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要“大降温”?科学家:它正在疯狂吸热,2021年气候或将大变
地球之所以是宇宙中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的天体,从根本上来讲是地球处在“宜居带”,且拥有合适气压的大气层、13.86万亿立方米的液态水、稳定的光照和磁场等,从而使地表平均温度始终保持在15度上下。
实际上地球之所以能“保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地球的“温室效应”,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表的温差或将紧追与金星(白天480度,夜晚零下120度),达500-600度。
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巨大的“系统”,那么这个“系统”时刻都在吸收太阳辐射,同时也在向外散发能量,保证了这个地球这个庞大的“系统”散发的热量很小,并且获得的热量变化又不大,从而达到了适合生命生存的稳定的温度环境。
从大环境上来看,也就是太阳辐射在短期内不会大幅增加,亦不会大幅减少,因此可以说太阳“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是恒定不变的。而从地球自身的小环境来看,尽管太阳提供的“热量”没有变化,但历史上地球的气温一直是动态平衡的,例如地球现在的这种状态就是10000多年前冰河时期结束后形成的,甚至还有科学家研究表面如今地球的平均温度比唐朝还要低一点。
未来地球是变暖还是进入“小冰河时期”
而基于不同时期地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出现的温度变化,如今科学界也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球的温度或将越来越高,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球或将进入“小冰河时期”。
实际上科学界这两种说法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强的事实根据。持有“全球气温会越来越高”的观点气象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且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仍在加剧,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更是有增无减。以今年5月份为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测得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百万分比浓度已经接近419ppm,是近400万年来的新高。
另外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一项最新数据显示,未来5年间全球气温将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升高1.5度的概率上调至40%,这比此前的任何一项评估均要高得多,由此可见全球变暖的趋势是多么严重。而持“全球将进入小冰河时期”观点的科学家,主要是从太阳黑子活动强弱等情况进行分析的。
不过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太阳辐射量与地球温度、气候等变化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没有证据表明太阳黑子活动的强弱与地球气候变暖或变冷存在正相关。而在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处于创纪录的高水平的背景下,“温室效应”的增强仍将推动地球“升温”。
就在很多人还在争议地球气温是“升高”还是“变冷”的时候,NASA(美国宇航局)和NOAA就联合联合进行了一项研究,该项研究指出地球又出现了一种“疯狂”吸热的情况。
NASA和NOAA科学家共同警告:2002-2019地球吸收热量翻了一番
6月15日,一项由NASA和NOAA科学家共同署名的关于“地球正在’疯狂'吸热”的研究报告被刊登在了《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这项研究报告指出,2005年至2019年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吸收的热量在不断增加,以至于在这14年间吸收的热量翻了一番(也就是增加了2倍),可以说地球吸收热量的“模式”已经非常“疯狂”了。
科学家分析了2005年至2019年这14年内NASA的卫星测量数据,通过追踪地球吸收了多少太阳能和反射了多少能量到太空。结果表明,地球吸收的热量与反射到太空的热量之间的差异大大增加,进而导致地球能量失去平衡,这个很好理解,说明地球吸收的热量越来越多,14年内增加了2倍,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自身的“平衡能力”。
从地球吸收热量14年间增加2倍这个气候事件来分析,“地球恒温”的条件逐渐被突破,随着多余热量的增加,地球气候失去平衡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由此带来极端化的天气、气候现象,甚至是人类难以承受的严重灾难等风险也会随之提高。
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怪异的天气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例如地处我国华东地区的台湾省,尽管四面环海,但是从4月份开始出现了“降水绕岛而过、日月潭变草原”的现象,很多水库的水面一降再降,干旱程度不断加重;修建于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的胡佛大坝所形成的米德湖,是世界上最大人工湖之一,总库容约为383亿立方米(我国三峡水库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能够调节科罗拉多河全年径流,但是由于持续干旱,米德湖水位已降至1930年代的最低蓄水位。
地球“疯狂”吸收热量,2021年气候会有大的变化吗?
上文中讲到,地球之所以会“疯狂”地吸收热量,仍然是在人类影响的气候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由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将一部分本该反射回太空的红外长波辐射截留在了大气层中,从而加剧了地球“能量失衡”,科学家将这种失衡现象称之为“正失衡”。
并且从地球异常“吸热”的整个过程来看,是大气层吸收了无法平衡掉的“多余”的热量。这里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热量被吸走了是不是意味着地球要“大降温”呢?
其实并非如此,地球之所以“疯狂”地吸收热量,根本原因之一还是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使得地球“多”吸收了一部分热量,而被吸走的热量不是地球热量“减少”,而是本该反射到太空的又被增加的温室气体“锁住”了在了大气层,简单地说这部分被吸收的热量完全是“多余”出来,所以地球非但不会“大降温”,相反还会“升温”。
当然,全球气候变暖本身也会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例如冰川本来可将一部分热量反射回太空,但是随着两极地区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又有一部分热量直接被陆地和海洋吸收。而且2014- 2019 年地球还正处于该“模式”的“温暖期”,云量相对变薄变少,同样也有更多的热量被陆地和海洋吸收,这同样也说明全球变暖的模式仍在持续。
根据“全球海洋附表阵列”的数据表明,由于地表海洋占比最大且海洋比热容较大,全球大约有90%的过剩能量最终会进入到海洋,因此给全球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随着大量“剩余热量”被海洋吸收,海水的温度也会上升,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大量水蒸气进入大气层中,从而助推了全球气温的上升。可以说地球温度的变化在海洋区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并且海洋环境的变化也会给全球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针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如今已经从很多方面显现出来了!而且不仅是2021年的气候或将出现大的变化,其实早在2019年厄尔尼诺现象现象形成之时就已经初见端倪,而紧随其后的拉尼娜现象又得以加强,这就是全球气候未来的变化趋势之所在。
在过去的一到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很多极端性的气候现象出现,例如气候环境一向比较温和的欧洲受到高温的侵袭“红”成了一片,就连北极圈内的极寒地区的高温天气也是屡破纪录,冻土融化、泥炭层着火等情况加重,全球“碳库”受到影响;澳大利亚2019-2020年的“跨年”丛林大火,不仅造成了近30亿只动物死亡或流离失所,而且澳洲大火也促进了以桉树和斑克木为主的新植被的生成,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十分不利。
当然,2021年的极端性气候变化也是让不少地方受灾,例如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提前到来的“汛期”,武汉、苏州、尚志市(哈尔滨市代管县级市)等地出现的龙卷风灾害;全国多地出现的极端性高温“桑拿天”,以及很多地方暴雨频发,就连我国西北内陆向来少雨的南疆盆地都下了一场大范围的“世纪”强降水,一天的降雨量比过去两年还多,不得不说“沙漠变绿洲”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而且这一变化未必是好事,虽然我们期盼这些沙漠都能变绿洲。
总结
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地球也就不得不“疯狂”地吸收这些“多余”的热量,最终导致全球气候不断恶化,一旦“潘多拉魔盒”被打开,将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虽然有科学家提出“移民火星”或其它“第二地球”的计划,以此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但不得不说,这一切离开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都是空谈。正如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地球上的环境比火星要好得多,如果连地球环境都保护不好,何谈改在火星、改造其它星球呢?
所以,我们当务之急就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地球因人为因素而吸收本该反射到太空的多余的热量,使地球吸收和反射的热量基本处于平衡的状态。只有地球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才能为人类移民其它星球提供物质(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