, 作思考状, 两手交错上下划动, 后转身至乐队方向,脸朝里, 猛一停顿, 这时突然想出了使用空城计, 但又想到太冒险, 随之再继续思考, 转回正场。几步后亮住,在“双撕边一锣”里, 眼睛上下一看, 又在单皮鼓单箭子“大、大、大”声中左右望两眼, 表示思虑再三, 最后小锣一击, 决心已下。小锣后, 情绪稳定下来, 随即照计而行。对于这段表演, 我认为切不可简单从事。思想斗争要有层次, 由忧到思, 继而慎思, 最后下定决心。锣鼓打的虽是“乱锤”, 而我们的表演、动作却不能乱, 要在激烈的矛盾旋涡中, 仍表现出诸葛亮的沉稳、果断。
这段独白、表演后, 诸葛亮的心要踏实下来, 不能再有半点惊慌, 在唤老军上场后, 尤其是这样。老军上场后, 诸葛亮不露声色地吩咐道:“命你等, 将城门大开, 打扫街道, 司马鳃兵临城下,不可惊慌浮躁, 违令者斩!”其中“违令者斩”四字, 要加重语气, 不仅严肃, 并夹有威吓的成份, 避免老军在惊恐中露出马脚, 坏了大事。老军下场, 诸葛亮又吩咐童儿:“携带瑶琴、宝剑, 随我敌楼去者!”这句台词有人不念携带宝剑, 而我却对此强调, 因我体会诸葛亮携带瑶琴、宝剑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手准备, 如果以抚琴作态, 使得司马退兵, 那算侥幸脱险如果司马鼓识破计谋, 那时, 诸葛亮也只有以宝剑自刎殉国。再者, 在城楼上以剑垫琴, 弹出的琴音有钢音共鸣,示意听者我有刀枪在手, 尔不可轻举妄动。在城楼一场戏中, 也就是司马露听出琴音内藏杀机, 方才退兵而丢。
吩咐童儿完毕, 诸葛亮在鼓板“扎、扎、扎”的节奏里, 长叹道“天哪, 天!汉室兴败, 就在这空城一计了!”这是他处在生死关头内心中的唯一祈盼, 因为诸葛亮知道, 作战犹如下棋, 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后边唱词中有“这西城原本是咽喉路径”, 说明西城在战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街亭失守, 已使蜀军受挫, 西城若落入敌入手中, 那么蜀军所占之地, 必将被魏军长躯直入所吞啮, 汉室江山, 也就很可能一败涂地, 作为全军统帅的诸葛亮怎么对得起先帝的嘱托呢后边四句〔摇板〕, 同样是上面的情绪, 仍然要不慌、不乱, 节奏分明,这就要求演员的心板要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