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唐五代遗画《曼荼罗》
2021-05-08 09:55
年代:唐五代(9thC-10thC)
名称:曼荼罗(坛城)
出处:莫高窟藏经洞(17窟)
材质:墨笔纸本(白描)
尺寸:纵:68.7厘米 x 横:51.0厘米(全图)
纵:44.0厘米 x 横:30.7厘米(主图)
藏地: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斯坦因敦煌遗画
编号:1919,0101,0.174 Ch.00186
彩绘的图表,标明祭坛各个部分的碑文,为朗诵《佛经》而准备,坛上的圆碗是放香和水的,还有灯和花瓶。佛像放在中心。主祭坐在祭坛的南侧(图的底部),后面还有一个香炉(或多个香炉)。
曼荼罗(坛城)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佛教艺术之精品。曼荼罗(Mandala)是一个梵文音译,又可音译为曼陀罗、曼达拉。旧译为坛城/坛场,指佛教密宗举行灌顶仪式或密宗修炼者的坛场。新译已不再采用这样的说法了,新译多为「圆轮俱足」。
依照藏传佛教的划分方式,曼荼罗有四类:
1、大曼荼罗maha-Mandala,指诸尊的相好具足身,乃依五相三密妙行而成佛的加持受用身,相当于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的成身会;
2、三昧耶曼荼罗samaya-Mandala,指刀剑、轮宝、金刚、莲华等诸尊本誓的标帜,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的三昧耶会;
3、法曼荼罗dharma-Mandala,指诸尊的种子及真言,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的微细会;
4、羯磨曼荼罗karma-Mandala,指诸尊的威仪事业,相当于金刚界曼荼罗的供养会。以上简称为四曼。
若依《大日经》的经意,谓四曼含摄于三种秘密身,即字为法曼荼罗,印为三昧耶曼荼罗,形像是大曼荼罗,而此三身各具威仪事业,即为羯磨曼荼罗。
密宗曼荼罗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壁画,唐卡的形式出现在寺院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平面绘制形式;另一种是作为密宗修习之处的,一般建于象征须弥山的「闍城」中心。我们常看到的密宗曼荼罗图案大多是三重圆轮。因为圆形最适宜表达佛教世界,外轮为燃烧着火焰的火轮,中间多为三钴杵、五钴杵的金刚杵圆轮,内轮为放射状莲瓣。这些元素组代表了一种圆满。以凡人肉眼可见的方式传递着佛教密宗的义理及修法。
来源:覺壁--敦煌瑰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