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京剧,无字何以成腔?

(摘自《No1菊人的博客》)

一 无字,何以成腔儿?

京剧声腔里的“腔儿”和今天人们说的歌曲中的“旋律”有很大不同。从谱例形式看,京剧声腔跟歌曲大致一样,都是有“旋律”谱,下面配以歌词或唱词。这是因为记录声腔或是歌曲的书写形式所限,以致看起来二者好像没有区别。其实,在京剧中唱词与“腔儿”的关系,跟歌曲中歌词和旋律的关系相差太大了。

歌曲的旋律本身,有很强的音乐表达。也就是说,歌词的意境或情绪,在歌曲的旋律里要尽可能有所表达,这也是衡量一首歌艺术水平高低的首要标准。而京剧的“腔儿”就不同了,京剧是“板腔体”,基本由不同的板式形成京剧的“旋律”,其中每种板式又都是基本规定的声调。所以,不管哪段唱儿,我们都能听得出是何种版式。

京剧一段唱儿设计的好坏,首要要选对情绪或思想表达基本贴切的板式。其次,就是看“小腔儿”设计的功夫。既要表达准确,又要“因字生腔”,腔随字转,自然天成。

总之,腔儿的形成,本质上就是因字而生。所以,演唱时,腔儿和字就不能乱了主次,一定是“依字行腔”、“以字行腔”。

二 字不正,“腔儿”何以能圆?

什么是字正?简言之,四呼五音者,立字之本。把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唱准,没有四呼五音不行。四呼五音,关乎汉语言的音韵美的表达。在京剧的唱念中,这是必需的。

这里重点说说五音。

五音者,不是“宫商角徵羽”。(因为此说法有所流传,特意提示。)汉字五音,指“唇齿喉舌牙”。这是说吐字时,汉语音素的不同发音位置。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汉语中的五音比较容易辨识。可是,为什么一到了声腔里,唱起来的时候,这五音就成了问题呢?

究其所以,是因为西方歌唱方法的传入。

西方的歌唱方法传入以来,声势日盛。以致于我们音乐院校里面的所谓“民族唱法”,也都很大程度地借鉴其发声方法。这里,我把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中相似的技术归类来说,这样容易看出京剧的独特之处。

歌唱中,吐字要服从声音的发声位置。形成所谓声包字的效果。这在西方斯拉夫语系中很容易做到。因为那些语言中音素的发音位置非常接近。而汉语的音素在嘴里位置相差很多,这就是所谓五音的发音差别。五音里细分,比如舌音,就还有前后之分。我们常听到一些还没有学成的人用汉语唱西洋歌曲,听起来怪怪的,好像是外国人在唱中国字。原因就是五音没有了,字在不该在的地方,就出那个效果了。那么,如果反过来,让唱歌的发声追着汉语五音走,会发生什么事呢?那就是唱歌的人常说的,“里出外进”,几个字下来,声音就完了,会很难听,唱的人也会很难受。因为在唱歌的气息发声训练里,字不能动,稍一移动,气息也会移动。

在京剧声腔中,不能因字害声,更不能因声害字。唯有气息沉稳,五音不疑,才能唱出京剧特有的美感。唱腔中的字正,还包括吐字中字音的变化,在什么地方变化字音,引领哪一小句腔儿,都有定数。字音位置正确,字音引领行腔儿正确,这就是“字正”的含义。

如果也像唱歌那样,不分五音,把字都退后,用声音包裹起来,京剧特有的开口、合口、齐齿、撮口和不同辙口儿的音韵魅力便荡然无存。如是,将无异于煮鹤焚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