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德》

叔叔家的妹妹7岁,姑姑家的妹妹5岁,这样的年龄,用“不可理喻”形容刚刚好。两个人好起来可以连一块蛋糕也要等到另一个来了才共同分享,闹别扭了也会划清界线扬言要索回全部交换过的玩具,但更多的时候,通常是小的那个尾巴似的跟着大的。

有一天,大伯拉住小妹妹说:“我记得,前天姐姐还说再也不带你上公园了呢,今天咋又跟屁虫似的追着人家去了?”她看都不看大伯一眼,随口回答:“因为我喜欢安然。”

——7岁的妹妹,名字叫安然。

一对新婚夫妇,在新居装修和家具的搭配方案上发生了些分歧:买沙发,妻子提议选布艺的,精致、有格调、温馨浪漫,是她从少女时代起就梦想了无数次的,坚决不让步;丈夫呢,想要真皮沙发,大方、气派,反正是不会轻易更新换代的大件,也不肯妥协。还有盥洗室的镜子,妻子想装个带精致木纹花边儿的小梳妆镜;丈夫则建议装一个挂满整面墙的大镜子,两人为此僵持一个月了。

妻子就闹不明白了:怎么这点小事儿都不能听我的?他是不是不爱我了?丈夫也想不通:这么大的事,也该考虑考虑我的意见吧?怎么这么任性呢?

妻子找到了我的老师,听了一段《红楼梦》中黛玉妹妹的故事之后,柳暗花明,没几天,两人就和好了。

妻子悟性很高,不愿做黛玉,于是上演了一出东方版《007》:她把丈夫拉到新房,打开一瓶可乐,自己先喝了一口,然后递给丈夫,待他喝了一口之后,就把脸依偎在他的胸前说:“你看这样子好不好,你的脸大,装一面气派的大镜子你来用,我嘛,脸小,再在旁边装一面小的,我来用……”说完又摸了摸丈夫的脸。第一次享受到这种待遇,丈夫有点不知所措,连声说:“都行都行,你看吧,你说装什么就装什么……”她都蒙了,没有想到事情会进展得这么顺利。

温柔与撒娇,是女人独有的天性。妻子该是真正领会到了。

有个十分机灵可爱的小男孩儿,对周教授说,他的妈妈是后妈。

为什么呢?

“有一次我从树上摔下来,她说我调皮捣蛋。

“写作业,她老说我磨蹭。

“在学校教师训我了,她回到家接着训。”

……

孩子可能说不出这些话:妈妈爱作业胜过爱我!爱学习胜过爱我!甚至爱学校、爱老师都胜过爱我!但是,他能从心里感觉到。

周教授说:“这样对孩子的,都是后妈。”

一位气质高雅谈吐不俗的母亲,下决心要让孩子改掉意志力不强的毛病。为什么说自己的孩子没有意志力呢?她说,在征得儿子同意后,请来音乐老师教他学萨克斯。可是,儿子常常坚持不下去。

“只在周末才要求他练习3个小时,平时都是半个小时,”妈妈说,“才刚刚学了3年,就坚持不了了!这孩子……”

“让你去学修自行车,每天只要半个小时,你能坚持多久?”周教授说,“孩子都已经坚持3年了,现在仍然在做,你居然还说他没有意志力!”

又是一年心理学课,周教授问:“我讲过的中国'四大名著’是什么?”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对,”教授笑着点点头,“'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第一句是这么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谁能说说这'明明德’是什么意思?”

大家的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动用曾经备战高考语文的家底儿,最后得出了一个公认的结论:第一个“明”乃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彰显”解;第二个“明”为形容词,大意就是“好的”……可到底该如何解释呢?大家把目光投向周教授。

“彰扬天性。” 周教授一字一顿地做了总结,“现代人的心理学研究,与两千年前中国的孔孟先知不谋而合,即:人的许多优秀心理品质,每个人天生就有,而最高的教育,是把人本来拥有的天性发扬出来;最高的境界,是用天性去作为;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前面的故事里,都有天性在。

(选自《读者》原创版2008.2,作者:张丽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