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之友 今天
十三陵是中国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天寿山下。定陵修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3万余人。里面埋葬的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皇后与孝端皇后。起初,悲剧的主人公并不是定陵,而是同在北京十三陵景区的长陵(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寝)。195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同时也是知名历史学家的吴晗,联合当时郭沫若、沈雁冰、范文澜、邓拓等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呈递报告,请示发掘长陵。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先生、副所长夏鼐先生认为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无法妥善开掘与保护如此大规模的古墓及其所藏文物,提出反对,可惜未获采纳。由于长陵面积大、墓道入口,发掘工作难以进行,于是专家组决定先以相对规模较小的定陵试掘。对于万历皇帝来说,闭门陵中睡,祸从天上来……
已80岁高龄的定陵发掘亲历者,当年的发掘队队长赵其昌老人告诉记者,他担任考古队长时不过是个20几岁的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生,当初让他担任考古队长,感觉胆战心惊。而且鉴于长陵勘探毫无线索,所以向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请示,找一座规模稍小的陵寝“试掘”一下。考虑到定陵营建年代较晚,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而且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会多一些,所以发掘长陵改为发掘定陵。工作队来到定陵后,从宝城前开始勘察,几天的劳苦奔波,队员们个个脖子发木,腰酸腿痛,精疲力竭,然而回报他们的仍是一无所获。一天,当队员们转悠到宝城一角时,队长赵其昌突然发现在离地面三米多高的城墙上方,有几块城砖塌陷下来,露出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圆洞!由于没梯子,队员们便搭人梯上到洞口。经观察,这个洞口像一个门券的上端,亮处可辨别砖砌的痕迹。“这是地宫入口!”队员们欢呼雀跃,把长期以来的困惑抛在了一边。后来经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夏鼐亲临现场勘探,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也估计是通往地下玄宫的入口。 由于发掘工作量大,发掘委员会雇请了十三陵周围村庄的农民60多人。1956年5月17日,发掘定陵的第一锹土在这天铲起。发掘工程是在宝城内侧对着那个发现的洞口外挖一条宽3.5米、长20米的深沟,目的是摸摸情况。两小时后,宝城内侧砌的石条暴露出来,在一块石条前,有个民工忽然惊异地大喊一声:“石条上有字!”大家循声而至,围住石条,只见石条上露出了雕刻粗浅的字迹:“隧道门”。吴晗和夏鼐闻讯后驱车赶到工地,一致作出“这里就是地下玄宫隧道入口”的结论。10多天后,在探沟挖到离地面4.2米的深处时,发现了两侧用城砖整齐平铺的砖墙。两墙之间距离8米,如同一个弧形的胡同由南向北弯曲伸张。这由砖墙构成的通道便是史书记载的通向皇陵的第一条隧道——“砖隧道”。进入1956年9月后,一直不太顺利的发掘工作出现了重大转机。一名参与发掘的民工栾世海意外地在土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字迹的小石碑,小石碑上刻有这样一段话——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块小石碑后来被考古队称做“打开定陵地下玄宫的钥匙”,至今此碑还安静地躺在定陵博物馆展室的玻璃柜中。 在明代,人们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显然,这块小石条明确提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就在通向宝顶中心的方向,考古队挖开了第三条探沟。第三条探沟开挖不久便发现两道东西走向的石墙,两墙南北相隔8米,用花斑石条砌成,全长40米,这便是“石隧道”。找到“石隧道”,说明地宫不远了。果然,到了石隧道尽头,出现了一道横贯南北的大墙,墙高8.8米,厚1.6米,厚厚的墙基由4层石条铺就,石基上方用56层城砖和灰浆砌成,顶端有黄色琉璃瓦檐,这就是小石碑所记载的“金刚墙”。通过工作队员的仔细观察,发现金刚墙的中央是一个圭形的砖砌门券,上窄下宽,由于陵道填土多年的侧压力,它向里凹进去约两厘米多。圭形门券上的砌砖没有用灰浆,是干垒起的,这为发掘人员拆墙提供了便利。可以断定,进入圭形门券,里面就是埋葬帝后的地下玄宫了。这一天是1957年5月17日,从工作队挖下第一锹土,到找到金刚墙的封口,正好整整一年时间。
定陵发掘现场
找到地宫入口,考古队员正在取砖
大门是用整块汉白玉石雕的,考古队员正准备开门
地宫中殿,三个宝座分别是万历皇帝和他两个皇后的
考古人员正在提取文物
郭沫若在地宫
汉白玉棺床一侧的陪葬品,支架已经腐朽,文物散落一地
考古队长赵其昌(右)与同事
考古人员正在万历皇帝棺内提取文物
定陵地宫的后殿
三个棺材里面就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这些棺椁,都是由由珍贵的金丝楠木做成,文物价值极高,文革期间却被扔到陵外山沟丢弃。
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棺椁打开后的实拍图,其身体早已腐烂,只剩骨架,侧卧曲肢,葬姿奇怪。可惜的是,万历皇帝和其皇后的尸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一把火烧掉了...
定陵地宫一共出土了4000多件珍贵文物,虽然为史学界对研究明朝提供了实在的器物,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触空气后立即被氧化、破坏,各种珍贵字画、丝织品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定陵发掘也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定陵发掘教训深刻,也给考古学家们敲响了警钟,国务院后来更是下令不准再主动挖掘帝王陵,这才使得很多帝王陵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