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简述(一)
一、 历代诗简述
诗词发展史是文学史的一部分,从起源到现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过程,那是整整一部书,要仔细阅读才行。我这个稿子是参考一些著述,归纳整理出来的,是挂一漏万的概述,意在粗线条缕出一个轮廓。对于历代诗词家的政治倾向,也就是是“进步”的?还是“保守”的?一般不加评论。重点就诗词笔法或特点略加概述。目的就是使诗友们有个印象,增加点诗词发展史知识。现将此文发表,供诗友们参考。——岁寒斋主
㈠诗歌的起源。至今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是《诗经》的三百多首诗。在《诗经》以后的许多史籍中,记录了不少所谓史前诗歌,但是,从社会发展和诗歌形式发展迹象来看,一些诗歌很可能是出于后人的伪托,也就是造假。一般认为,诗歌最初就是原始人伴随着劳动或手舞足蹈的节奏而发出的简短的表情达意的话语。这种有节奏的话语见诸文字,便是诗歌的雏形。
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来《诗经》原来称作“诗”或“诗三百”,由于汉代崇尚儒家,奉它为经典,所以后世便称作《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11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70年至476年),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它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按作品性质与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国风”,即西周时期歌诸侯国的“风土之音”;“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意同后世的大曲、小曲;是朝廷祭祀鬼神、赞美祖先与统治者功德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就是作诗的三种方法:“赋”就是直接把事情说出来;“比”就是用这件事来比喻那一件事情;“兴”就是见物引起一种感动。
雅诗偏重于抒情,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小雅·采薇》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是说出发和归来的季节和痛定思痛的悲哀心情。一向脍炙人口。《国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如《蒹葭》(秦风)开头四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是芦苇。这四句用现代语就是:“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河的那一方。”写得景色凄清,烟波万状,意境朦胧,形象飘渺,色彩鲜明。又如《七月》(豳风)开头两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用现代语就是:“七月里大火星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可笑的是,一些人竟把“七月流火”当作炎热下火一样?其原意是:七月大火星开始向西移动,天气开始渐凉了。人们喜欢《关雎》(周南)开头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情歌生动传神。旧时结婚时鼓乐班子(即小乐队)贴的对联有的是:“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杜甫诗《绝句四首》其三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周南》第一章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见人们对它的钟爱。
雅诗偏重于抒情,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小雅·采薇》最后一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是说出发和归来的季节和痛定思痛的悲哀心情。一向脍炙人口。《国风》是采自各地的民间歌谣,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如《蒹葭》(秦风)开头四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是芦苇。这四句用现代语就是:“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河的那一方。”写得景色凄清,烟波万状,意境朦胧,形象飘渺,色彩鲜明。又如《七月》(豳风)开头两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用现代语就是:“七月里大火星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可笑的是,一些人竟把“七月流火”当作炎热下火一样?其原意是:七月大火星开始向西移动,天气开始渐凉了。人们喜欢《关雎》(周南)开头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情歌生动传神。旧时结婚时鼓乐班子(即小乐队)贴的对联有的是:“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杜甫诗《绝句四首》其三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周南》第一章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见人们对它的钟爱。
有一种说法认为,《诗经》曾经孔子的删订。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可取施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韶》、《武》、《雅》、《颂》之音。”孔子删诗之说基本上不可信。《诗经》经多人长时期的收集整理,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最后编定成书。这是在孔子出生之前。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说过“诗三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诗”和《诗经》的篇目大体相同。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周礼,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也与今本《诗经》相同(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那时孔子年仅8岁。至于《论语·子罕》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的话,这只是说明孔子整理校订过舛误的《诗经》乐曲。
来自: 百了无恨 >《读书学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