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沁学:大厦与初心

大厦与初心

——写在“中国楹联大厦”落成之际

何沁学

初心,意指做某件事最初的愿望和原因。随着时间的消磨,初心有时会渐离渐远,夙愿难酬,这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由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初心,因为初心纯洁、热烈、美好,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事业开端的承诺与信念,迷途困挫中的责任与担当,铅华尽染时的恪守与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初心”成为高频热词,强调最多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今年的党史教育,也是回归初心,激发作为,凝聚力量,实现梦想。那我们运城联人的初心是什么?我们为初心付出了什么?代表我们初心的标志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凝望着矗立在运城盐湖边的“中国楹联大厦”,回想着 20 余年来兼程风雨、举步铿锵的来时路,我的思绪滚滚,眼角润润。

初心是五千年厚积滋养的诚心。

运城,这里最早叫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根祖文化直抵人心。在多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 4000 年前永济舜帝的南风歌就是两个典型的对偶句,考虑到对联的形式,列为最早雏形十分必要。随后,东晋闻喜人郭璞的《巫咸山赋》《盐池赋》等赋体中多有骈句;唐代新绛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对仗;南宋名相闻喜人赵鼎大气磅礴的别世旌铭“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自是人间第一副自挽联;元曲大家解州人关汉卿所创剧目中的语言风格,无不闪烁并包孕着楹联文化可贵的基因;明末出现的临猗二品大员乔应甲为政清廉,忧国忧民,他所著的《半九亭集》收录自撰楹联达 4300 余副,爱憎分明,教化不同凡响。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闻喜人杨深秀等都留下了不朽之作,丰富了先贤文化思想,延承了楹联文化发展。

鉴于以上体系,我们要秉持科学、礼敬的态度,对河东楹联这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传承历史基因,赓续文化血脉,激发生命活力,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河东楹联文化得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里不断滋养,在新时代折射出熠熠光辉。

初心是联卷河东一片红的决心。

1999 年运城市楹联学会成立后,历届班子团结稳定,目标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在中楹会、省学会领导下,在“运城现象”感召下,壮大队伍,扩大影响,率先吹响了弘扬国粹的集结号。

2004 年,我们开始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经过全市 500 多个各级楹联组织、万名会员“无名英雄”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奉献,他们用脚丈量着古河东 1.4 万平方公里土地,全身心地普及和传承“国粹”楹联文化,通过各项特色活动的开展,使楹联这个长期被视为“边缘”“冷门”的文化,在河东大地热了起来、火了起来!到 2017 年 11 月,当全市 13 个县市区,都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县(市、区)”(闻喜、新绛还是最佳),市级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最佳”“最强”时,全市按区划地貌、国家省市荣誉在运城市地图上用小红旗标注后,无意中形成了峨嵋岭、汾河、中条山三条楹联文化带,红彤彤的景色顺势漫卷,形成了“联卷河东一片红”,其燎原之势必将载入了河东文化发展的史册,有力提升了楹联文化的影响力、软实力!

联卷河东一片红,是河东楹联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展现了楹联魅力,更激发了前进动力,使楹联走出书斋,走向社会,走进民间,走向火热的新时代、新生活,不仅使“全民文化”变为现实,而且使我们对楹联下一步发展的理念更加清晰,视野更加开阔,方向更加明确。

初心是服务大局永争先的信心。

运城楹联文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在全国独树一帜,是与主动融入大局、争取党委政府主导分不开的,也是贯彻学会“16 字方针”即:“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分不开的。

服务大局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要从思想认识行动上把楹联文化的发展融入党的十九大的精神之中,利用“三结合、三同步、三到位、三提升”等享誉全国的新鲜经验,使之成为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的排头兵和先遣队,使楹联创建等工作走进政府工作报告,摆上政府工作日程,形成党政领导重视、宣传文联主抓的新局面,提升了城市品位。其次要服务中心工作。围绕党和国家大事、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全市 300 多次全国征联以及近年利用微信平台举行的支持抗疫、电视问政、小浪底工程、党史教育等活动,都积极寻找切入点,展现新担当。2020 年第三届农民丰收节,市委丁小强书记亲自把关,楹联堂堂正正地登上大雅之堂,以最高礼遇接受中央省市领导检阅。其三要融入人民生活。这一点,闻喜的寺底村最有发言权。寺底村通过推动楹联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呼应了时代新发展,顺应了农民新期待,不断探索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楹联兴村的新路径,《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多次报道,使一个烂杆村变为全国文明的标杆村。同时各学会组织的每年的书春、为文明户送中堂、红白喜事移风易俗等活动,把楹联写进了生活的源头、时代的潮头、老百姓的心头,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全国梁章钜奖获得者、闻喜诗联学会会长文振西常说:“我们楹联人对政治、经济、社会的敏感度,决定了我们工作的结合度和事业的影响力。”让楹联文化围绕主旋律,当好主力军,坚定文化自信,守护文化根脉,以此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代楹联人的责任和使命。

初心是流派起航敢掌舵的雄心。

流派的兴起是指某一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走向成熟、繁荣的重要标志。2013年,运城诞生了“楹联河东流派”,它的最大功绩在于在全国联界开坛立派,填补空白,正如中楹会原会长孟繁锦首肯题贺:“伟大时代催生河东流派,流派群起楹联之未来。”

“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在风靡全国的“运城楹联文化现象”中诞生,自命题从提出就一直站在风口浪尖,在评论中成长,在发展中完善。2014年、2017 年我们分别举办了两次以流派为主题的全国论坛,得到全国联界的响应,历届中楹会领导亲自指导并予以充分肯定。2020 年与“湖湘七子”的交流更是开联坛之先河,互敬互鉴,共进共享。随着理论支撑、语言风格、梯队传承三大体系的全面部署和“主体统领、差异发展”的策略建设,这支以杨振生为领军人物的具有“豪放、凝重、新奇、时尚”显明风格的劲旅,由“初见端倪”,跨越走向日臻成熟完善时期,成了带领全市楹联文化大军的“领头羊”,引起了全国联界的瞩目。在流派带领下,形成了“一帅”“七星”“九老”“十杰”“十二秀”“二十佳”等为中坚力量和万名会员为基础的金字塔型高素质楹联文化大军,为全市“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预料,伴随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在中国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征程中,由楹联流派引领的潮涌,终会汹涌澎湃,滚滚向前,任何人的意志和力量也难以阻挡。“下一个文学高峰是楹联”,而“第一个楹联流派看河东”,这就是我们的自信和胸襟。

初心是红了对联白了头的痴心。

20多年来,运城联界的创建活动走过的是一条主动作为、奋进实干、不计名利、勇于奉献的路,上有发动机、火车头,下有突击队、老黄牛,形成了一幅用精神镌刻的时代画卷。

运城楹联发展到目前这个局面,靠什么,我认为靠得是多年凝结出的“痴于国粹醉于梦,红了对联白了头”的运城楹联精神,这是制胜的法宝。谁能忘记在以王秀清、薛起珠、杨振生、王文广五届四任会长带领下的一代又一代楹联人的坚守:被称为“一帅”的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岳民立会长 20 多年来,一心扑在楹联事业的发展上,高端策划、筹措资金、组织活动、助推发展,可以说没有岳会长就没有河东楹联的今天;被称为“七星、九老”的老一辈楹联人是学会的精神支柱,他们不知疲倦、孜孜以求,每个人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为学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被称为“十杰”的学会骨干力量,他们以学识、作品、理论、品行为引领,立足河东,放眼全国,做强河东流派,做深楹联事业,做大河东联坛,让楹联成为自己和河东的骄傲;被称为“十二秀、二十佳”的楹联佼佼者,他们独当一面,敢于争先,是梯队的后备力量和一线先锋,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另有万名会员队伍,他们学楹联、爱楹联、用楹联,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是打造楹联作为“全民文化”的基层力量。

红了对联白了头,平平仄仄乐悠悠。几多奉献几多爱,两行逐梦写春秋。的确,生活需要楹联,时代需要楹联,人民需要楹联,这些凝炼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字句涵养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带给我们前进的无尽动力。

初心是树立高标争一流的恒心。

运城楹联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各类特色的楹联活动,让楹联文化快速进入了主流文化,成为思想宣传战线上的主力军,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使得我们对标发展有了方向。

四联驱动是孵化器。运城联人始终站在潮头,走在前列。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构建了新格局,就是要在联事上抓特色、联创上抓品质、联教上抓覆盖、联产上抓突破,为高原迈向高峰夯实基础。媒体传播是加油站。善于运用中楹会两报一刊和《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媒体,捕捉发展中的热点话题、亮点事件,进头版、上头条,深度报道,唱响楹联文化的主旋律,讲好运城楹联新故事。联墨双修是新标杆。楹联文化是名副其实的大众文化,其展示的形式离不开书法创作,书法作品亦因之而提高品位。运城在杨振生、王文广会长带领下,联墨并举,联墨双赢,正在成为广大联友的自觉行动。网络发展是方向标。要遵循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各市县坚持楹联刊物与微信、公众号等指尖网络一体拓展,使传播空间更加高效、开阔、清朗起来。

树立高标,勇争一流,这是运城联人多年来所养成的敏锐性;善谋大局,勇谋全局,这是运城联人多年来所具备的前瞻性;能办成事,能办大事,这是运城联人多年来所展现的凝聚力;抱团发展、包容发展,这是运城联人多年来所保持的生命力。这些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站在“两个百年”交汇和“十四五”开局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中国楹联大厦的落成,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巍然耸立,昭示着河东人民的文化自信,凝聚着河东联人的时代追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坚持不忘初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培根铸魂,坚持面向未来,让楹联文化在全面落实“五抓一优一促”、全力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个高地”、努力实现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展现作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有作为!

2021年5月31日

何沁学,字无心,号鬷川居士,董泽龙人。1968年9月出生,山西闻喜人。好文学,擅笔墨,工诗联。中国辞赋家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河东“联坛十杰”之一。闻喜县政协委员,裴氏研究会会长,慈善总会顾问,县诗联学会执行会长。《裴氏研究》总编。

近期热点————

【岳民立】潮起盐湖畔 追梦新征程——“中国楹联大厦”落成随想
杨振生:茫茫九派流中国——从“河东流派”实践谈当代楹联流派的发展
文振西——楹联“高峰”论
王文广:开展学校楹联教育工作是促进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吴志良:巍巍大厦立河东

山西运城“中国楹联大厦”简介

公告——山西运城“中国楹联大厦”欢迎您!

运城:中小企业部分民营企业家参观“中国楹联大厦”

文化新标杆 联旗耀华夏

中国楹联大厦将于6月10日在盐湖北岸落成启用

张延华论“中华联圣”乔应甲之

(一):中华千古第一联

(二): 中华千古傲视群雄的第一部对联专著

(三)·  中华千古第一部忧国悯民的对联正气歌

(四)·中华千古对联情

(五)·中华长联艺术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六)·中华千古对联文学艺术独领风骚

(七):中华诗联结合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创造者

(八)·中华千古对联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先哲圣师

(九)·联圣乔应甲首开中华楹联河东流派先河

(十)·《半九亭集》清言小品论可以休矣

运城市楹联学会
(0)

相关推荐