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密码-翳风穴
翳风,拼音:Yifeng,首见于《针灸甲乙经》曰:“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阳之会。刺入五分,灸三壮”。
翳风穴,用羽毛做的华盖穴也,翳,原指羽扇,有遮蔽,掩覆之义;
风指风邪。 穴之位置在耳后下方凹陷,耳形状似羽毛扇,犹如遮蔽风邪之屏翳,故名。
位置:翳风穴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快速取穴:头偏向一侧,将耳垂下压,所覆盖范围中的凹陷处即是翳风穴。
翳风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
浅层部有耳大神经、面神经耳支和耳后静脉等;
深层部有颈外动脉的分支、耳后动脉、面神经等。
归经
属手少阳三焦经
古代文献记载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翳风,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刺入四分”
《 医学纲目》中记载:“针入七分”。《针灸集成》中记载:“灸七壮”。
现代使用:直刺0.8-1.2寸,艾炷灸 3~5 壮或艾条悬灸5~10分钟,隔物灸 30~40 分钟。
主治
《针灸甲乙经》:“痓,(喑)不能言,翳风主之。”
《针灸大成》:“主耳鸣耳聋,口眼涡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
《百症赋》:“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现代应用:翳风穴有疏风清热、化瘀通络的作用;
翳风为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两条经脉的循行均“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在临床上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居多,如周围性面瘫、神经性耳鸣、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齿痛等。
(1)耳疾:耳鸣,耳聋。
(2)面部疾病:三叉神经痛,面瘫,面部痉挛,牙关紧闭,牙痛。
(3)其他:如呃逆,痄腮等。
现代研究:
翳风穴解剖部位深层为茎乳突孔,面神经干从此穿出,翳风穴的主治作用与穴区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1、针刺治疗耳鸣,翳风穴可激活Sp5、下丘IC、外侧丘系核NLL、其蜗神经核CN、中
缝核等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对侧Sp5I的外侧和腹外侧区是刺激翳风穴信号特异传入部位。
2、翳风穴放血治疗,刺络放血以减轻茎乳突孔骨膜炎的水肿对面神经挤压,促进缓解局部充血状态,以减少面神经的损伤,使面瘫得到缓解、治愈。
3、用手指尖较大力按压翳风穴,一般5分钟内可以止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