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入伏日吗?70年代农村人夏天是怎么避暑的,比现在舒服

今天是农历五月十二,阴历6月21日,夏至节令。太原城里闷热难当,人坐在空调房里有时能感觉到肩膀一阵的生疼,就是在郊区的田里,也会感觉到一股股的热流涌过来,脸上被太阳烧烤得热辣辣的。

夏至的农村下午,钻进田里也是闷热的感觉

有人以为夏至就是入伏了,这天气也实在是热得人够呛。其实今年的入伏日是6月21号,还得一个月时间呢,老人们说入伏就是从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数的。田里的老人说这几年夏天太热了,要是往前推几十年,夏天虽然也热,但在农村可是避暑的办法有很多。

我是1971年生在农村的,大约5岁记事,一说起70年代农村的夏天,还是有些记忆的,总的来说,比现在的夏天好过,也许跟无忧无虑有关吧。

以前的姥姥家就是这样的窑洞,看着不好,夏天里面可是凉快呢

每当夏天,我们下午上学的时间就改到了下午4点左右,中午这段时间大人们会等我们吃了饭以后就去上炕午睡。农村土房为多,晋北多为瓦房,这种好建筑夏天还是很舒服的。我最喜欢到我姥姥家住,是窑洞型的,从中间堂屋进去后,左右摆放着一米多高、两米多长的柜子,全家的衣服都在这里面,都是实木的,笨重但我们可以当床,夏天就在这柜子上面睡觉,非常宽敞,身体贴着刷了黑漆的实木板,凉嗖嗖的。我还有弟弟、舅舅还在两个柜子当中跳着玩,很是快乐。

从堂屋进去,两边各有个刚能过人的洞,里面各有一间房,是住人的。夏天这种窑洞里特别凉快,既然外面骄阳烤人,窑洞里依然凉风习习。说也奇怪,现在造的房子,即使开了后窗,仍感觉不如旧时的窑洞凉快好住。

小时候,在村边的河里玩过水的报名

70年代,农村人上地的时间也在下午很晚的时候,大约也在下午4点以后,等我们上了学,大人们也要上地了。每个人都头上戴着一顶草帽,有新的有旧的,有大的有小的。特别老的人就会聚在村口的老榆树或者老槐树下乘凉。记忆里每个村都有一两棵这样的老树,到了夏天枝叶繁茂,人们坐在树底下的石头上,每个人都拿着一把蒲扇,那种幽静也只有在农村才能感觉得到吧。

夏天的中午,太阳是挺毒的,虽然大人们不让我们出去,我们几岁的小孩子还是会偷着出来,沿着山坡到村里的砖窑上玩耍,离砖窑不远就是一条小河,我们会跟着大点的伙伴去河里玩水,一开始是趟水,胆子大了就会脱光了跳进河里扑腾几下,赶紧返回来。

当回来时,大人们早就在大门口等着我们了,农村的大门虽然不大,但跟前的邻居都会瞅谁家门口人多了,就过来一起坐在门口的石头上聊天。穿堂风吹过,丝丝凉意就到了全身,我们会悄悄蹲在墙根下玩弹珠。

农村孩子夏天在门外玩耍

记得是1984年我刚小学毕业,夏天回到了老家二姨家,养着两头驴子,我和弟弟们就喜欢在拴驴的驴圈里玩,出口处除了几根支撑柱,都是没有墙的,躺在草垛上,那舒服劲,比躺在现在的沙发上不知强了多少倍。

二姨家有两亩地,种着芹菜,每天下午4点以后就要进地里割芹菜,我回去了也得跟着去,烈日炎炎,虽然是半下午了,还是能感觉到一阵的闷热。姨夫看我们受不了了,就会叫我们到地边搭起的草屋里乘凉,顺便给摘几个红透了的西红柿吃。在草屋里玩得没意思了,就会悄悄钻出草屋,顺着水渠到地里捉蝴蝶和蚂蚱。一直等到二姨、姨夫割好了芹菜喊我们,才一起回家,那时应该是8点以后了。路人行人多了起来,都是从地里收工回来的,这时是非常凉爽的,姨夫把我们扶上平车,坐在芹菜上,那种感觉真是不要太愉悦了。

农村的小平车

印象里感觉70年代的农村夏天也不是太热,即使有几天热也是能扛过来的,不像现在,遇到一点太阳照在身上,就满身的不舒服。而坐在空调房里,虽然凉快,也还是感觉农村的窑洞里更凉快。那时没有空调,没有电扇,依然没感觉到比现在的夏天好过。

农村人坐在大树下乘凉,好让人怀念的场景

也许是感觉上的原因吧,也许是当时是孩子,有大人的保护,70年代的农村夏天还是很有滋味的。现在很多人到夏天了就会回老家住上几天,没有城市的喧嚣,还能享受到自然风的抚慰,还有乡邻之间的那种亲和自然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